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欲之辨”与清代前中期的女性婚姻道德生活——以“贞节观”及其引发的诸种道德困境为探讨对象
1
作者 施文斐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2-26,43,共6页
相较于对宋儒理学的照单全收,清人更趋向于以原始儒学为参照,对宋儒之"理"加以辩证审视,并试图于"理"之外寻求新的道德标准,原始儒学那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关怀于是成了这一意图的重要指向。这一富于人性化的思考维... 相较于对宋儒理学的照单全收,清人更趋向于以原始儒学为参照,对宋儒之"理"加以辩证审视,并试图于"理"之外寻求新的道德标准,原始儒学那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关怀于是成了这一意图的重要指向。这一富于人性化的思考维度在清人论及"贞节观"的相关问题以及由"贞节观"引发的诸种道德困境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并从中体现出了"以理顺情"的道德情感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化道德 以理顺情 从一而终 寡妇再嫁 未嫁守贞
下载PDF
如何为翻译正辞——晚清西学术语译介的道德情感化现象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景华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8,192,共8页
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术语的译介不仅呈现出显著的道德情感化特征,而且对通过术语译介引进的新学语也形成截然对立的道德立场。西学术语译介因此一度被上升到文化安全的高度,促使清政府通过国家机构规范译名以加强国家治理。从先秦... 晚清时期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术语的译介不仅呈现出显著的道德情感化特征,而且对通过术语译介引进的新学语也形成截然对立的道德立场。西学术语译介因此一度被上升到文化安全的高度,促使清政府通过国家机构规范译名以加强国家治理。从先秦名学来看,这种道德情感化现象的实质是术语翻译的正辞问题,对正辞的研究说明术语翻译对维护文化安全、国家治理和西学中国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西学术语译介 道德情感化 先秦名学 正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