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真”是归处:一种情感真实主义的人机亲密关系阐释路径
1
作者 曾一果 王可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131,共9页
在人工智能社会,人与机器之间形成的新型类人化社会关系广受关注。作为人机关系的典型一类,人机亲密关系的确立及其情感的真实性问题颇受争议。从情感主体来看,机器的可设定性使人们与心中理想的亲密对象建立情感联系的愿望得以成真;从... 在人工智能社会,人与机器之间形成的新型类人化社会关系广受关注。作为人机关系的典型一类,人机亲密关系的确立及其情感的真实性问题颇受争议。从情感主体来看,机器的可设定性使人们与心中理想的亲密对象建立情感联系的愿望得以成真;从情感内容来看,机器对输入信息的忠诚反馈,能够映射出用户真实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从情感本质来看,机器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无关利益、无需负责、永远在线的纯粹情感体验。人机亲密关系中这种以信任为核心的情感支持成为人们对抗人际社交倦怠、重新确认自我归属感的重要手段。因此,与其批判人机关系的虚无,不如超越简单的真伪二分法,从“情感真实主义”的理论路径出发重新审视和理解人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帮助个体充分认知自我、缓解现实焦虑,召唤人类主体性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 人机亲密关系 情感真实主义 情感传播 主体性
下载PDF
“我爱故我在”:虚拟偶像与“情感真实主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薛静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虚拟偶像产业快速发展,但新兴的“虚拟主播”并未延续先前“虚拟歌手”的技术进步路线,而是靠着“后退半步”、加入真人的方式实现破圈,异军突起。重新梳理虚拟偶像行业的本次迭代,可以发现情感联结而非技术创新,才是虚拟偶像发展的突... 虚拟偶像产业快速发展,但新兴的“虚拟主播”并未延续先前“虚拟歌手”的技术进步路线,而是靠着“后退半步”、加入真人的方式实现破圈,异军突起。重新梳理虚拟偶像行业的本次迭代,可以发现情感联结而非技术创新,才是虚拟偶像发展的突破口。同时,粉丝对虚拟偶像的认知,也超越了真实或虚拟的二分,在“情感真实主义”下,重构了高于真实与虚拟的价值标准,并将其扩展到现实社会之中。这也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连接个体命运与宏大话语的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偶像 粉丝赋权 中之人 拟真 情感真实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