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人园林的情景关系发展研究——以辋川别业、独乐园、拙政园为例
1
作者 宋佳音 李帅 周向频 《华中建筑》 2023年第6期100-103,共4页
文人园林是我国古典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人抒发情怀的物质载体。唐代以降,文人造园之风日盛至明代达到高潮,期间造园从模山范水到自出新意的转变,亦体现了造园主体对于客体认知的转变。该文从情景关系这一体现文人园林的... 文人园林是我国古典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文人抒发情怀的物质载体。唐代以降,文人造园之风日盛至明代达到高潮,期间造园从模山范水到自出新意的转变,亦体现了造园主体对于客体认知的转变。该文从情景关系这一体现文人园林的核心造园理念入手,选取唐、宋、明三代较为著名的辋川别业、独乐园以及拙政园为例,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造园主体与不同客体对于同一认知对象园林的反馈,试图探寻我国文人园林中情景关系表现的特点,理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适会这一递进式的发展脉络。为理解文人园林的造园理念以及所采用的手法与客观感知的互动关系提供相关历史理论基础,亦期望可为今人理解并进一步创造具有文化渊源、文化特色、文化自信的的园林空间设计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园林 情景关系 发展演变 特征
下载PDF
心物的默会之境——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向荣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37-140,共4页
情景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一对重要的诗学范畴。本文结合中国古代相关诗论和具体诗例,从心物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情景关系的实质、情景结合的成因以及情景关系呈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情景关系 审美直觉
下载PDF
品味语言,体会风景中的情味--例谈单元整体设计下的散文“情景关系”教学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3-36,共4页
情景交融是优秀写景散文共有的特点。如何理解情景关系,如何透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审美心理,无疑是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我与地坛》《故都的秋》情景关系的赏析为例,意在说明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分析“物我关系”... 情景交融是优秀写景散文共有的特点。如何理解情景关系,如何透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和审美心理,无疑是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我与地坛》《故都的秋》情景关系的赏析为例,意在说明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分析“物我关系”是理解作者情感的重要方法,在大单元整体任务设计背景下,整合教材内容、建立互文关联的比读策略,是引领学生进入散文深层阅读、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景散文 单元整体设计 情景关系 物我关系 比较阅读
下载PDF
山水之寄、秀句评赏与情景关系论的初步确立
4
作者 詹福瑞 赵树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6期42-49,共8页
学术界对情景关系历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学理论批评文本的梳理,忽视了情景理论是审美实践的产物。这对范畴的关系理论产生于六朝山水的寄托,其诞生的动力是对物色模拟手段的探索,彼此基本的理论关系确立于六朝秀句评赏这种批评实践... 学术界对情景关系历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学理论批评文本的梳理,忽视了情景理论是审美实践的产物。这对范畴的关系理论产生于六朝山水的寄托,其诞生的动力是对物色模拟手段的探索,彼此基本的理论关系确立于六朝秀句评赏这种批评实践。由于作为意境基本构成的情景关系源自山水物色寄托,直接影响到了古典文学意境对阴柔婉约的偏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寄托 秀句 情景关系 意境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向荣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年第2X期218-223,共6页
情景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中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本文结合中国古代诗论和具体的诗例,尝试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情景结合的实质、途径、成因以及情景关系的主要形态。
关键词 中国 古典诗歌 情景关系 王夫之 审美直觉 诗歌理论
下载PDF
宋诗情景关系疏离原因探究
6
作者 叶官谋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64-67,71,共5页
有宋一代诗歌情与景关系疏离之原因,与宋代特有的政治和文化制度、策略有关,与理学(心学)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与宋人的创新精神和陌生化于唐诗的心态相系,与词被大量创作相连,与宋代长期的民族危机相成。如此种种,使整个宋诗在情与景的... 有宋一代诗歌情与景关系疏离之原因,与宋代特有的政治和文化制度、策略有关,与理学(心学)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与宋人的创新精神和陌生化于唐诗的心态相系,与词被大量创作相连,与宋代长期的民族危机相成。如此种种,使整个宋诗在情与景的结合度上较之唐代大为降低,但却因此而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情景关系 疏离原因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7
