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境脉络完整性”视域下社交网络中的隐私问题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牛静 翁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58,共4页
社交网络的出现对传统的隐私判断标准带来了挑战,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的界限日益模糊。Helen Nissenbaum教授提出的"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强调隐私权是一种"个人信息适宜地进行传递"的权利、隐私的判断取决于所处的... 社交网络的出现对传统的隐私判断标准带来了挑战,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的界限日益模糊。Helen Nissenbaum教授提出的"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强调隐私权是一种"个人信息适宜地进行传递"的权利、隐私的判断取决于所处的情境脉络等观点,解释了在社交网络环境下隐私困境出现的原因,其原因是信息传播违背了特定情境脉络中的"适宜性""传递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隐私 情境脉络完整性 互联网
下载PDF
个人信息自决权在中国社交网络语境下的再阐释--以情境脉络完整性为视角 被引量:12
2
作者 路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4-80,共7页
为了解决社交网络中普遍存在的"隐私悖论"问题以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碎片化现象,信息自决权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救济基础被引入我国讨论。针对个人信息自决权在公、私领域二分法上的固有局限,选择"情境脉络完整性&qu... 为了解决社交网络中普遍存在的"隐私悖论"问题以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碎片化现象,信息自决权作为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救济基础被引入我国讨论。针对个人信息自决权在公、私领域二分法上的固有局限,选择"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作为考察信息自决权适配于社交网络的切入视角,对2013-2018年以来社交网络上侵犯个人信息的司法案例进行整合分析,探讨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价值范畴在社交网络上的扩张趋势,以及"情境脉络"在个人信息保护的程序预防与自律规范上所能提供的理论支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自决权 情境脉络完整性
下载PDF
隐私权在美国法中的理论演进与概念重构——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的分析及其对中国法的启示 被引量:37
3
作者 倪蕴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161,共13页
隐私天然具有多重含义,且无法通过精细的体系建构予以压缩,这些不同含义皆为隐私内涵在特定情境下的价值折射。传统理论试图以某个单一要素对隐私的多义性进行缩减,其注定是失败的,并且造成了隐私定义在数十年间的混乱与模糊。从美国法... 隐私天然具有多重含义,且无法通过精细的体系建构予以压缩,这些不同含义皆为隐私内涵在特定情境下的价值折射。传统理论试图以某个单一要素对隐私的多义性进行缩减,其注定是失败的,并且造成了隐私定义在数十年间的混乱与模糊。从美国法中的学说演进和立法动向来看,主流观点已逐步放弃对隐私权或个人信息保护范围的精确界定,而转向了一种动态的、以场景为导向的多元体系,即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该理论将控制资讯传播的情境脉络与社会规范作为理解隐私的起点,通过提取不同价值面向的公因子,并置于资讯主体、信息类型、传播原则等构成的三要素框架之下,从而真正实现了对隐私概念的重构。这是破解我国法上类似困境的有效途径,值得我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 第三方原则 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 隐私动态框架
下载PDF
算法新闻下隐私保护困局与破解路径——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蔡舒敏 陈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5期144-147,共4页
互联网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无边界采集,给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造成威胁,甚至危及国家信息安全。社交平台的出现模糊了传统隐私的概念,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边界日渐消弭,如何破除隐私忧患的难题亟待人们进一步探索与深思。基于“情境脉... 互联网平台对用户数据的无边界采集,给个人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造成威胁,甚至危及国家信息安全。社交平台的出现模糊了传统隐私的概念,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边界日渐消弭,如何破除隐私忧患的难题亟待人们进一步探索与深思。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以算法平台侵犯用户隐私的表现为例,揭示算法新闻背后“动态隐私”的运作逻辑和用户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以此提出破解隐私保护难题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新闻 算法侵权 隐私保护 情境脉络完整性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精准广告投放中隐私侵权的平衡路径——基于情景脉络完整性理论视角
5
作者 冯超 《东西南北》 2023年第11期14-16,共3页
数据化生存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新的广告模式——精准广告提供了生发的土壤,开启了用户和广告主共赢的美好局面。然而,过度的信息挖掘,使得精准广告投放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用户对于互联网空间中隐私关注的加强,令精准广告... 数据化生存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新的广告模式——精准广告提供了生发的土壤,开启了用户和广告主共赢的美好局面。然而,过度的信息挖掘,使得精准广告投放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用户对于互联网空间中隐私关注的加强,令精准广告的投放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视角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精准广告与隐私保护二者间的冲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旨在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进而促进互联网广告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精准广告 隐私保护 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
