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神与死神的舞蹈——论《失乐园》中的情死
1
作者 李颖 冯翠翠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4期178-180,共3页
《失乐园》中的已婚男女,相遇相恋,情不自禁,最终殉情。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死亡?因为在作者眼中,他们在幸福的顶点死去,生命已经完满。他们选择了死亡,也是选择了永恒。这死亡折射出日本民族独特的生命观,也是日本好色文学传统中情死故事... 《失乐园》中的已婚男女,相遇相恋,情不自禁,最终殉情。他们为什么要选择死亡?因为在作者眼中,他们在幸福的顶点死去,生命已经完满。他们选择了死亡,也是选择了永恒。这死亡折射出日本民族独特的生命观,也是日本好色文学传统中情死故事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死 生命观 樱花 永恒 好色文学
下载PDF
情死──人性光辉的闪烁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毅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4-109,共6页
情死──人性光辉的闪烁蔡毅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予人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然而现代人在拼命挣钱拼命消费拼命享乐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却丢弃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燃烧的物欲吞噬了人的真情实意,利益的欲流侵软和消解了人们的... 情死──人性光辉的闪烁蔡毅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予人的恩惠实在是太多了,然而现代人在拼命挣钱拼命消费拼命享乐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却丢弃了许多宝贵的东西。燃烧的物欲吞噬了人的真情实意,利益的欲流侵软和消解了人们的理想、信仰和人格。有感于此,许多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死 纳西族 汤世杰 人性 作家 爱情 民族心理 悲剧 尊重生命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情死》索解
3
作者 余斌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62,共4页
我对纳西族文化相当陌生。当我第一次见到《情死》这本书时,我弄不清“情死”这词的确切含意。是爱情的死亡(爱情火焰的熄灭)?还是为爱情而死(爱情火焰的充分燃烧)?我被告知,是后一种解。为爱情而死,不罕见,古今中外都有。谁不知道梁山... 我对纳西族文化相当陌生。当我第一次见到《情死》这本书时,我弄不清“情死”这词的确切含意。是爱情的死亡(爱情火焰的熄灭)?还是为爱情而死(爱情火焰的充分燃烧)?我被告知,是后一种解。为爱情而死,不罕见,古今中外都有。谁不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谁不晓得罗米欧与朱丽叶?但我还是要了一本《情死》来读,因为我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汤世杰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不会去制作一个老故事的新翻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情死 汤世杰 自主意识 包办婚姻 历史文化内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 悲剧 顾彼得 丽江地区
下载PDF
从“町游恋”悲剧看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价值
4
作者 吴倩倩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9-75,共7页
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集中展现了町人和游女的爱情悲剧,构成了其剧作中“町游恋”的创作导向。“町游恋”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义理”与“人情”的矛盾,展现了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与变迁,同时也... 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集中展现了町人和游女的爱情悲剧,构成了其剧作中“町游恋”的创作导向。“町游恋”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义理”与“人情”的矛盾,展现了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与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元禄社会的生死观与宗教观。剧作《曾根崎心中》《冥途飞脚》和《心中天网岛》,反映着“町游恋”生成和消亡背后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碰撞,“町游恋”的创作导向展现了的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的人文关怀以及社会批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町游恋” 情死 义理与金钱 伦理变迁
下载PDF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情死”叙述情节分析
5
