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感现象学视域下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人格生成意蕴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林猛 王立平 炕留一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26,共6页
在线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情感价值缺位、人格发展圈囿等问题,剖析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人格生成意蕴成为冲破各种“藩篱”的关键。基于舍勒情感现象学理论,从人格行为、人格情感和人格价值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人格生成意... 在线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情感价值缺位、人格发展圈囿等问题,剖析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人格生成意蕴成为冲破各种“藩篱”的关键。基于舍勒情感现象学理论,从人格行为、人格情感和人格价值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人格生成意蕴在精神生命化和生命精神化的交织中显现,并为在线教学临场感奠定了过程论、认知论和价值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线教学临场感要凸显人格生成意蕴,教师教学要超越教学形式本身,即从情态性感知促进人格行为生成、从意向性理解激发人格情感体验、从智慧性引导提升人格价值感悟,让学习者在生命与精神的交织中生成健全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学 教学临场感 价值教育 情感现象学
下载PDF
舒新城新教育中国化思想解读——基于情感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冬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主要倡行者的舒新城,其新教育中国化思想具有浓郁的传统教育的色彩。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表明,舒新城奠基于对传统教育的爱和对新式教育的恨的情感体验,给予了传统教育以肯定的价值,导致...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教育中国化"运动主要倡行者的舒新城,其新教育中国化思想具有浓郁的传统教育的色彩。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表明,舒新城奠基于对传统教育的爱和对新式教育的恨的情感体验,给予了传统教育以肯定的价值,导致了他新教育中国化思想的传统教育取向。舍勒的情感现象学启示我们,对教育家情感的关注,也许将使我们的思想研究更加完整、丰满和厚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新城 新教育中国化思想 舍勒 情感现象学
下载PDF
舍勒情感现象学视角下的《神童》
3
作者 周华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对情感的关注是舍勒思想的一大特征,也是舍勒分析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运用舍勒情感现象学的理论,对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神童》进行分析,能够清晰地洞悉少女弗朗西斯的烦恼与困惑,体验其微妙的情感变化:在练琴过程中从高层次情... 对情感的关注是舍勒思想的一大特征,也是舍勒分析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运用舍勒情感现象学的理论,对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神童》进行分析,能够清晰地洞悉少女弗朗西斯的烦恼与困惑,体验其微妙的情感变化:在练琴过程中从高层次情感的满足到片面地追求结果。当其行为与价值的方向产生矛盾时,就阻碍了爱之秩序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勒 情感现象学 位格典范 师爱 矛盾
下载PDF
重新理解师生关系--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晓宏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它总是发生在具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情境中,时刻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生活品质。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心情愉悦,反之,师生双方的内心会增添一份难以言说的烦恼。为了比较准确地理解师生关系的实质内涵,...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它总是发生在具体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情境中,时刻影响着学生的精神生活品质。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心情愉悦,反之,师生双方的内心会增添一份难以言说的烦恼。为了比较准确地理解师生关系的实质内涵,文章通过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视域探寻了师生关系中的情感特质及其教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同情 舍勒 情感现象学
下载PDF
基于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视角论教师同情心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苗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27-130,共4页
从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同情"的内涵实质,认识同情的教育意蕴,分析当前教师同情心问题,帮助教师唤醒同情心,认识其内在精神品质,在实践中展现与体验同情带给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同情 教师同情心 舍勒情感现象学
下载PDF
