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文学是情学” 被引量:6
1
作者 殷国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9,共9页
"文学是情学"提供了探求文学与人、与人生和人性之间隐秘关系的通幽小径。情最贴近人类生命本原,直接源自于人类的本能和原始欲望状态,也最能反映潜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能量和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情之回归,不单是对... "文学是情学"提供了探求文学与人、与人生和人性之间隐秘关系的通幽小径。情最贴近人类生命本原,直接源自于人类的本能和原始欲望状态,也最能反映潜藏在人们潜意识中的能量和能力,激发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情之回归,不单是对于压制和束缚人性的各种传统制度与观念的挑战,也是文学回归人性、回归大众、尤其是回归人类日常生活之路。"情学"也许不仅仅是一个文学问题,而人类对于情的认识,也不仅仅止于对文学艺术的探讨,实际上这是一个重新反思人类精神史和思想史,继而更加深入认识人类自我的时机和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是“情学” 人学 心学 情理相通 红楼梦 焦循
下载PDF
数学课堂:三种诗境与三种课程观
2
作者 孙福明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3年第11期14-18,共5页
用诗化的语言诠释数学课程,让浓浓的诗意在数学课堂上弥漫,用数学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灵,是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数学课堂应立足学生主体生活的课程观、学生自主建构的课程观、学生德性张扬的课程观,追求... 用诗化的语言诠释数学课程,让浓浓的诗意在数学课堂上弥漫,用数学思想浸润学生的心灵,是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体现。因此,数学课堂应立足学生主体生活的课程观、学生自主建构的课程观、学生德性张扬的课程观,追求情景相融、情理相通、情意共生,让数学课程在意境美、语言美、思想美的诗境中得到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境情景相融情理相通情意相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