作者 崔丽娟 《音乐大观》 2013年第11期8-11,共4页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第一部被称为乐剧的音乐戏剧作品,而且已经形成了具有瓦格纳特有的,不同于其他歌剧的音乐叙述风格。瓦格纳的这部音乐戏剧以一个贴近大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现一种被所谓社会文明所压制的人类本性。浪...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是瓦格纳第一部被称为乐剧的音乐戏剧作品,而且已经形成了具有瓦格纳特有的,不同于其他歌剧的音乐叙述风格。瓦格纳的这部音乐戏剧以一个贴近大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现一种被所谓社会文明所压制的人类本性。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强调自我的主观情感,尤其对于爱情、死亡这种强烈的个性化情感的表述。"情死"在瓦格纳的作品中即不是简单地为了爱而殉情,也不是将爱情作为一种感情的消逝,而是一种既爱又不能爱的矛盾。文章将通过对作品的音乐分析,阐释瓦格纳将音乐作为叙述话语的音乐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叙述情节 情死 叙述
原文传递
爱情死于细节
6
作者 苗向东 《中外文摘》 2010年第11期34-34,共1页
一位社会学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被搞糊涂了,因为他在归纳两份相同性质的材料时,发现结论相互矛盾。一份是杂志社提供的4800份调查表,问的是:爱情、孩子、性、收入、其他在维持婚姻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什么?90%的人回答是爱情。可是从法... 一位社会学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被搞糊涂了,因为他在归纳两份相同性质的材料时,发现结论相互矛盾。一份是杂志社提供的4800份调查表,问的是:爱情、孩子、性、收入、其他在维持婚姻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是什么?90%的人回答是爱情。可是从法院民事庭提供的资料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4800对协议离婚案中,真正因感情彻底破裂而离婚的占不到10%,他发现他们大多是被小事分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 爱情 法兰西 白求恩 离婚者 协议离婚 婚姻 情死 排行榜 发现
原文传递
日本“情死”文学作品中的悲剧精神分析
7
作者 姜小媛 《才智》 2016年第2期200-202,共3页
"情死"即痴情男女"为爱而死",情死悲剧是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从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研究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及日本民族的爱情观,分析出日本式的悲剧精神,即充满矛盾,又可以调和... "情死"即痴情男女"为爱而死",情死悲剧是日本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从日本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出发,研究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本特点及日本民族的爱情观,分析出日本式的悲剧精神,即充满矛盾,又可以调和,即是丑的,也是美的;其次,从一些日本古代文学作品提供的"情死"悲剧据故事,分析了悲剧中的美和哀;最后,对比了日本现当代情死悲剧作品和传统悲剧作品,研究了现当代情死悲剧对传统悲剧的传承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情死 悲剧精神
原文传递
小议有岛武郎的自杀 被引量:1
8
作者 崔耀琦 于智颖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26-29,共4页
日本著名作家有岛武郎,是白桦派的重镇之一。1923年6月9日,有岛武郎与年轻漂亮的女记者波多野秋子在轻井泽的别墅"净月庵"双双自缢。关于有岛武郎的自杀原因,或认为其思想走入绝路,或认为其因爱殉情。笔者认为有岛武郎的自杀... 日本著名作家有岛武郎,是白桦派的重镇之一。1923年6月9日,有岛武郎与年轻漂亮的女记者波多野秋子在轻井泽的别墅"净月庵"双双自缢。关于有岛武郎的自杀原因,或认为其思想走入绝路,或认为其因爱殉情。笔者认为有岛武郎的自杀表面为情死,实与其倡导的本能生活息息相关,是其独特的爱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情死 本能生活 爱学理论
下载PDF
日本文化关照下的《失乐园》
9
作者 周淑茹 《鄂州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55-57,共3页
渡边淳一被媒体誉为日本现代情爱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充斥了大量的性爱描写,但其不同于一般的通俗小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文本中融入了日本文化。该文主要从性、情死、好美三个方面分析《失乐园》中隐含的日本文化。
关键词 渡边淳一 《失乐园》 日本文化 情死 好美
下载PDF
“太宰治神话”的缘起及其在中国的越境之旅——以关于太宰治的媒体报道为中心
10
作者 刘宇婷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21-28,共8页