“耶稣哭了”的多重含义——基于马克斯·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视角
6
作者 陈芸 《圣经文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共15页
圣经记载了耶稣多次哭泣,其中,以他在拉撒路墓前的哭泣最为著名.约翰用罕见的字眼“耶稣哭了”述及这一场面.耶稣的眼泪里包含着哀痛与忿怒,既有对人必有一死的怜悯,又有对信徒“不信”的批评.“耶稣哭了”作为最为特殊的“记号”,体现... 圣经记载了耶稣多次哭泣,其中,以他在拉撒路墓前的哭泣最为著名.约翰用罕见的字眼“耶稣哭了”述及这一场面.耶稣的眼泪里包含着哀痛与忿怒,既有对人必有一死的怜悯,又有对信徒“不信”的批评.“耶稣哭了”作为最为特殊的“记号”,体现了隐藏的“肉身”如何彰显上帝的“荣耀”.而在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视域中,还可以发现耶稣的哭泣并非为他人苦难付出的廉价“同情”,而是直接的“同感”,是圣子与圣父的“神秘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哭了” 舍勒 情感现象学
下载PDF
社交媒体时代网络民愤的情感现象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敏 王德新 《科技传播》 2021年第7期137-139,共3页
网络民愤是公众以非正义的社会现象为核心,以不满为情感基调,以社交媒体为传播工具,经过多层次的网络互动所表达出的一种强烈情绪。根据情感现象学,非正义的社会现象会激发公众进行先验正义的道德判断,并唤起公众愤怒的情感经验与不满情... 网络民愤是公众以非正义的社会现象为核心,以不满为情感基调,以社交媒体为传播工具,经过多层次的网络互动所表达出的一种强烈情绪。根据情感现象学,非正义的社会现象会激发公众进行先验正义的道德判断,并唤起公众愤怒的情感经验与不满情绪,这种情绪通过社交媒体不断传播,使网民之间发生反思性的情感共情与非反思性的情感传染,从而导致网络民愤社会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愤 情感现象学 情感意识 情感经验
下载PDF
情感现象学视觉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志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15-117,共3页
运用舍勒的情感现象学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进行情感分析,从价值的持久性、不可分性、令人满足的程度、与感觉主体机能的相对独立性几个标准去论证,从而得出结论爱情对盖茨比具有宗教价值,对黛西只具有感... 运用舍勒的情感现象学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进行情感分析,从价值的持久性、不可分性、令人满足的程度、与感觉主体机能的相对独立性几个标准去论证,从而得出结论爱情对盖茨比具有宗教价值,对黛西只具有感性价值,正是这种爱情对个体价值的差异造成了痴情男子负心女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勒情感现象学 爱情 宗教价值 感性价值
下载PDF
舍勒情感现象学中“怨恨”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
9
作者 李绮文 黄思睿 王彦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10期39-39,共1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滋生出一种带有功利主义和自我主义的情感现象—“怨恨”。舍勒运用情感现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后,认为怨恨是“一种自我心灵的毒害”,在本质上是一种源于价值攀比的个体感受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怨恨的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滋生出一种带有功利主义和自我主义的情感现象—“怨恨”。舍勒运用情感现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后,认为怨恨是“一种自我心灵的毒害”,在本质上是一种源于价值攀比的个体感受活动。本文通过分析怨恨的词源解释、思想来源、结构及功用,剖析其中包含的修正价值颠覆、改善自我中心主义泛滥和抑制社会泄愤的教育意蕴,进而提出道德实践和伦理学理论的一致性、学会有选择的遗忘和重建基督教的爱的秩序等措施来实现怨恨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恨 情感现象学 教育意蕴
下载PDF
情感的语言映射:论罗兰·巴特的情感现象学
10
作者 庄威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32,共11页
结合罗兰·巴特前期写作中的现象学,可以重构其情感现象学。他以一种带有符号学特征的情感主题批评为开端,直接现象学式地分析了具体情感。巴特结合语言的映射能力,引入了对“形象”这一情感塑形物的分析,并将情感的不可证伪性视作... 结合罗兰·巴特前期写作中的现象学,可以重构其情感现象学。他以一种带有符号学特征的情感主题批评为开端,直接现象学式地分析了具体情感。巴特结合语言的映射能力,引入了对“形象”这一情感塑形物的分析,并将情感的不可证伪性视作一种“刺点”。他进一步扩张了情感领域,“幻想式”成为容纳情感、想象、语言和写作等活动的综合体。巴特的情感现象学深刻激活了语言的潜能,显示了情感批评和语言批评的统一,展示了语言在情感方面丰富的“造义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领域 罗兰·巴特 情感主题 语言批评 语言映射 情感现象学 综合体
原文传递
他者经验与儿童成长:师生关系的另一种解读——基于舍勒的情感现象学理论视域 被引量:20
11
作者 朱晓宏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81,共6页
儿童个体的成长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依靠那些处于他生命周遭中他人的本质帮助。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舍勒对主体间关系与情感体验的现象学解读,我们... 儿童个体的成长不可能独立完成,必须依靠那些处于他生命周遭中他人的本质帮助。父母和教师无疑是儿童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儿童与父母、教师交往中获得的他者经验对其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舍勒对主体间关系与情感体验的现象学解读,我们看到孩子与父母、教师交往构成的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一个具有连贯意义的统一体,一个孩子与他者、与世界的遭遇也由此展开。一个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经验为他对待师生关系提供一种指引和规范性模式,构成其处理师生关系的内在意识前提。如果教师能够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他者经验和情感体验特征,或许可从中看到重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现象学 他者经验 儿童成长 师生关系
