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情感媒介的山水——丰子恺抗战时期风景漫画中的反战与乡愁
1
作者 庄沐杨 《艺术评论》 2023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丰子恺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方式创作了相当数量的风景漫画。当前学界并未对这些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风景漫画进行深入分析,而澳大利亚学者白杰明认为这类作品是丰子恺向买家趣味妥协的产物。然而,这批风景漫画称得上... 丰子恺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方式创作了相当数量的风景漫画。当前学界并未对这些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风景漫画进行深入分析,而澳大利亚学者白杰明认为这类作品是丰子恺向买家趣味妥协的产物。然而,这批风景漫画称得上是丰子恺后期绘画的一大主导类型,从全面抗战爆发开始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都坚持创作此类作品。本文分析了丰子恺战时风景漫画中反复出现的山水母题,认为这些山水风景事实上是作为情感媒介在发挥作用。在继承其“感想与写生”的漫画美学理念之余,丰子恺在其战时风景漫画中寄托的是自己反战与乡愁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风景漫画 情感媒介 山水
原文传递
媒介化情感的流动与延伸:以日常生活类Vlog为例
2
作者 孙宇心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109,共6页
日常生活媒介化的今天,情感作为一种关系型纽带,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也是个体赛博格与社会人格的联结中介。以Vlog受众的情感消费为切口,从微观视角审视受众如何将媒介化情感融入系统性的日常生活体系,成为观察数字媒介实践中情... 日常生活媒介化的今天,情感作为一种关系型纽带,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黏合剂,也是个体赛博格与社会人格的联结中介。以Vlog受众的情感消费为切口,从微观视角审视受众如何将媒介化情感融入系统性的日常生活体系,成为观察数字媒介实践中情感联通的契机。为了打破由媒介逻辑主导的情感体验,实现媒介化情感的现实流动与延伸“,物”的情感传递、共享信息联通的情感延伸“、精神力量”的情感升华成为三条可能的转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情感 情感传播 短视频 Vlog
原文传递
复合与互补:跨媒介融合视角下游戏与游戏电影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天陆 《戏剧之家》 2021年第12期155-156,179,共3页
数字媒介传播的复合多元性为游戏和电影的融合创造了可能,游戏IP电影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具体作品从跨媒介融合的视角,探讨了游戏与游戏电影二者间的复合与互补。电影视听与游戏元素带来的沉浸感使观众获得更深层次的沉浸体验;数字化影... 数字媒介传播的复合多元性为游戏和电影的融合创造了可能,游戏IP电影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具体作品从跨媒介融合的视角,探讨了游戏与游戏电影二者间的复合与互补。电影视听与游戏元素带来的沉浸感使观众获得更深层次的沉浸体验;数字化影像技术为游戏和电影的复合提供了华丽炫目画面的可能;游戏电影消费者的怀旧情愫为电影和游戏的复合提供了更加庞大的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游戏 游戏电影 情感媒介 影游融合
下载PDF
速写中的情感表达
4
作者 岳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85-87,共3页
速写艺术是一种技能训练,是培养艺术家观察生活、运用创造性思维表现生活的必修课。通过对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审美鉴赏和美学领悟,我们寻找到这样一条有助于提高速写艺术水平的通道:只有深入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勤于速写训练与创... 速写艺术是一种技能训练,是培养艺术家观察生活、运用创造性思维表现生活的必修课。通过对中外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审美鉴赏和美学领悟,我们寻找到这样一条有助于提高速写艺术水平的通道:只有深入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勤于速写训练与创作,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形象完美的好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写 基本功训练 情感媒介 审美感受 艺术性
下载PDF
虚拟与现实互动:电子游戏音乐的媒介化研究
5
作者 潘值城 戴志强 《音乐传播》 2019年第2期72-76,共5页
当前电子游戏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逐渐普及为一种文化现象.游戏音乐作为游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搭建起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互相作用的桥梁,其设计也日益"完型"化.游戏音乐媒介化的表现和作用可以从虚拟世界的情感... 当前电子游戏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逐渐普及为一种文化现象.游戏音乐作为游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搭建起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互相作用的桥梁,其设计也日益"完型"化.游戏音乐媒介化的表现和作用可以从虚拟世界的情感媒介、游戏内容的文化媒介和音乐受众的互动媒介三个方面着手论述.另外,基于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的部分观点,在游戏音乐的创作方面提倡"前馈-反馈"调节模式也是可以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音乐 情感媒介 文化媒介 互动媒介
