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琴歌《胡笳十八拍》的悲音美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明澜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14,共6页
署名为蔡琰的琴歌《胡笳十八拍》,遵循汉代以悲音为美的审美标准,谱写文姬缘于悲剧性遭遇而发自内心的"悲音"。本文阐述了此曲以第一拍(段)音乐为基调所表现的既悲又怨;以喜衬悲、悲愤交集的三种悲情,以及她矢志归国的... 署名为蔡琰的琴歌《胡笳十八拍》,遵循汉代以悲音为美的审美标准,谱写文姬缘于悲剧性遭遇而发自内心的"悲音"。本文阐述了此曲以第一拍(段)音乐为基调所表现的既悲又怨;以喜衬悲、悲愤交集的三种悲情,以及她矢志归国的强烈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歌 胡笳十八拍 蔡琰 悲音美
下载PDF
悲音为美——谈李商隐爱情诗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红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34-36,共3页
李商隐的爱情诗可分为题名诗和无题诗两类,都具有独特的悲怆、清丽之美。有些观点认为,诗人的爱情诗中蕴含着大量个人的荣辱沧桑,其实,仅从爱情角度来看,探寻诗人的情感轨迹。李诗中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痛苦和不幸颇为震撼人... 李商隐的爱情诗可分为题名诗和无题诗两类,都具有独特的悲怆、清丽之美。有些观点认为,诗人的爱情诗中蕴含着大量个人的荣辱沧桑,其实,仅从爱情角度来看,探寻诗人的情感轨迹。李诗中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痛苦和不幸颇为震撼人心。它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境界——悲音为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爱情诗 情感轨迹 题名诗 无题诗
下载PDF
论“悲音为美”
3
作者 陈殿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27-29,共3页
“悲音为美”作为一个美学范畴 ,我们感到熟悉而陌生。熟悉其艺术原理 ,但上升到美学范畴似乎又感觉陌生。我们拟以“悲音为美”的原始涵义以及审美特征、心理感受、社会基础、创造主体等方面 ,来说明“悲音为美”作为美学范畴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原始涵义 特征 理论基础 文学批评
下载PDF
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之悲音审美意识浅探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海燕 冯坚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5期145-146,共2页
姜夔自度曲作为宋词曲谱的珍宝为我们后人呈现了古代音乐的奇妙。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高校音乐史论教学经历,择姜夔词曲精髓之悲音审美意识之一隅,对姜夔自度曲之代表作品《扬州慢》、《杏花天影》所呈现出的悲音美从家国意识、浪漫主义... 姜夔自度曲作为宋词曲谱的珍宝为我们后人呈现了古代音乐的奇妙。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高校音乐史论教学经历,择姜夔词曲精髓之悲音审美意识之一隅,对姜夔自度曲之代表作品《扬州慢》、《杏花天影》所呈现出的悲音美从家国意识、浪漫主义、遁世怀旧、儿女情怀几个层面做出了一些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扬州慢 杏花天影 悲音美
原文传递
谈汉代音乐的“悲音”之美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晨 《艺术教育》 2009年第1期87-87,共1页
汉代人在音乐实践、音乐欣赏中表现出的“以悲为美,以悲为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能感人的音乐,不外悲、喜两类,在中国汉代,不仅音乐可以表现欢乐之情,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悲伤之乐,形成了以悲为美的音乐观。
关键词 汉代 ”之 中国
原文传递
“音聲佛事”論禮樂觀念的變遷與慈悲觀念的生成
6
作者 喻静 《中国文化》 2021年第1期99-111,共13页
廣義的"音聲佛事"泛指以聲音和文字爲主要形態的教化,狹義的"音聲佛事"不包括文字,只和聲音有關。在佛經傳譯之前,中土思想和文化中并没有"慈悲"這個雙音詞,"慈"和"悲"皆單獨使用。... 廣義的"音聲佛事"泛指以聲音和文字爲主要形態的教化,狹義的"音聲佛事"不包括文字,只和聲音有關。在佛經傳譯之前,中土思想和文化中并没有"慈悲"這個雙音詞,"慈"和"悲"皆單獨使用。從中土禮樂文明的演進綫索看,"慈"即"愛",是上天之德,慈的音聲本來在禮樂教化的理想——雅正之音之列,雅正之音的特徵是"和樂"。"悲哀之音"在秦以前屬於禮樂教化所排斥的"鄭衛新聲",戰國時"禮崩樂壞"之勢已不可遏制,以楚風爲代表的"悲音"流行民間。至漢,高祖出自楚地,"悲歌慷慨"等因帝王偏愛而成一時風尚,人最本能的情感"悲",不再受禮制的約束和滌蕩,"悲音"因其强大的共情能力,也擁有了孔子所説的"盡善盡美"的價值特徵。東漢以後慈悲觀念在中國文化中得以扎根并流布,這一事件的源頭,當追溯至作爲"音聲佛事"的"慈"與"悲"是如何匯入華夏固有禮樂傳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聲佛事 禮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