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悼祭文学主题与丧悼文化的精神史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8-72,,F003,,共6页
文学主题学探究的重点 ,应落实在哪些主题、母题引起了古人的偏爱 ,这些主题母题之间有何内在有机联系。只有将主题学与心态史沟通 ,才有可能更为切近历史和精神史。顾颉刚先生孟姜女故事研究的成功 ,昭示了民族精神史研究的广阔前景。... 文学主题学探究的重点 ,应落实在哪些主题、母题引起了古人的偏爱 ,这些主题母题之间有何内在有机联系。只有将主题学与心态史沟通 ,才有可能更为切近历史和精神史。顾颉刚先生孟姜女故事研究的成功 ,昭示了民族精神史研究的广阔前景。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的综合研究 ,当是孟姜女故事研究的延伸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主题 悼祭文学 习俗 孟姜女传说 心态史 精神史
下载PDF
悼祭文学主题的阐释──评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海正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3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悼祭文学 主题 文化 中国文 中国古代文 心态史 主题 祭主题 意象 母题模式
下载PDF
“前贤同此叹,非我独沾巾”——古代悼祭文学中的古人古事喻指亡人模式
3
作者 王立 《丹东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悼祭文学借用典故状写痛失知音 ,惋惜英才不遇 ,赞赏亡友为其不平 ,抒写自己凄苦心绪。悼祭主题发展到唐代 ,众多诗人向早有定评的成功者认同 ,充分利用主题先在视界。使事用典将具体个别的伤悼之作 ,延展到主题广远的时空中 ,并将此时... 悼祭文学借用典故状写痛失知音 ,惋惜英才不遇 ,赞赏亡友为其不平 ,抒写自己凄苦心绪。悼祭主题发展到唐代 ,众多诗人向早有定评的成功者认同 ,充分利用主题先在视界。使事用典将具体个别的伤悼之作 ,延展到主题广远的时空中 ,并将此时此地的伤悼之情放在已有某些蕴味的心理时空中延伸放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主题 母题 表现模式 主题 古代 悼祭文学 诗歌 赋作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悼祭文学主题片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立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3-77,共5页
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在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中,由于丧悼文化及相关习俗制约下的伤悼心态的稳定性,这一生日常情感在抒发表现上也有着惊人的惯常性模式特征。这里,仅择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大模式,以期... 中国古代伤悼文学的三大模式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在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中,由于丧悼文化及相关习俗制约下的伤悼心态的稳定性,这一生日常情感在抒发表现上也有着惊人的惯常性模式特征。这里,仅择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大模式,以期揭示出这一特定文学主题的某些审美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中国古代 祭主题 听觉意象 《岁寒堂诗话》 主题 陶渊明 《史记》 主体
下载PDF
剑意象母题与中国古代悼祭文学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立 《现代中文学刊》 1998年第2期30-33,29,共5页
剑,在古代中国的兵器崇拜中,占有一个独特的重要位置。因为剑不仅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利器,且由于其制作年代较早,较多染及神物崇拜的原始心态,它还与古人的佩剑风习有关。以致论者认为:"剑之为物,在中国社会之意识形态中。
关键词 悼祭文学 意象母题 剑意象 祭主题 意象 崇拜 侠文 意识形态 原始心态 春秋时期
下载PDF
中原丧悼观念的选择与传播泛化——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片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79-85,共7页
中原丧悼观念的选择与传播泛化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一些民俗故事传说的例子表明,从许多同母题或相近母题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历史上不同文化互相接触、互相影响的情况。华夏古人稳固而强烈的丧悼文化心理,... 中原丧悼观念的选择与传播泛化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主题片论王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一些民俗故事传说的例子表明,从许多同母题或相近母题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历史上不同文化互相接触、互相影响的情况。华夏古人稳固而强烈的丧悼文化心理,必然要通过对周边民族、外域的相关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中国古代 《北史》 《太平广记》 《搜神记》 习俗 文化 《夷坚志》 性心理 赤土国
