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动媒介与情动公众:东航坠机事故中的线上公共哀悼研究
1
作者 张梦园 周裕琼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65,共21页
灾难事件的发生让死亡与哀悼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既有研究大都聚焦于媒体报道,却忽略了公众情动。本文以东航坠机事故中的新闻伦理争议为讨论起点,从情动媒介视角提出了囊括公众情动实践与媒体新闻生产的线上公共哀悼模型。基于对东航坠... 灾难事件的发生让死亡与哀悼进入公共话语空间,既有研究大都聚焦于媒体报道,却忽略了公众情动。本文以东航坠机事故中的新闻伦理争议为讨论起点,从情动媒介视角提出了囊括公众情动实践与媒体新闻生产的线上公共哀悼模型。基于对东航坠机事故线上公共哀悼的文本分析、主题分析和深度访谈,本文考察了用户如何通过主动参与将传统的新闻媒介改造成情动媒介,媒体新闻生产如何根据公众的反应做出“情感化”调整,以及记者如何通过灾难报道成为公众实现情动的中介。当中国的“数字公共领域”呈现出情动逻辑压倒认知逻辑的复杂图景时,如何让公众既有情动宣泄的可能,又有真相探寻的希望,这是媒介化社会变迁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媒介 公众 公共哀悼 媒介化社会 数字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跨文化戏剧作为“情动媒介”:后殖民模仿与身份表演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云龙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32,共13页
霍米·巴巴就殖民情境中模仿行为的论述,展示了跨文化遭遇中身份的流动性和虚构性,为跨文化戏剧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并对东方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分析模式构成有益的补充。但巴巴对“替补”逻辑的不彻底运用,使其论述仍然预设... 霍米·巴巴就殖民情境中模仿行为的论述,展示了跨文化遭遇中身份的流动性和虚构性,为跨文化戏剧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并对东方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分析模式构成有益的补充。但巴巴对“替补”逻辑的不彻底运用,使其论述仍然预设了白人文化的起源性质。周蕾进一步揭示了身份形成中未能被完全主体化的心理层次。思考跨文化情境中的身份表演时,需引入一个被修订的情动分析框架。“情动媒介”的概念赋予情动以历史和政治内涵,成为桥接感觉与行动之间的集体经验空间。跨文化戏剧作为“情动媒介”,整合并跨越了不同的文化边界、观演群体、社会环境、身份认同和媒介类型,使原本区隔社会和艺术的剧场,转化为直接开展政治行动和身份竞争的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戏剧 情动媒介 模仿 身份政治 表演
原文传递
“情动的联结”:新主流科幻电影的现代性叙事与新主体性想象
3
作者 薛亚梅 陈功 《东南传播》 2024年第7期64-67,共4页
“情动”(affect)一词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提出,德勒兹基于此提出了“情动”理论。作为一种情动媒介,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新主流科幻电影通过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符号意象、空间想象与现实镜像的叙事,在个体与... “情动”(affect)一词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提出,德勒兹基于此提出了“情动”理论。作为一种情动媒介,以《流浪地球》系列为代表的新主流科幻电影通过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符号意象、空间想象与现实镜像的叙事,在个体与集体、东方和西方、现代和未来的张力结构之间,建构出一种关于个体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和身体主体性的多重想象,表达出中国对人类面临的现代性危机和未来存在方式的终极关怀与反思,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济世情怀,以此达到主旋律思想的传播和身份认同的维系。在此过程中,新主流科幻电影实现了多元主体间“情动”生成与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媒介 新主流科幻电影 现代性 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