1948年6月,太宰治与山崎富荣殉情,轰动一时,报刊对此进行了大规模报道,引发第一次太宰治热潮。这些报道增加了太宰治的曝光度,扩大了其读者群。与此同时,由于报刊的关注点基本上集中于太宰治的私生活方面,而且以“虚无”与“道化”等负... 1948年6月,太宰治与山崎富荣殉情,轰动一时,报刊对此进行了大规模报道,引发第一次太宰治热潮。这些报道增加了太宰治的曝光度,扩大了其读者群。与此同时,由于报刊的关注点基本上集中于太宰治的私生活方面,而且以“虚无”与“道化”等负面评价居多,因此第一次太宰治热潮迅速消退。报刊文章多将太宰治作品中的人物简单地等同于作家本人,促成了“太宰治神话”的出现,太宰治逐渐成为破灭型作家的重要代表。此外,太宰治在中国引起的热潮也可以视作日本“太宰治神话”的延续与变异,而报刊同样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总之,报刊等大众传媒是推动“太宰治神话”出现与广泛传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宰治 情死报道 媒体 太宰治神话
下载PDF
以死亡为美的日本人的生死观——从渡边淳一的《爱的流放地》谈起
11
作者 陈贺丽 《科教文汇》 2009年第2期240-240,共1页
所谓生死观就是对死亡的看法与观点,关于死亡,中日两国人民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本文无意于比较两者区别,而仅从渡边纯一的《爱的流放地》谈起,来看以死亡为美的日本人的生死观,以及指出形成这种以死亡为美的独特的生死观的原因——樱花... 所谓生死观就是对死亡的看法与观点,关于死亡,中日两国人民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本文无意于比较两者区别,而仅从渡边纯一的《爱的流放地》谈起,来看以死亡为美的日本人的生死观,以及指出形成这种以死亡为美的独特的生死观的原因——樱花精神和武士道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观 樱花精神 武士道精神 情死
下载PDF
樱花、殉情、切腹及其他──—日本“消亡美”漫谈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国华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1期83-86,118,共5页
樱花、殉情、切腹及其他──—日本“消亡美”漫谈杨国华自古以来,樱花就是日本人最喜爱的花。在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里,歌咏樱花的诗篇俯拾皆是。“山上樱花开,人人瞩目来,与君同得见,吾恋亦悠哉”,便是名篇。《古今和... 樱花、殉情、切腹及其他──—日本“消亡美”漫谈杨国华自古以来,樱花就是日本人最喜爱的花。在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里,歌咏樱花的诗篇俯拾皆是。“山上樱花开,人人瞩目来,与君同得见,吾恋亦悠哉”,便是名篇。《古今和歌集》中.咏樱诗更多不胜数:“樱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樱花 三岛由纪夫 川端康成 情死 芥川龙之介 《万叶集》 建筑物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
下载PDF
岛崎藤村谈鲁迅 被引量:2
13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4年第7期9-9,共1页
岛崎藤村谈鲁迅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岛崎藤村在《鲁迅的话》中写道:“中国产生的文学家鲁迅,最后在病榻上留下了这样的话:日本有‘心中’(即情死)这样的事,日本人就有如此锲而不舍的气质,这正是日本人值得羡慕的地方。中国人没有这... 岛崎藤村谈鲁迅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岛崎藤村在《鲁迅的话》中写道:“中国产生的文学家鲁迅,最后在病榻上留下了这样的话:日本有‘心中’(即情死)这样的事,日本人就有如此锲而不舍的气质,这正是日本人值得羡慕的地方。中国人没有这样的东西。不管碰到什么事,都是无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崎藤村 鲁迅 日本 锲而不舍 中国产 新面貌 情死 文学家 作家
下载PDF
近松门与净琉璃 被引量:1
14
作者 歌膺 《戏剧之家》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近松门左卫门是日本江户时代净琉璃著名的戏曲家,1653年生于福井,本名杉森信盛,又名左卫门。通称平马,别号平安堂、巢林子和不移散人,近松门左卫门是剧作的笔名。木偶戏在日本有很多种类和名称,如人形剧、操剧、操人形以及后来的文乐等... 近松门左卫门是日本江户时代净琉璃著名的戏曲家,1653年生于福井,本名杉森信盛,又名左卫门。通称平马,别号平安堂、巢林子和不移散人,近松门左卫门是剧作的笔名。木偶戏在日本有很多种类和名称,如人形剧、操剧、操人形以及后来的文乐等等。每一个名称都有自己的来源,在演出上也各有特点,不过基本上都是傀儡戏。在这些傀儡戏中,最重要最独特的一种就是木偶净琉璃。净琉璃原是一种说唱曲的名称,在室町末期,有一个名叫小野阿通的武家侍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近松门左卫门 木偶戏 木偶净琉璃 说唱曲 戏剧题材 《景清出家》 社会剧 《曾根崎情死
下载PDF
世间只有情难诉——浅析《牡丹亭》之于明清文人传奇的情感关涉
15
作者 梁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7期45-47,共3页
汤显祖之《牡丹亭》的“至情”,是文学史给予《牡丹亭》的根本定位,并在整个明清传奇史上具有极广泛的情感关涉。其引发的此后文人传奇均难逃“牡丹窠臼”、甚至才女“情死”的极端现象,都堪称明清文人传奇之情感格局的最大“影响元”。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情死 牡丹窠臼
下载PDF
《孔雀东南飞》中的疑难试答
16
作者 龚肇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96-96,共1页
刘兰芝是一个在他人看来不守礼节的妇女,虽然她漂亮无双,但为什么那些高门大户的子弟会追慕刘兰芝这样一位出身山野,不迎自归的已婚少妇呢?
