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信仰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郭秀兰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40-42,52,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生活与信仰心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针对380名大学生的信仰认知、信仰情感、信仰意志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了一...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生活与信仰心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针对380名大学生的信仰认知、信仰情感、信仰意志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和多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表现出了一些个性化的特点,特别是三年级学生、艺术生、城镇籍学生和专科生的信仰心态值得关注和深思,因而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信仰认知 信仰情感 信仰意志 信仰心态
下载PDF
信仰主客体析论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天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9-33,共5页
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在信仰构成中 ,信仰主体受信仰活动中人的理性、意志、情感等精神因素综合发挥作用 ,对信仰者的态度和行为有决定作用 ;信仰客体表现为信仰者所尊崇的领袖、信义、信条、所依赖的组织以及与之相关... 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在信仰构成中 ,信仰主体受信仰活动中人的理性、意志、情感等精神因素综合发挥作用 ,对信仰者的态度和行为有决定作用 ;信仰客体表现为信仰者所尊崇的领袖、信义、信条、所依赖的组织以及与之相关的建筑、偶像、程序、仪式、服饰、视听等共同构成的传统、权威的信仰氛围。二者有所区别 ,需做进一步分析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主体 信仰客体 信仰意志 人生价值 信仰情感 信仰理性
下载PDF
儒家思想的信仰
3
作者 张麟 《神州》 2012年第30期26-26,共1页
儒家思想的信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原则。这种信仰,我们称之为“情感信仰”。儒家的思想以仁爱为本、修己安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态度教化世人。儒家思想与宗教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情感信仰 宗教
下载PDF
法律信仰及其形成条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洁莹 《发展》 2009年第4期132-133,共2页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所在,而我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往往是由法律信仰缺失所造成的,所以如何形成正确的法律信仰便成为现阶段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的法律信仰绝不是对法律制度的盲目相信,而是主体的价值追求与法律的价值理念相契...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所在,而我国法治建设的问题往往是由法律信仰缺失所造成的,所以如何形成正确的法律信仰便成为现阶段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正确的法律信仰绝不是对法律制度的盲目相信,而是主体的价值追求与法律的价值理念相契合后油然而生的强烈认同感。要想产生这种契合,一方面法律本身要使自身的价值理念符合公众的主流价值需求,这主要表现在自由、公平、效率等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培养人民大众的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价值观念 信仰情感 信仰意志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洋航 郗春嫒 李冬妍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4,131,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式和关键路径。通过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科学深刻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全貌,有助于进一步评价和改善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状况,推动中华民族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方式和关键路径。通过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科学深刻地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全貌,有助于进一步评价和改善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状况,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本文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的意义和原则出发,基于认知体悟-情感信仰-行为倾向三维结构,结合内隐层次-外显层次两层框架,建构符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指标体系 认知体悟 情感信仰 行为倾向
下载PDF
创造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潘汉年成才析
6
作者 陈丽民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41-42,64,共3页
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党员,我党隐蔽战线杰出战士潘汉年,他鲜明的情感信仰、性格特征、人品才华在其献身的崇高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特殊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人格和才能。
关键词 情感信仰 职业性格 品德才学
下载PDF
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省察
7
作者 陈胜 李硕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信仰和境界之间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儒家思想的信仰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情感信仰"。儒家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一是横向的修己安人,追求的是死后能够名留青史。二是纵向的下学上... 信仰和境界之间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儒家思想的信仰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情感信仰"。儒家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一是横向的修己安人,追求的是死后能够名留青史。二是纵向的下学上达,与天双向相知、相通。死后留名,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朽。孝悌为仁爱之本,祭祀是孝的延伸,子孙通过祭祀与祖先相通、同在,也是在现实世界的"如在"。情教之为教化,是唤醒人本源的仁、真切的爱,使之"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然后"扩而充之",使之"先立乎其大者",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信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情感信仰 终极关怀