下载PDF
个人信息处理中同意规则弱化适用的路径优化--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的场景细分 被引量:17
6
作者 廖丽环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180,共25页
同意规则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前置规则,其过高的体系地位并不利于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为此,可在保留同意规则的前提下,将其从以往从严适用的前置规则转为弹性适用的调整规则,形成“弱化适用”的改良路径。既有同意规则的立法文本与实践... 同意规则作为个人信息处理的前置规则,其过高的体系地位并不利于个人信息的合理使用。为此,可在保留同意规则的前提下,将其从以往从严适用的前置规则转为弹性适用的调整规则,形成“弱化适用”的改良路径。既有同意规则的立法文本与实践经验已探索出限制适用、除外适用、无效适用、宽松适用与偏移适用五种修正形态,但仍不足以提供弱化适用的细分标准与弹性空间。据此,可借助情景脉络完整性理论,进一步限定动态体系要素以及要素权重,即在区分个人信息类型、个人信息处理环节、个人信息处理者性质的基础上,形成同意规则“分级—分段—分类”的适用路径。此外,还需从内在构造与外在关系两个维度共同保障同意规则弱化适用后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同意规则 弱化适用 场景细分 情境脉络完整性
原文传递
爬取已公开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归责研究——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为视角
7
作者 王霖 冯彩思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97,共17页
爬取已公开个人信息行为于刑事归责层面存在同质化爬取场景异质化归责结果、同质化归责结果异质化归责路径的现象。这些归责困境的生成原因主要集中于犯罪对象的认定抵牾减损了归责结果的同一性、归责路径的错落适用增加了归责效果的离... 爬取已公开个人信息行为于刑事归责层面存在同质化爬取场景异质化归责结果、同质化归责结果异质化归责路径的现象。这些归责困境的生成原因主要集中于犯罪对象的认定抵牾减损了归责结果的同一性、归责路径的错落适用增加了归责效果的离散性、法益内核的界定模糊削弱了归责结论的聚合性。基于类案裁判及规范归责分析,对爬取已公开个人信息行为归责路径界定时,应首先依循刑事违法性判断基准,即在形式之维界定已公开个人信息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对象并考察相应的归责要素,在实质之维提出在动态保护导向下重释个人信息权法益。此外,可引入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厘清爬取行为的刑事归责边界,亦即遵循形式违法性层面的归责要素,基于场景化模式,厘清爬取行为是否符合个人信息公开时的合理预期、是否改变信息用途、是否具备法益侵害性进行全面衡量,从而建构爬取行为刑事归责模型。此种归责模型有助于厘清中立爬取行为、隐性爬取行为、显性爬取行为的刑事归责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爬虫 已公开个人信息 情境脉络完整性 个人信息权 刑事归责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下载PDF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隐私权的保障 被引量:2
8
作者 孙萌 漆易 《人权研究》 2023年第1期91-102,共12页
隐私具有塑造个人自由和理性、排斥公共支配和侵扰的重要价值。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公私领域的结构转型,丰富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理论,但也使隐私权的保障面临着多元价值的冲击。面对这些新的挑战,重申隐私对于保障人的自由... 隐私具有塑造个人自由和理性、排斥公共支配和侵扰的重要价值。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公私领域的结构转型,丰富了隐私权的内容和理论,但也使隐私权的保障面临着多元价值的冲击。面对这些新的挑战,重申隐私对于保障人的自由和尊严的意义,才能在多种权利博弈和利益平衡中实现对隐私权的适当保障,并促使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的良性互动。面对人们对于社交网络和智能服务的积极态度和新的需求,对于隐私权的保障应进一步强化该项权利中的积极权能,适当引入合理期待的标准以及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从而增强不同环境中的个人自主抉择能力,促进个人在享有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受益于隐私权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权 公私领域 知情同意 积极权能 情境脉络完整性
下载PDF
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的隐私伦理问题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牛静 董嘉 侯艳娇 《东南传播》 2015年第3期1-4,共4页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不断地主动发布自己的信息,时常会带来隐私问题上的困扰。过去对隐私的概念界定受到冲击。本文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分析我国微博上的两个隐私困境的案例,探讨在社交媒体环境下隐私伦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用户使用社交媒体不断地主动发布自己的信息,时常会带来隐私问题上的困扰。过去对隐私的概念界定受到冲击。本文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分析我国微博上的两个隐私困境的案例,探讨在社交媒体环境下隐私伦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原因是由于用户发布的信息冲破了原有的信息情境脉络,从而破坏了"适宜性"、"传递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隐私 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 互联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