下载PDF
樱花为什么这样“红”:历史、事件与神话中的媒介化情感链——以新浪微博武汉大学樱花相关话题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朱丽丽 何啊龙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3-69,83,共18页
武汉大学樱花作为一种“情感植物”的“网红”之路具有多元复杂的发生机制,映射了数字时代公众情感实践的流动及变迁。本文提出“媒介化情感链”的概念,用以阐释数字空间中作为状态的个体情感和作为基调的社会情感之间的连接与转化。研... 武汉大学樱花作为一种“情感植物”的“网红”之路具有多元复杂的发生机制,映射了数字时代公众情感实践的流动及变迁。本文提出“媒介化情感链”的概念,用以阐释数字空间中作为状态的个体情感和作为基调的社会情感之间的连接与转化。研究认为:武大樱花经历了“美好与浪漫”、“文明与历史”、“希望与感恩”等多重话语建构,特定的媒介事件牵引出媒介化情感链的对齐和汇流。公众情感既是复杂多面的“情感矛盾体”,更是特定历史时刻被“神话”建构的“情感凝聚体”。历史、事件与神话是理解公众情感汇聚流动的三个维度。历史记忆为情感底调,媒介事件是决定性的情感发动器,“抗疫云赏樱”作为仪式性的媒介事件,创建出“英雄之花”、“抗疫之花”的神话叙事。这为樱花注入了全新的情感内容,疏浚新冠肺炎疫情下社会群体的心理创伤,连接公众艰难抗疫的情感记忆,折射出复调多维的社会情感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情感 情感归属 历史记忆 媒介事件 叙事神话
原文传递
灵韵、幽灵与装置:人工智能影像赋能情感的辩证逻辑审视
7
作者 石润民 蓝江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62,共9页
人工智能影像的出现使得影像与情感的关系进入新阶段,以假乱真的“AI复活”让智能影像具有了真正的具身情动性。影像的最初意义即与死后生命有关,它们通过替代原初的在场产生情感影响。从本雅明阐发的影像剥离灵韵之后的情感功能,到德... 人工智能影像的出现使得影像与情感的关系进入新阶段,以假乱真的“AI复活”让智能影像具有了真正的具身情动性。影像的最初意义即与死后生命有关,它们通过替代原初的在场产生情感影响。从本雅明阐发的影像剥离灵韵之后的情感功能,到德里达思考的影像中的“幽灵”带来的情感困惑,促使我们思考影像为情感赋能的价值与风险。德勒兹的“控制社会”论则揭示了影像在与技术-资本逻辑的装配中,成为社会控制装置有机组成部分的现代情境。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平台的批量生产可能使智能影像成为一种新型的情感商品,从而让公众陷入“压抑性反升华”机制下的情感异化。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需要回归主体逻辑,避免资本逻辑对智能影像技术的盲目使用,重新生成影像与人之间的触动关系,引导公众认清智能影像为情感赋能的积极潜能与消极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影像 情感媒介 控制论 触动
原文传递
“媒介化情感”的生成与表达:基于杭州保姆纵火事件报道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白红义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受人文社会科学中"情感转向"的影响,近年来新闻研究也开始对情感在新闻业中的位置产生了兴趣。"媒介化情感"一词可以用来概括中国媒体在情感话语生产中体现的重要作用。媒介化情感在中国新闻业的实践情况、情感在... 受人文社会科学中"情感转向"的影响,近年来新闻研究也开始对情感在新闻业中的位置产生了兴趣。"媒介化情感"一词可以用来概括中国媒体在情感话语生产中体现的重要作用。媒介化情感在中国新闻业的实践情况、情感在新闻中的体现和生产以及这些情感话语的新闻学意义,可以通过对一起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案例研究来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新闻业 客观性 媒介情感
下载PDF
What Do Emotions Do? A Pragmatist Approach to the Role of Emotions in Media Events
9
作者 Jocelyne Arquembourg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8期395-403,共9页
Expressions of emotion in the media,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news, are often criticized as promoting irrational attitudes. For supporters of this kind of criticism, rather than addressing such emotional sensitivi... Expressions of emotion in the media,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news, are often criticized as promoting irrational attitudes. For supporters of this kind of criticism, rather than addressing such emotional sensitivity, journalism should be objective, appealing to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ublic. Anger, indignation, enthusiasm, and expressions of joy or sadness should not have part in public debates. From this perspective, rationality and emotions are opposed, the former being fundamental for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while