原文传递
教育情怀的情感之维及生成路径——基于情感现象学的视角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萍 李雨露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5,共7页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种关系性体验,属于情感现象的范畴,情感现象学对于我们理解教育情怀的情感之维及生成路径提供了一种可能。情感现象学认为,情感具有客观先验性、层次性和价值等级性,它包括人的一切感官的、机体的、心... 教育情怀是教师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种关系性体验,属于情感现象的范畴,情感现象学对于我们理解教育情怀的情感之维及生成路径提供了一种可能。情感现象学认为,情感具有客观先验性、层次性和价值等级性,它包括人的一切感官的、机体的、心理的以及精神的客观先验感受。从情感现象学视角分析,教育情怀具有心灵感受性、客观先验性与精神价值性的情感特性。教育情怀生成于体验奠基的教师个体教育情怀,并由经验汇集成教师群体的教育情怀,最后理论升华至普遍性的教育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情怀 情感现象学 生成路径
原文传递
优秀教师具有哪些价值品质?——价值情感现象学视阈下的体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黎明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2-47,共6页
通过教育现象学体验研究的方法分析学生的体验描述,以价值情感现象学为理论依据,使学生心中优秀教师的品质予以呈现,并将其归为感官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神圣价值五个从低到高的价值等级之中。从学生对教师价值品质的... 通过教育现象学体验研究的方法分析学生的体验描述,以价值情感现象学为理论依据,使学生心中优秀教师的品质予以呈现,并将其归为感官价值、实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神圣价值五个从低到高的价值等级之中。从学生对教师价值品质的感受和体验来看,具有较高等级价值品质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为持久而深刻。教师应意识到自身行为所呈现的价值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有意识地践行正向的、较高的价值,形成自身稳定的价值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教师 价值品质 体验研究 价值情感现象学
原文传递
情感直观:情感符号现象学研究的起点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光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46,共5页
直观是现象学研究的起点,情感直观是情感符号现象学研究的起点。舍勒将爱和恨看作不可再分解、没有本源的"情结",这一判断难于解释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以"情感直观"为起点的情感符号现象学就是向情感的深层结构挺... 直观是现象学研究的起点,情感直观是情感符号现象学研究的起点。舍勒将爱和恨看作不可再分解、没有本源的"情结",这一判断难于解释人类丰富复杂的情感。以"情感直观"为起点的情感符号现象学就是向情感的深层结构挺进。情感直观有双重对象,一是情感的形式,二是情感的内容。前者是一个符号化了的叙述,后者是一个叙述。对形式的直观,是情感直观;对内容的直观,是直感。直感的内容是情感主体与该叙述的关系和对该叙述与该关系的判断。只有把情感看作有内部结构的、动态的、非"给定"的,才能解释人类丰富的情感,才能给人的存在本质做出更好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直观 直感 情感符号现象学 舍勒 叙述
下载PDF
情感分析的叙述学理论和建立情感模态的新尝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谭光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情感并非人生的最高目的,而是一个为实现自我保护而存在的中介或功能,具有符号的特征。建立情感模态,是为了呈现情感在意识中的存在方式和模型。格雷马斯为情感建立模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把情感模态描述得比较复杂。情感模态的分析基... 情感并非人生的最高目的,而是一个为实现自我保护而存在的中介或功能,具有符号的特征。建立情感模态,是为了呈现情感在意识中的存在方式和模型。格雷马斯为情感建立模态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把情感模态描述得比较复杂。情感模态的分析基础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叙述理论。以连接模态的"肯定""否定"、主体模态的"在"和"做"、他者模态的"在"和"做"为基本单位,可以大致为人类情感的主要类别建立简单的情感模型,为情感分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研究 情感模态 情感符号学 情感现象学 激情符号学
下载PDF
论“无情”:人类的情感规则如何面对“佛系”人格的挑战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光辉 《符号与传媒》 2020年第1期75-87,共13页