关键词 《孔雀东南飞》 刘兰芝 太守 汉乐府民歌 贤能 蔡文姬 县令 表现手法 专城 情死
下载PDF
在孜孜以求中实现“生命的突围”──读汤世杰的两部新作
17
作者 潘凯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4-57,共4页
关键词 汤世杰 情死 精神世界 纳西族 民间文化形态 姊妹篇 长篇小说 文化学研究 文化批判 象征意味
下载PDF
丽江对山歌
18
作者 沙蠡 《民族音乐》 2005年第2期23-23,共1页
纳西人也许是最爱对山歌的民族了,当然山歌往往首先是情歌,所有的情死故事都可以证实这一点。所以有人说,刘三姐是用嘴巴唱情歌的高手,纳西人是用生命唱情歌的民族。二十年代,曾有一个纳西女歌手叫余枚青的,十六岁就成了歌王,对山歌对... 纳西人也许是最爱对山歌的民族了,当然山歌往往首先是情歌,所有的情死故事都可以证实这一点。所以有人说,刘三姐是用嘴巴唱情歌的高手,纳西人是用生命唱情歌的民族。二十年代,曾有一个纳西女歌手叫余枚青的,十六岁就成了歌王,对山歌对得气死两男三女,她为了防止这种悲剧重演,只身嫁到杭州,在西湖唱打秦桧、歌赞岳飞,轰动了当时的杭州新闻界。是的,一个纳西女人,在成人之前,他们之间对过的情歌,已经不下数千支,经过多少次唱来唱去,经过村里大人们的调教和熏陶,姑娘已经具备了一出口就让人听得出那是一副脆生生的金喉咙了。这时,伙子总要首先考一考小妹子:“雪山有几峰,第峰几支歌?你要当歌手,能唱几段歌?”小妹子决不示弱,开口就唱:雪山十三峰,每峰六段歌, 要我唱哪段?”小伙子还要继续为难:“金江有几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山歌 情歌 纳西 歌手 二十年代 杭州 丽江 雪山 新闻界 情死
下载PDF
解读《春波影》中小青娘写真情节的“情迷”与“自恋”
19
作者 杜巧云 《文化产业》 2022年第32期80-82,共3页
明清时期文坛上出现了“冯小青热”现象,徐士俊所作《小青娘情死春波影》是现存的第一部“冯小青戏剧”,其塑造的冯小青形象是在戋戋居士《小青传》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加工而形成的,既保留了冯小青本人的特色,又凝结了明末时期的时代风采... 明清时期文坛上出现了“冯小青热”现象,徐士俊所作《小青娘情死春波影》是现存的第一部“冯小青戏剧”,其塑造的冯小青形象是在戋戋居士《小青传》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加工而形成的,既保留了冯小青本人的特色,又凝结了明末时期的时代风采。剧中冯小青的写真情节与《牡丹亭》中杜丽娘写真、《乔影》中谢絮才写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精神内涵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写真行为继承了杜丽娘写影的“至情”,同时开启了以《乔影》为代表的“自恋”情节女性戏曲,成为明清才女主题戏曲中的重要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杜丽娘 《牡丹亭》 徐士俊 女性戏曲 明清才女 情死 自恋
下载PDF
The beauty in death: Emily dickinson's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20
作者 CHEN Jie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0期38-41,48,共5页
As one of the greatest female poe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Emily Dickinson depicted the beauty in death with the unique secluded touch. Death, the most recurrent theme of her poems, is adequ... As one of the greatest female poet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Emily Dickinson depicted the beauty in death with the unique secluded touch. Death, the most recurrent theme of her poems, is adequately unfolded in her I felt a funeral, in my brain. The beauty of death is revealed from visual and auditory persp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TH BEAUTY visual AUDIT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