下载PDF
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中的琴意象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 《毕节师专学报》 1997年第2期35-39,共5页
琴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传统文人情趣素来讲求的“琴棋书画”兼通,琴则代表了个体的音乐素养,这种素养与其文学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倡扬社会教化时,极为推重琴的心理整合作用,《白虎通·礼乐》就认... 琴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传统文人情趣素来讲求的“琴棋书画”兼通,琴则代表了个体的音乐素养,这种素养与其文学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倡扬社会教化时,极为推重琴的心理整合作用,《白虎通·礼乐》就认为“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左传·昭公元年》也早有此语:“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中国古代文人 孟尝君 祭主题 意象 嵇康 《拟古诗》 亡诗》 袁孝尼 情感蕴涵
下载PDF
琴意象与中国古代悼祭文学
8
作者 王立 《现代中文学刊》 1997年第5期14-18,共5页
琴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传统文人情趣素来讲求的"琴棋书画"兼通,琴财代表了个体的音乐素养,这种素养与其文学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倡扬社会教化时,极为推重琴的心理整合作用,《白虎通·礼... 琴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传统文人情趣素来讲求的"琴棋书画"兼通,琴财代表了个体的音乐素养,这种素养与其文学素养是相辅相成的。儒家倡扬社会教化时,极为推重琴的心理整合作用,《白虎通·礼乐》就认为"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左传·昭公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意象 祭主题 知音 中国古代文人 孟尝君 话语 左传 情感指向 故事
下载PDF
丧悼文化与行孝尽伦——古代悼祭文学主题民俗基础片论
9
作者 王立 《东北史地》 1996年第4期41-44,共4页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时代与地区的差异,但个体的价值系统毕竟是以各自的自然关系为起点。宗法制社会对血缘关系的偏重,使儒家伦理纲常在较多、较长的时期内占据文化主导地位,且较为有效地强化了以'家'为中心的社会结构与情...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时代与地区的差异,但个体的价值系统毕竟是以各自的自然关系为起点。宗法制社会对血缘关系的偏重,使儒家伦理纲常在较多、较长的时期内占据文化主导地位,且较为有效地强化了以'家'为中心的社会结构与情感思维。丧悼文化习俗及相关价值观念,作为维系儒家礼法的一条重要的民俗事象及精神纽带,往往因较多的统治者大力提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民俗事象 民俗背景 价值观念 主导地位 伦理纲常 主题 父母 古代 社会结构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丧悼哀毁习俗与悼祭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立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3,共6页
丧悼哀毁习俗将哭悼伤身毁颜与否, 作为人格评判尺度, 叙述模式还将丧悼主体充分儿童化。以往较多注意到儒家伦理纲常对丧亲者恪尽孝道的影响, 这之中还有道家返璞归真思想, 力求以古朴真淳的亲亲之情面对人生变故。叙述者在一种精心选... 丧悼哀毁习俗将哭悼伤身毁颜与否, 作为人格评判尺度, 叙述模式还将丧悼主体充分儿童化。以往较多注意到儒家伦理纲常对丧亲者恪尽孝道的影响, 这之中还有道家返璞归真思想, 力求以古朴真淳的亲亲之情面对人生变故。叙述者在一种精心选择的框架中体现着自己的道德责任。该习俗成就了悼祭文学主题, 而文学主题超文史性叙述模式经久活跃, 对相关民俗心理、行为的嗣续也起到了不应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俗 孝文化 悼祭文学 心态
下载PDF
中国古代悼妓姬文学的情感指向试探──悼祭主题角色人伦关怀片论
11
