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1岁婴儿情绪偏向的发展:近红外成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丹丹 李宜伟 +3 位作者 于文汶 莫李澄 彭程 刘黎黎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0-929,共10页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 “负性偏向”指人们往往优先感知、注意和记忆负性(而非正性)信息,负性偏向是情绪领域能观察到的最稳定的情绪加工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之中。但是在婴儿中如何呢?本研究采用近红外成像技术,考察了45名0岁新生儿(日龄5.2±1.7天, 23名男孩)和45名1周岁婴儿(月龄12.7±1.4月, 21名男孩)对快乐和愤怒语音韵律的大脑反应。结果表明,在大脑右半球的额叶、颞叶和顶叶的脑功能连接中出现了情绪和组别的交互作用:在新生儿组,快乐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度高于愤怒语音条件;在婴儿组,愤怒语音条件下的脑功能连接强于快乐语音条件。此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人类刚出生时情绪加工偏向是正性的,之后才转变成为负性。因此,“负性偏向”不是与生俱来的,情绪加工偏向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会发生转变。本研究首次从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情绪偏向的变化,该发展规律不但有利于及早发现自闭症等情绪和认知发育障碍,还能指导家长运用恰当的交流和抚养方式科学育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向 新生儿 婴儿 情绪性韵律 颞上回 额下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