作者 王璐 张哲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3-44,共2页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意境的创造为最高的美学的理想。"情"与"景"是构成古诗词意境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歌追求的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来说,一首诗歌往往是同时运用了几种情景关系,包括触景生情,...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意境的创造为最高的美学的理想。"情"与"景"是构成古诗词意境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诗歌追求的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来说,一首诗歌往往是同时运用了几种情景关系,包括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关系 触景生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载PDF
杜甫诗歌中的情景关系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梅 《中国韵文学刊》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杜甫悲壮的诗风一方面得益于他的艺术匠心,另一方面则获益于他对自我的关注与超越,这种诗风在艺术表现上往往得益于其诗歌的情景安排模式,即:渺小个体与广袤时空的画面组合,丽语哀情,情感的碰撞组合。这三种组合使杜甫的诗歌明显表现出... 杜甫悲壮的诗风一方面得益于他的艺术匠心,另一方面则获益于他对自我的关注与超越,这种诗风在艺术表现上往往得益于其诗歌的情景安排模式,即:渺小个体与广袤时空的画面组合,丽语哀情,情感的碰撞组合。这三种组合使杜甫的诗歌明显表现出语意悲而词雄健的悲壮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悲壮 情景关系
下载PDF
谈对王国维情景关系的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盛曼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情景关系是贯穿王国维整个文艺美学思想的一条脉络,它的本质特征和独特性是“真”,包括主体情感和表达上的真切两方面;情、景是构成文学的二元质,王国维的情景观是在二者并重的基础上又偏重于情的,而这与“真”的文学观并不矛盾。
关键词 王国维 情景关系 偏重于情
下载PDF
论诗的情景关系的构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南帆 《文艺理论研究》 1984年第2期13-22,109,共11页
对于诗的形成,《诗品序》曾经有过几句著名的解释:“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詠。”承袭了这种解释,《四溟诗话》直截了当地提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倘若以这种见解作为考察诗歌的依据,那么。
关键词 情景关系 叙事作品 生活方式 特殊构成 论诗 诗歌内容 文心雕龙 摇荡性 诗品 象征
下载PDF
白居易论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关系
11
作者 林佑达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白居易 情景关系 诗歌创作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探析大历时期钱起在自然书写诗中的情景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明辉 《宜春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92-97,共6页
钱起在佛寺诗和行旅诗中的自然书写显现他的人生境遇,情景关系在古代文论上是重要解诗的方法之一。笔者先综述历代情景关系后,再分析他诗中之情和景的关系,并联系其生平遭遇。据此可发现二个成果:第一,他所到过的佛寺所描绘的自然之景... 钱起在佛寺诗和行旅诗中的自然书写显现他的人生境遇,情景关系在古代文论上是重要解诗的方法之一。笔者先综述历代情景关系后,再分析他诗中之情和景的关系,并联系其生平遭遇。据此可发现二个成果:第一,他所到过的佛寺所描绘的自然之景皆反映钱起的不安心境,但最后的情都因接触佛寺而获得平静;第二,他行旅诗中的自然书写乃借由灰暗之景兴起了怀乡之情,这种漂泊不安之乡愁,本质上是悲怅的,尚有一种在基调上是欢悦,是一种浑然之情,表现出忘归而融入自然之心,本质是闲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生平 大历时期 钱起 情景关系 自然书写
下载PDF
浅谈准确把握诗歌情景关系
13
作者 刘尚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期263-264,共2页
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皇后。但是在古诗文的阅读中,她神秘的语言面纱给中学生带来的障碍使她显得那样矜持而且不可捉摸。文章从诗歌本身的特点出发,通过案例的分析与鉴赏,浅谈了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关键词 准确把握 诗歌 情景关系
下载PDF
古典诗歌中的情景关系
14
作者 王桂侠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10期51-51,共1页
情与景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要素,也是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常常涉及的内容。了解古典诗歌中有关情与景的知识,对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 古典诗歌鉴赏题 情景关系 鉴赏能力 情与景 高考