作者 王立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妓与姬进入到文人笔下的悼祭文学主题中,是古代文人对妓姬角色进行人伦关怀的艺术表现。伤悼这类对象有着较为特殊的情感指向和文化蕴涵。较之悼亡妻、亡友之作,悼妓姬文学特定的情感取向极为鲜明。...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妓与姬进入到文人笔下的悼祭文学主题中,是古代文人对妓姬角色进行人伦关怀的艺术表现。伤悼这类对象有着较为特殊的情感指向和文化蕴涵。较之悼亡妻、亡友之作,悼妓姬文学特定的情感取向极为鲜明。在伦理文化观念和诗学正统思想挤压下,古代悼妓姬文学以其主题人伦角色关怀所蕴藏的独特生命激情,一定程度上冲破礼教“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规约和雍容典雅之饰,真切地展露了古代文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具有较高的人性价值、审美效应和认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人伦关怀 情感指向
下载PDF
悲歌怨歌情歌——悼妓文学的起源及兴盛的文化原因分析
12
作者 周霜红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4年第2期62-63,共2页
美人是作家灵感的源泉之一,青楼名姬是文人名士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有时,一代名姬凋零,名士才子纷纷题吟,竞相赋诗作文,伤情凭吊,甚至形成文学创作的一时之盛。真可谓:一代名姬香消玉殒,四方名士魂消肠断。香魂飘散的美人给了现身在... 美人是作家灵感的源泉之一,青楼名姬是文人名士最喜欢表现的题材之一。有时,一代名姬凋零,名士才子纷纷题吟,竞相赋诗作文,伤情凭吊,甚至形成文学创作的一时之盛。真可谓:一代名姬香消玉殒,四方名士魂消肠断。香魂飘散的美人给了现身在世的文人以无尽美丽的灵感,而现身在世的文人赋予香魂飘散的美人生命以超越时空的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妓文 情与理
下载PDF
古代悼妓姬文学题材的情感指向——悼祭主题中的人伦关怀漫谈
13
作者 王立 《文史杂志》 1997年第1期10-11,共2页
悼祭文学,本质上是个体在既定文化模式支配下,对特定角色进行人伦关怀的情感艺术表现。在传统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妓与姬,进入到文人笔下的悼祭文学主题中,具有独特的人性魅力和反文化意蕴,也形成了艺术表达的某些惯常套路,值得... 悼祭文学,本质上是个体在既定文化模式支配下,对特定角色进行人伦关怀的情感艺术表现。在传统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妓与姬,进入到文人笔下的悼祭文学主题中,具有独特的人性魅力和反文化意蕴,也形成了艺术表达的某些惯常套路,值得加以探讨。 妓因其文化素养较高、视野较为开阔而多成为文人的红粉知己,自不待说;姬,妾也,一者他们中部分人即来自平康北里;二者其有的即是主人的歌姬;三者她们不具备正妻名分,相对说更缺少主宰自身命运的权利和能力。古语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关怀 祭主题 情感指向 题材 悼祭文学 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文化意蕴 文化模式 主体
下载PDF
简析悼子文学的情感脉络
14
作者 傅新营 《临沂师专学报》 1999年第5期13-14,共2页
如果说,夫妻之义是家庭组合的首要前提,那么天伦之乐则是维系家庭极为重要的因素,它是家庭的生机所在。婴儿的呱呱坠地,证明着家族的不断延续的可能,犹如幼苗之于埋下的种子一样。从情感方面说,婴儿出生固然可喜,抚育后代的艰难更使这... 如果说,夫妻之义是家庭组合的首要前提,那么天伦之乐则是维系家庭极为重要的因素,它是家庭的生机所在。婴儿的呱呱坠地,证明着家族的不断延续的可能,犹如幼苗之于埋下的种子一样。从情感方面说,婴儿出生固然可喜,抚育后代的艰难更使这种天伦之乐显得弥足珍贵。婴儿一步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脉络 《文苑英华》 中华书局 《元稹集》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悼祭文学 古籍出版 黄景仁 力量的对象化
下载PDF
童年情结与家族关怀——古代祭悼兄弟姊妹文学试探
15
作者 王立 《枣庄师专学报》 1996年第2期14-17,共4页
伤逝哀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和民俗活动事象,它所构成的文学主题也是流播广远的.每个生活在人际关系之网中的悼祭主体,都会因悼祭对象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人伦情感,因而悲伤感怀的动机和重点,也会随着死亡的性质来变化.悼祭文学... 伤逝哀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现象和民俗活动事象,它所构成的文学主题也是流播广远的.每个生活在人际关系之网中的悼祭主体,都会因悼祭对象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人伦情感,因而悲伤感怀的动机和重点,也会随着死亡的性质来变化.悼祭文学中所体现的人伦关系,在中国古代的相关作品中表现得相当明显,角色的重要性往往因其死亡而更加突出.这里,为了展示与揭示之便.仅以人们较少谈及的有关祭悼兄弟姊妹的作品,来略加分析.唐人笔下曾留有这样的文字:“哀缠手足,悲裂肝心,痛深痛深,孤苦孤苦!”①如此凄切的呼喊在悼祭兄弟姊妹作品中是颇有代表性的.因为从跨文化的比较人类学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兄弟姐妹也属于个体家庭中的成员,尽管他们在成人之后可能已久不在一起居住.费孝通先生早就指出过,家庭在西方是一种界限很分明的团体,在英美,家庭包括他、他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而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大批,……”②乡土中国的特点是以血缘亲疏为中心辐射的差序格局,兄弟姐妹虽则成年分居出嫁了,也每每可以被悼祭主体作为家人追怀,此其一;同宗的兄弟姐妹,尤其是兄弟,即从兄弟(堂兄弟)、族兄弟,也被这种泛家庭观念推及为可予追悼的对象,此其二;传统文化既是以家族为本位的,一奶同胞、同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情结 家族关怀 悼祭文学 姊妹文 人伦关系
