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画可以怨否——情感符号化的风景
1
作者 吕山川 《福建艺术》 2006年第6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情感符号化 风景 中国 山水画作品 艺术门类
下载PDF
论古代诗歌兴象的情感符号化——以兴象“黄鸟”为例
2
作者 郭汉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9期84-86,共3页
本文以《诗经》的兴象"黄鸟"为例,探讨兴象在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演化历程。本文认为兴象在其原始阶段,往往具有明确的意义指向,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随着创作时代的变迁,其内涵逐步虚化,最后仅保留其情感色彩。兴象的演化历... 本文以《诗经》的兴象"黄鸟"为例,探讨兴象在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演化历程。本文认为兴象在其原始阶段,往往具有明确的意义指向,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随着创作时代的变迁,其内涵逐步虚化,最后仅保留其情感色彩。兴象的演化历程就是意象的情感符号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象 黄鸟 情感符号化
下载PDF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审美范式转换——论电视剧《亮剑》的艺术特色
3
作者 高杨 张远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9-41,共3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语境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并导致审美范式的当代转换。在此背景下,电视剧《亮剑》突出地体现了影视作品在视觉文化、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变化。影视作品的内在构成质素已经难以稳定地承载原本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语境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样态并导致审美范式的当代转换。在此背景下,电视剧《亮剑》突出地体现了影视作品在视觉文化、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变化。影视作品的内在构成质素已经难以稳定地承载原本的意义,而是向新语境中适合自身存在的方向滑动。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要求我们重新衡定艺术理论的轴心概念,对形象、情感、审美等构成审美范式的基本概念的变化进行清晰地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价值 情感符号 “审美”意识形态
下载PDF
新俄罗斯小说中“苏联”记忆的建构框架
4
作者 陈爱香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2-85,共4页
苏联解体后的20余年来,俄罗斯从思想界到文学界对前苏联历史进行深刻反思,重构"苏联"记忆成为当代俄罗斯小说的重要内容,文学由此变成诠释"苏联"形象的特殊话语方式。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缠绕,在小说中如... 苏联解体后的20余年来,俄罗斯从思想界到文学界对前苏联历史进行深刻反思,重构"苏联"记忆成为当代俄罗斯小说的重要内容,文学由此变成诠释"苏联"形象的特殊话语方式。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缠绕,在小说中如何重构苏联记忆成为一个复杂的文化问题。面对同一个苏联"文本",出现了几种迥异的文学诠释路径,由此呈现多重的"苏联"面。小说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政治祛魅化的"苏联"、日常生活化的"苏联"、情感符号化的"苏联"。从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对新俄罗斯小说中的"苏联"历史书写问题进行系统爬梳、审辨,可追踪考察当代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新态势,以及俄罗斯民族如何运用文学叙述策略建构"苏联"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俄罗斯小说 “苏联”记忆 集体记忆 政治祛魅 日常生活 情感符号化
下载PDF
消费社会视域下艺术符号的文化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姝媛 《艺术教育》 2020年第6期27-30,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在经济富裕的同时,其生活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一个以消费型为导向的社会渐显端倪。商家纷纷依托大众媒体进行特色宣传,抢占市场份额,整个消费导向偏向于年轻、另类。在消费社会的独特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在经济富裕的同时,其生活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一个以消费型为导向的社会渐显端倪。商家纷纷依托大众媒体进行特色宣传,抢占市场份额,整个消费导向偏向于年轻、另类。在消费社会的独特氛围下,艺术家的视野也逐步转移至此。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艺术,被认为是短暂、年轻、大量、廉价的大众流行艺术,是消费社会狂欢的产物。艺术发展着实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但以生存背景将其片面归类,矮化了其原有的价值意义,忽略了其对当时社会的价值观、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为了能够对消费社会下的艺术有全新的认知,文章从艺术符号学角度,挖据消费社会艺术符号背后的文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符号 消费社会 情感符号化
原文传递
音乐审美心理学视阈下的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益清 孙克霞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9-240,共2页
音乐审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音乐审美行为中心理活动的新兴学科。用音乐审美心理学来指导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考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使音乐知识更直观、更生动地表现等问题,使学生以审美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内外,发挥... 音乐审美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音乐审美行为中心理活动的新兴学科。用音乐审美心理学来指导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考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使音乐知识更直观、更生动地表现等问题,使学生以审美的态度投入到课堂内外,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更好地接受和领悟该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审美心理学 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 审美认知心理 审美情感符号化 审美表演 心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