下载PDF
《我与地坛》的情景关系
15
作者 赵胜男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1期128-128,共1页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似一杯清茶,初读很平淡,然而细细品味,在朴素的语言与平静的叙述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汹涌跌宕的情感潜流,这种情感时时与景物交融,在人与景的平等对话中,体现出感情的变化。
关键词 《我与地坛》 情景关系 平等对话 史铁生 情感 跌宕
下载PDF
挖掘景物描写中的情感意蕴——浅谈《故都的秋》中的情景关系
16
作者 魏琰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第5期28-29,共2页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将款款的深情与精致的景物描写完美结合的佳作.文中所绘之景与作者胸中之情巧妙结合,体现了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表现规律. 从作者精心描摹的景物之中体会其丰... 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是一篇将款款的深情与精致的景物描写完美结合的佳作.文中所绘之景与作者胸中之情巧妙结合,体现了王国维先生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表现规律. 从作者精心描摹的景物之中体会其丰富的情感蕴藉,是解读这篇佳作的关键.然而景物中所蕴含的情感往往含蓄而隐晦,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则很容易被景物描写本身的意象组合和文学性语言的含蓄性、跳跃性所迷惑,如雾里看花,难以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指向.如在文章开头郁达夫这样概括北国之秋的特点:"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并不难感受到"清"、"静"的景物特征,但对作者所选用的"悲凉"一词的理解则容易大而化之,概念先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物描写 《故都的秋》 情感意蕴 情景关系
下载PDF
从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看王士(衤真)的神韵说
17
作者 徐小川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67-69,共3页
在“神韵”说的理论体系中,王士衤真强调视觉画面的营建,而不主张对主体的情感作直接全面的陈述。对诗歌情景关系的解读,呈现出一种从时间到空间、再从空间到时间的反复运动状态。这种时空互渗现象构成了情景关系的特殊形态。
关键词 情景关系 “神韵”说
下载PDF
论钱锺书对情景关系的再造和省思
18
作者 万明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8-14,共7页
针对古典诗学中情景关系问题,向来议论繁多。钱锺书从一个虚字的用法入手,探究诗歌创作思维上的转换,并由此划分出情景关系的三种模式。在这样的划分模式下,以景物为主体的书写方式得以凸显,构建出一套从物出发的分析理路。钱锺书借此... 针对古典诗学中情景关系问题,向来议论繁多。钱锺书从一个虚字的用法入手,探究诗歌创作思维上的转换,并由此划分出情景关系的三种模式。在这样的划分模式下,以景物为主体的书写方式得以凸显,构建出一套从物出发的分析理路。钱锺书借此厘定物本感应的文学价值,重审景物中“情感价值”与“观感价值”间的差距,挖掘拟代传统的诗学意义。这种做法既是对抒情传统所笼罩的理论范式的超越,又是对相应作品价值的重估,启发研究者关注文本的变异与省略,探求文本书写脉络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情景关系 虚字 抒情传统
下载PDF
论汉代述行赋的情景关系布排——兼析其对六朝行旅文学的影响
19
作者 钟婷婷 《天中学刊》 2022年第2期61-67,共7页
汉代述行赋中有着承载真情实感的旅途景物描写,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情景关系布排。以刘歆《遂初赋》、班彪《北征赋》和蔡邕《述行赋》为例,其中所呈现的情景关系不尽相同,所表现的对“景(物)”这一抒情媒介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此类作品以... 汉代述行赋中有着承载真情实感的旅途景物描写,包含着耐人寻味的情景关系布排。以刘歆《遂初赋》、班彪《北征赋》和蔡邕《述行赋》为例,其中所呈现的情景关系不尽相同,所表现的对“景(物)”这一抒情媒介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此类作品以记述行旅为主,重在抒情和议论,景物虽只是抒情的一种媒介,但其地位开始凸显。汉代文人诗数量较少,赋体占据文坛主要位置。在情景关系处理方面,汉代述行赋处在楚辞到六朝行旅诗赋的过渡阶段,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六朝的行旅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述行赋 行旅文学 情景关系
下载PDF
刘长卿留别诗情景关系处理的艺术模式及意义
20
作者 汤锦蕾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刘长卿留别诗中情景关系的处理特点鲜明。在抒情和写景的内容上,就'情'来看最大的特点是'伤己',就'景'来看最显著的特点是'布景';在情景关系上,情景结构特征为'情+情景交融+情',情景模式有机... 刘长卿留别诗中情景关系的处理特点鲜明。在抒情和写景的内容上,就'情'来看最大的特点是'伤己',就'景'来看最显著的特点是'布景';在情景关系上,情景结构特征为'情+情景交融+情',情景模式有机结合了旅途漂泊与向往归隐,写景和抒情诗句比例较为适中,多采用移情、烘托、象征、暗示等手法而较少采用比兴手法。刘长卿留别诗中情景交融,具有划分诗歌时代的意义,并确立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长卿 留别诗 情景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