下载PDF
古代悼妓姬文学的情感指向试探──悼祭主题角色人伦关怀片论
16
作者 王立 《河池师专学报》 1998年第1期8-11,共4页
关键词 古代妓姬文 人伦关怀 悼祭文学 伦理文化 人性价值 审美效应 情感艺术
全文增补中
古代动物悼亡殉死传说的文化内蕴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立 《荆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动物悼亡故事可分为异类悼母、异类悼子、义殉恩主、悼偶殉死。在悼祭文学的整体系统中 ,每每出现母题的置换与融和现象。动物行为体现的深层动机因其关系对象而异 ,殉情 ,行孝 ,报恩等等 ,总之 ,均符合丧悼文化之于主体角色规定 ,包括... 动物悼亡故事可分为异类悼母、异类悼子、义殉恩主、悼偶殉死。在悼祭文学的整体系统中 ,每每出现母题的置换与融和现象。动物行为体现的深层动机因其关系对象而异 ,殉情 ,行孝 ,报恩等等 ,总之 ,均符合丧悼文化之于主体角色规定 ,包括在一个大的伦理劝讽模式中。展示与组合这些要素则是随机性的 ,属于形象层次 ,于是往往就有可能带有某种新异传奇的要素出现。不论具体文学形象如何 ,所要说明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悼祭文学 动物故事 亡主题 伦理模式 母题 文化内涵
全文增补中
遍检群书话主题──喜读《中国文学主题学》
18
作者 郑春元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4-15,共2页
遍检群书话主题──喜读《中国文学主题学》郑春元长达近百万言的《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终于面世了。这是王立副教授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显示了作者试图全面建构中国文学主题学体系的艰辛努力,也是近年古... 遍检群书话主题──喜读《中国文学主题学》郑春元长达近百万言的《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终于面世了。这是王立副教授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显示了作者试图全面建构中国文学主题学体系的艰辛努力,也是近年古典文学宏观研究领域中重视文学本体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中国文 主题 悼祭文学 文人心态 文化 主题理论 意象系统 “意象”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元件史论初探——喜读《中国文学主题学》
19
作者 张松如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7-268,共2页
近百万言的《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摆在我的案头.这是王立同志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后推出的又一具探索性的力作,显示了作者试图全面建构中国文学主题学体系的艰辛努力,也是近年古典文学宏观研究领域中,重视文学本体和文学文化... 近百万言的《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摆在我的案头.这是王立同志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后推出的又一具探索性的力作,显示了作者试图全面建构中国文学主题学体系的艰辛努力,也是近年古典文学宏观研究领域中,重视文学本体和文学文化学研究的一部有特色的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中国文 中国古典文 悼祭文学 中国古代文 主题 文人心态 史论 文化
原文传递
宏观、微观与中观结合的体系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炳海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5-116,共2页
在国内较早致力于国别文学文题学研究的青年学者王立,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之后,最近又推出了由四部专著组成的系列新作《中国文学主题学》,其中包括《意象的主题史研究》、《江湖侠踪与侠文学》、《母题与心态史丛论》、《悼... 在国内较早致力于国别文学文题学研究的青年学者王立,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之后,最近又推出了由四部专著组成的系列新作《中国文学主题学》,其中包括《意象的主题史研究》、《江湖侠踪与侠文学》、《母题与心态史丛论》、《悼祭文学与丧悼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 中观 微观 中国古代文 青年 国别文 中国文 悼祭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