下载PDF
儒家思想的宗教性省察
8
作者 陈胜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28-30,共3页
信仰和境界之间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儒家思想的信仰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情感信仰"。儒家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一是横向的修己安人,追求的是死后能够名留青史;二是纵向的下学上达... 信仰和境界之间是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的,儒家思想的信仰只是生活情感的直接显现。这样的信仰,我们不妨称作"情感信仰"。儒家对于人的现实生命和人死之后的安顿:一是横向的修己安人,追求的是死后能够名留青史;二是纵向的下学上达,与天双向相知、相通。死后留名,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朽。孝悌为仁爱之本,祭祀是孝的延伸,子孙通过祭祀与祖先相通、同在,也是在现实世界的"如在"。情教之为教化,是唤醒人本源的仁、真切的爱,使之"如火之始燃、泉之始达",然后"扩而充之",使之"先立乎其大者",从而获得"安身立命"的信仰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情感信仰 终极关怀
下载PDF
论教师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春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9-120,共2页
语文学习是全民的素质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在“大语文学习”的背景下,提升教师的语文素 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是现代语文面临的新课题,因而应从 信仰、情感和知识能力、审美... 语文学习是全民的素质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在“大语文学习”的背景下,提升教师的语文素 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是现代语文面临的新课题,因而应从 信仰、情感和知识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教师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论素养 信仰情感 知识能力 审美情趣 教师形象
下载PDF
Ways of Destructive Cults to Steal Religious Affections
10
作者 LV Li YAN Mei-fu XIE Gui-y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7期862-867,共6页
Religious affection is a kind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that religious believers have to the gods after they have participated in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d religious rituals. Religious experience is what conn... Religious affection is a kind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that religious believers have to the gods after they have participated in religious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d religious rituals. Religious experience is what connects individuals and the gods. It can lead people to believe in religion and strengthen people's religious beliefs and is the basis of the establishment, dissemin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religion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at extreme cults create illusions for believers by conducting information and time control, making them exhausted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and using "social hypnosis" and that they have stolen traditional religious affect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 for their own usage by inducing believers religious affection through self-praise, intimidation and deception and wide insin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tructive cults religious affection religious experience social hypnosis ILLUSION
下载PDF
寸心无以因,愿附归飞翼——基于“情本体”论分析小剧场锡剧《红豆》
11
作者 欧阳梦霞 《新世纪剧坛》 2024年第4期18-23,共6页
在现代中国哲学领域,诸如冯友兰的“境界说”、牟宗三的“圆善论”以及历史本体论等思想都追求将哲学与人生情感紧密关联。李泽厚的“情本体”论也在此背景下基于哲学范畴对生命情感的深入研究。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将情感视为文化... 在现代中国哲学领域,诸如冯友兰的“境界说”、牟宗三的“圆善论”以及历史本体论等思想都追求将哲学与人生情感紧密关联。李泽厚的“情本体”论也在此背景下基于哲学范畴对生命情感的深入研究。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将情感视为文化的基石,凸显其在人类生存中的重要性。他强调情感信仰在人的存在中具有优先、控制和主宰的地位,与传统理性控制形成明显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本体 李泽厚 牟宗三 冯友兰 圆善论 情感信仰 传统理性 历史本体论
原文传递
追求诗意生活
12
作者 艾迪 《党课》 2014年第1期106-107,共2页
在当下,人们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精神的危机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在中闲,原本就具有某种宗教功用的诗歌,此时恰好可以起到填补信仰情感真空的作用。有诗人在描述当下“诗歌热”时概括为“借诗还魂”,确是一... 在当下,人们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人们精神的危机感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烈。在中闲,原本就具有某种宗教功用的诗歌,此时恰好可以起到填补信仰情感真空的作用。有诗人在描述当下“诗歌热”时概括为“借诗还魂”,确是一语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生活 信仰情感 危机感 诗歌 诗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