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情感生存论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薛花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06,共7页
情感对人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关心人的生存境况,开创了情感生存论。鉴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情感异化,马克思主张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以劳动的解放与自由实现人的情感的全面... 情感对人的生存具有重大意义。马克思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关心人的生存境况,开创了情感生存论。鉴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情感异化,马克思主张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以劳动的解放与自由实现人的情感的全面发展。领悟马克思情感生存论的意蕴,对新时代促进人民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情感生存 异化劳动 人的本质 全面自由发展
下载PDF
从实证理性认识论到情感生存论——价值哲学研究范式之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少兵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9,159,共6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实证理性认识论的价值学研究范式,目前已经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其缺陷突出地表现在,这一范式跳不出主客二分模式的窠臼,导致价值的工具性定义与价值的本体论承诺之间的根本矛盾。要推进价值哲学的研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实证理性认识论的价值学研究范式,目前已经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其缺陷突出地表现在,这一范式跳不出主客二分模式的窠臼,导致价值的工具性定义与价值的本体论承诺之间的根本矛盾。要推进价值哲学的研究,需要从目前的认识论范式转向情感生存论范式。转向情感生存论研究范式的依据在于,价值的生存本体性、情感体验性、生命期待性、自在自为性与终极超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论 情感生存 研究范式
下载PDF
消费时代的情感生存挑战——读阎真的《因为女人》
3
作者 禹建湘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5-117,共3页
阎真的长篇《因为女人》描绘了柳依依从一个纯真的女大学生衍化为的怨妇的人生轨迹,描绘了女性的情感生存在自由化欲望的时代语境中所遭遇的严峻挑战。小说展示了女人被性对象化现象,揭示了女性反抗的无效结局,预示了女性悲观的未来。... 阎真的长篇《因为女人》描绘了柳依依从一个纯真的女大学生衍化为的怨妇的人生轨迹,描绘了女性的情感生存在自由化欲望的时代语境中所遭遇的严峻挑战。小说展示了女人被性对象化现象,揭示了女性反抗的无效结局,预示了女性悲观的未来。小说以细腻而冷静的笔调塑造了女性严峻的当下生活图景,体现了阎真对女性的悲悯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为女人》 情感生存 时代挑战
下载PDF
勃朗特三姐妹作品中灵魂伴侣的情感生存空间
4
作者 刘玉梅 赵宁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99-105,共7页
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品中刻画了三位灵魂伴侣,他们的情感生存空间受到了物质层面、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约束。在物质层面,19世纪的英国阶级观念仍非常强烈,两性结成伴侣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更注重双方的门当户对,门第差距是... 勃朗特三姐妹的代表作品中刻画了三位灵魂伴侣,他们的情感生存空间受到了物质层面、道德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约束。在物质层面,19世纪的英国阶级观念仍非常强烈,两性结成伴侣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且更注重双方的门当户对,门第差距是贵族和中产阶级都无法接受的。由于这一时期缺少健全的婚姻法律,因此崇尚道德风尚的维多利亚人用道德来约束人们选择伴侣,缔结婚姻都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另外,虽然这一时期伴侣的权力地位关系不平等,但是每个阶层都存在像三对灵魂伴侣那样能够做到灵魂交流、心灵相通、感情深厚、婚姻生活幸福的夫妻。可以看出,勃朗特三姐妹在维多利亚早期对婚姻推崇门当户对,强调婚姻圣洁,同时重视伴侣之间的爱与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朗特三姐妹 灵魂伴侣 情感生存空间 中产阶级文化 门第观念
下载PDF
“宗教性”的问题缘起与意义阐释——以宗教疑义为语境、以舍勒信仰现象学和施莱尔马赫宗教情感论为视镜
5
作者 田薇 《宗教与哲学》 2019年第1期101-116,共16页
西方基督教是宗教,东方儒教是不是宗教?传统基督教在现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教会由中心退居边缘,这是否意味着宗教在现代人生活中越来越丧失意义?在中西古今语境下引出何谓宗教的疑义,面对疑难本文提出“宗教性”概念。所谓宗教性乃是指... 西方基督教是宗教,东方儒教是不是宗教?传统基督教在现代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教会由中心退居边缘,这是否意味着宗教在现代人生活中越来越丧失意义?在中西古今语境下引出何谓宗教的疑义,面对疑难本文提出“宗教性”概念。所谓宗教性乃是指向人的存在的宗教性,指向终极而超越的宗教性,体现着人类通过无限性追求以超越有限性生存的先天形而上学倾向。关于这一理论观点的阐述,借助舍勒的信仰现象学和施莱尔马赫的宗教情感论予以展开。舍勒认为“绝对域意向”是人类有限个体的本质意向,它在根本上是一种宗教性的情感行为,是在先的、原发的和独立的,是构成一切信仰生活形态的可能性前提;施莱尔马赫认为宗教是情感性直观或直观性情感,在本质上是有限者直观宇宙或遭遇无限时产生的“绝对依存感”,它是一种生存论意义的情感。在这种宗教性情感体验中,人与无限相遇,瞬间成为永恒。正因如此,无论是个体生存还是文化传承,宗教性都是其本体论的存在意义,呈现为原初信仰与原初情感交融一体的状态。就此而言,无论古人还是今人、传统还是现代,个人和文明的生存都是宗教性的存在;无论基督教还是儒家,都是宗教性的人文教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性 存在的宗教性 绝对域意向 绝对依存感 生存情感
下载PDF
英诗艺术作品的存在美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立学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21,共5页
英诗形式和语言质料的结合形成一种叙述方式,可以承载一种生存情感,作品所有的生存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立作品的生存场。接受者进入这种生存场,在其前经验的基础上领会这些生存情感,形成英诗作品的格式塔意象,由此接受者树立未来生... 英诗形式和语言质料的结合形成一种叙述方式,可以承载一种生存情感,作品所有的生存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建立作品的生存场。接受者进入这种生存场,在其前经验的基础上领会这些生存情感,形成英诗作品的格式塔意象,由此接受者树立未来生活的原则,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艺术作品 形式 语言质料 生存情感
下载PDF
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 被引量:6
7
作者 肖承光 金晓润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50-53,共4页
客家传统民居是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天井式民居,其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围屋、土楼、围龙屋、天井式院落。追根溯源,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是特殊群体在特定时空下的必然产物,其中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情感。
关键词 客家 民居类型 生存情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