"无情"这个词有多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没有情感;第二个意思是不要受情感牵制,不要为情所伤,要破除执念;第三个意思是指无情之物;第四个意思是没有某种特定的情感。中国古代的各种"无情说"都不是说人可以做到没有情... "无情"这个词有多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没有情感;第二个意思是不要受情感牵制,不要为情所伤,要破除执念;第三个意思是指无情之物;第四个意思是没有某种特定的情感。中国古代的各种"无情说"都不是说人可以做到没有情感。西方古代哲学由于重视理性而将理性与情感分开,但后来又证明没有情感理性亦不可能。人之所以不可能没有情感,是因为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情感是人追求意义的原因,情感决定意义的方向和本质,意义活动必然产生一个情感结果。人类社会以情感为基础建立了显在的和潜在的社会规则。"佛系"人格因具有不同于社会多数人的情感而显得更加"无情",但"佛系"人格并非无情,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情感状态表达了对社会潜规则的某种不满,预示着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价值观念。"佛系"人格让我们体会到情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我们的情感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情 佛系 情感研究 情感符号学 情感现象学
下载PDF
布迪厄式的情感社会学
17
作者 罗朝明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6-39,共14页
与以往研究往往局限在对布迪厄社会学进行理论诠释与实践应用不同,本文致力于通过勾勒一种布迪厄式情感社会学以真正拓展布氏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边界。基于布迪厄的自我—社会分析,本文发现布迪厄对情感的最初兴趣极有可能来自对萨特的阅... 与以往研究往往局限在对布迪厄社会学进行理论诠释与实践应用不同,本文致力于通过勾勒一种布迪厄式情感社会学以真正拓展布氏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边界。基于布迪厄的自我—社会分析,本文发现布迪厄对情感的最初兴趣极有可能来自对萨特的阅读经验。虽然布迪厄早年关注的情感论题已沦为"未竟的情感现象学",但情感论题却在布氏社会实践理论本身及其形塑过程中发挥着构成性作用。通过梳理布氏社会学的情感论述,本文不仅勾勒出了布迪厄式情感社会学之可能性形态的基本轮廓,而且发现布氏情感研究的轨迹正可谓其从哲学到社会学之智识道路转向的缩影,甚至发现贯穿于布氏情感研究的对萨特存在论现象学的批判有可能埋下了他对现象学或社会现象学之偏见的可能性种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体验的时间结构 情感现象学 情感社会学
下载PDF
“怨恨”的符号现象学与“佛系人格”的情感淡化 被引量:9
18
作者 谭光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59,180,共9页
"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其模态是"否定他者做",表示对他者行为的否定态度。作为基本情感的"怨",与作为复合情感的"恨""怒"等有明显的区别。"怨"可以与其他几种基本情... "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其模态是"否定他者做",表示对他者行为的否定态度。作为基本情感的"怨",与作为复合情感的"恨""怒"等有明显的区别。"怨"可以与其他几种基本情感组合成不同的复合情感,包括厌恶、爱怨、喜怨、悲怨、仇恨、愤怒、忍与卑贱等。怨恨与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建构有着非常强的关联,道德法律体系以消除多数人的怨恨为基本原则。佛系是一种非抱怨型人格,事实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佛系在不抱怨的同时,其他情感也趋于淡化,这使社会感到紧张,因为以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规则对佛系无效。如果社会走向不再符合情感的自然规则,人类一直在追求的"意义"将面临虚无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恨 佛系 情感现象学 情感社会学 情感符号学
原文传递
耻感的构成与道德功能
19
作者 谭光辉 韩冰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9,共9页
羞、耻、辱、愧是四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情感,其内含的基础情感有交叉关系。愧感来源于自我评价,辱感来源于他人评价,耻感是愧感和辱感的综合,羞感是对被叙述为耻的恐惧感。羞感与耻感的区别是:面对积极的或不确定的评价只能产生羞感... 羞、耻、辱、愧是四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情感,其内含的基础情感有交叉关系。愧感来源于自我评价,辱感来源于他人评价,耻感是愧感和辱感的综合,羞感是对被叙述为耻的恐惧感。羞感与耻感的区别是:面对积极的或不确定的评价只能产生羞感而不是耻感;耻感中的愧感和辱感清晰可感,而羞感不是;羞感多发生在童年时期,而耻感多发生于成年时期;羞感有表情或身体反应而耻感没有;让人感觉耻可以作为惩罚手段而让人感觉羞则不能。耻感在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文化只有具备了有关耻感系统价值体系,才意味着它步入了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感 情感现象学 情感研究 社会情感 共同价值观
下载PDF
心术之动书隐秀,叙情之符成巨章——评谭光辉的《情感的符号现象学》
20
作者 肖润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2年第3期410-416,共7页
情感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人类主体意识,很难具体说清。要试图研究清楚情感的生成和作用机制,就必须借助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面对较为棘手的情感问题,谭光辉新著《情感的符号现象学》逆流而上,对人类最难以把握的问题——情感进行... 情感是一种错综复杂的人类主体意识,很难具体说清。要试图研究清楚情感的生成和作用机制,就必须借助合理的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分析。面对较为棘手的情感问题,谭光辉新著《情感的符号现象学》逆流而上,对人类最难以把握的问题——情感进行了“体大而虑周”式的理论探索,从符号现象学的角度来分析情感,为建构中国特色的情感研究理论体系做出了有益开拓。该论著不但从符号叙述的角度推进了对情感的新认知,而且探索性地回答了人工智能情感、情感病毒和情感免疫等当下历史语境对情感认知和研究带来的新挑战,为人文学科从跨学科和学科融合角度审视人类情感提供了绝佳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情感现象学 情感叙述 情感免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