the latter falls into the category of inner impulses. While Kant denied any sort of rationality to emotions, Gustave Lebon attributed emotional attitudes to crowds rather than to a public. In a crowd, emotions spread like an epidemic through a kind of contagion. The present study is based on a contrasting perspective and focuses on the rationality of emotions', whether in philosophy (Nussbaum), sociology (Paperman, Aranguren 2014; Livet 2002), or psychology (Krant-Gruber). Oddly enough, these different approaches do not seem to have affected media studies where, belief in the irrationality of emotions, still dominates analyses of media coverage of natural or industrial catastrophes, wars, or terrorist attacks. Instead of considering the nature of emotions, or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they actually corrupt the objectivity of journalism and the supposed rationality of public debates, I will seek to develop a pragmatist approach to the question of what, emotions actually do. In fact, the idea of emotions spreading contagiously had been disputed since the 18th century when Adam Smith asked how a British newspaper reader could be affected by an earthquake happening in China. Suffering from a distance, says Adam Smith, is not the product of some kind of contagion.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is sort of feeling, we have to imagine an inner moral spectator inside of every human being Oddly enough, Adam Smith considers emotions to be moral feelings. To feel horrified by the consequences of an earthquake, or to feel indignant about the death of innocent victims, are moral attitudes. In this respect, they are rational, but the feelings of indignation or horror also include bodily reactions. We scream, put our hands over our mouths; we blush, have tears in our eyes; we feel our heartbeat accelerate etc. These bodily reactions seem impulsive and entirely subjective, but to what extent can we say that they are rational or mo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OTION pragmatist approach MEDIA
下载PDF
小道具 大智慧——试论中国民间舞蹈中道具的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姗姗 《艺术教育》 2008年第5期103-103,共1页
以物达情、以物表情是民间舞的主要表现手段。扇子、手绢、伞等日常生活物品,在民间舞蹈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而且很多民间舞蹈通过这些道具的使用形成了特定的程式化舞蹈动作。文章通过舞蹈《茉莉芬芳》巧妙恰当的使用道具,指出充分发挥... 以物达情、以物表情是民间舞的主要表现手段。扇子、手绢、伞等日常生活物品,在民间舞蹈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而且很多民间舞蹈通过这些道具的使用形成了特定的程式化舞蹈动作。文章通过舞蹈《茉莉芬芳》巧妙恰当的使用道具,指出充分发挥道具寓情于物与借物抒情这两层艺术效果,使道具避免沦为游离于主题思想以外的"物品",而是在作品中起到丰富情节、增加色彩、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具 民间舞蹈 情感媒介
原文传递
论河南新乡小咚鼓与火神会之间的依存关系(上)
11
作者 赵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56,共10页
"小咚鼓"是主要运用于河南省新乡市北站区耿黄乡东张门村"火神会"的一种锣鼓乐形式,是中原地区繁盛的锣鼓乐中的一员。火神会是民间信仰活动与艺术活动的综合体。它作为小咚鼓锣鼓乐的文化语境,为小咚鼓提供了生存... "小咚鼓"是主要运用于河南省新乡市北站区耿黄乡东张门村"火神会"的一种锣鼓乐形式,是中原地区繁盛的锣鼓乐中的一员。火神会是民间信仰活动与艺术活动的综合体。它作为小咚鼓锣鼓乐的文化语境,为小咚鼓提供了生存的信仰基础,使小咚鼓不仅仅是一种可供群众欣赏与娱乐的音乐形式,而且成为民间信仰的外观,成为火神会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咚鼓” “火神会” 情感表达媒介 信仰表达符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