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情感与约束:本土社会地位等级形成的ABM实验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泽鲲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6-224,共9页
遵循地位等级形成的“尊重”研究传统,将人们的地位等级视为一种基于尊重交换的社会过程的突现性后果,通过引入主体模型(ABM)方法,构建了具有宏观组织化约束环境与“身份-情感启发式”特征的关系型本土人工社会(MBF),并在该人工社会中... 遵循地位等级形成的“尊重”研究传统,将人们的地位等级视为一种基于尊重交换的社会过程的突现性后果,通过引入主体模型(ABM)方法,构建了具有宏观组织化约束环境与“身份-情感启发式”特征的关系型本土人工社会(MBF),并在该人工社会中实现了整体层面的地位等级形成与演化。结果表明,相比于缺少宏观组织化约束且不考虑主体间“关系”的人工社会,具有一定宏观组织化约束的关系型人工社会有着更强的地位流动性,但更强的地位流动性却有着阶层差异。相比于非关系人工社会中的主体,处于本土人工社会中的中层主体有着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同时,这种关系型人工社会虽然具有更高的地位不平等程度,但也不会发展成为一个赢者通吃的社会。这种基于主体模拟的研究,为后续研究者认识现实中国社会地位等级形成的生产与再生产机制提供了一种具有微观基础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等级 ABM 宏观组织化约束 身份-情感启发式
下载PDF
有意不礼貌言语中语用身份的建构
2
作者 陈倩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4期44-46,共3页
身份和不礼貌研究已成为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有意不礼貌和身份构建做出界定,探讨人际互动中不礼貌环境下强势身份、权益身份和情感身份的建构,旨在分析交际互动语境对身份选择的制约和影响。
关键词 有意不礼貌 身份构建 强势身份 权益身份 情感身份
下载PDF
有意不礼貌语境下的身份构建——以《红楼梦》中人物对话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瞿瑶 《甘肃高师学报》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展开了对不礼貌现象的语用学研究,不礼貌现象与身份构建的辩证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意不礼貌是基于特定的交际意图而采用的特殊语用策略。文章基于《红楼梦》中人物对话,对有意不礼貌语境下的人物身份构... 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展开了对不礼貌现象的语用学研究,不礼貌现象与身份构建的辩证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意不礼貌是基于特定的交际意图而采用的特殊语用策略。文章基于《红楼梦》中人物对话,对有意不礼貌语境下的人物身份构建展开讨论,旨在揭示有意不礼貌与身份构建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具体的语料,详细论述强势身份、突显身份和情感身份在有意不礼貌语境下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意不礼貌 身份构建 强势身份 凸显身份 情感身份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身份认同现状及提升路径——基于上海市14所高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睿 张雨 胡秋爽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7年第12期91-96,共6页
辅导员拥有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在身份认同上存在差异。从身份认知、身份情感和身份行动选择三个维度对辅导员调研发现,在身份认知上,当前存在三种模式,分别是综合沙漏结构、行政总线拓扑结构、教育星型拓扑结构;在身份情感上,行政总线... 辅导员拥有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在身份认同上存在差异。从身份认知、身份情感和身份行动选择三个维度对辅导员调研发现,在身份认知上,当前存在三种模式,分别是综合沙漏结构、行政总线拓扑结构、教育星型拓扑结构;在身份情感上,行政总线拓扑结构型辅导员情感归属最强,教育星型拓扑结构情感归属最弱;在身份行动选择上,行政总线拓扑结构型辅导员较另外两类表现出最小的心理距离和最高的人际互动调适能力,但三类辅导员均呈现出一致的专业化发展的期望和动力。提升辅导员身份认同,要从宏观的制度支持、中观的社会支持和微观的个人发展层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导员 身份认知 身份情感 身份行动选择
原文传递
本体安全视角下的澳大利亚对华政策演变 被引量:8
5
作者 汪金国 魏衍学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30,I0004,I0005,共27页
本文从本体安全的视角阐释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发生的制衡转向。本体不安全感是澳大利亚对华政策转向的核心动因,情感和习惯则构成其政策转向的驱动机制。国际秩序演变损害了澳大利亚的本体安全,使之产生了焦虑感和羞耻感。在“... 本文从本体安全的视角阐释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发生的制衡转向。本体不安全感是澳大利亚对华政策转向的核心动因,情感和习惯则构成其政策转向的驱动机制。国际秩序演变损害了澳大利亚的本体安全,使之产生了焦虑感和羞耻感。在“焦虑回避”和“羞耻回避”的驱动下,在僵化的“基本信任系统”的制约下,澳大利亚通过回归和强化“依附强国”的战略习惯来实现其本体安全。习惯性逻辑强调的结构化身份认同加剧了澳大利亚对美国的战略依附,也助推其对华政策的制衡转向。联美制华战略成为澳大利亚支撑其国家身份和本体安全的一种选择,习惯性逻辑将长期支配其对华战略思维,中澳关系在中低位震荡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而澳大利亚也难以实现实质性、可持续的本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安全国家身份中澳关系情感习惯 国际 秩序 制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