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刘文娟
沈曼琼
+1 位作者
李莹
王瑞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通过3个实验探讨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以及加工深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面孔启动范式,探讨较深的情绪概念加工层面对情绪概念与情绪面孔的关系的影响。实验2更改概念任务,探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对...
通过3个实验探讨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以及加工深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面孔启动范式,探讨较深的情绪概念加工层面对情绪概念与情绪面孔的关系的影响。实验2更改概念任务,探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3缩短启动面孔呈现时间,探讨较浅的面孔知觉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确实存在相互影响;(2)概念加工深度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在较深的概念加工层面,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两者的关系是单向的;(3)知觉加工深度也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在较深的知觉加工层面,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在较浅的知觉加工层面,没有发现两者的相互影响。本研究为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提供了实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概念表征
情绪面孔知觉
情绪
概念
加工深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被引量:
55
2
作者
张佳佳
李敏
+2 位作者
彭李
韩爱华
廖文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年第3期347-349,共3页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进行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实验。结...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进行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实验。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大学生宣泄调节(t=5.966,P=0.000)、内外向(t=3.903,P=0.000)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神经质(t=-3.036,P=0.000)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③在悲伤和高兴(S-H)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2.601,P=0.012);在高兴和恐惧(H-F)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2.003,P=0.05);在恐惧和悲伤(F-S)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对中性面孔判断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及神经质有显著的相关;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在面对更多复杂情境时比心理弹性较低的人更能积极认知和有效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情绪面孔知觉
大学生
原文传递
题名
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的相互影响
被引量:
11
1
作者
刘文娟
沈曼琼
李莹
王瑞明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11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190006)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201204)资助
文摘
通过3个实验探讨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是否存在相互影响,以及加工深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1采用情绪面孔启动范式,探讨较深的情绪概念加工层面对情绪概念与情绪面孔的关系的影响。实验2更改概念任务,探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实验3缩短启动面孔呈现时间,探讨较浅的面孔知觉层面对两者关系的影响。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确实存在相互影响;(2)概念加工深度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在较深的概念加工层面,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在较浅的概念加工层面,两者的关系是单向的;(3)知觉加工深度也影响两者关系的方向性,在较深的知觉加工层面,两者的关系是双向的,在较浅的知觉加工层面,没有发现两者的相互影响。本研究为抽象概念的具身表征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具身认知
概念表征
情绪面孔知觉
情绪
概念
加工深度
Keywords
embodied cognition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emotional face perception
emotional concepts
processing depth.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被引量:
55
2
作者
张佳佳
李敏
彭李
韩爱华
廖文君
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心理学教研室
[
北京市丰台区东安街头条
出处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年第3期347-349,共3页
基金
全军医学科研"十一五"计划面上项目(06MA194)
第三军医大学预研基金项目(2009XYY13)
+2 种基金
重庆市软科学研究项目(CSTC
2009CE9038)
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GJ-231)
文摘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5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进行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实验。结果:①心理弹性高分组大学生宣泄调节(t=5.966,P=0.000)、内外向(t=3.903,P=0.000)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神经质(t=-3.036,P=0.000)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②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有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有显著的负相关;③在悲伤和高兴(S-H)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2.601,P=0.012);在高兴和恐惧(H-F)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比低分组更多的将中性面孔判断为高兴(t=2.003,P=0.05);在恐惧和悲伤(F-S)任务中,心理弹性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对中性面孔判断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与情绪宣泄调节、内外向及神经质有显著的相关;心理弹性高的大学生在面对更多复杂情境时比心理弹性较低的人更能积极认知和有效应对。
关键词
心理弹性
情绪面孔知觉
大学生
Keywords
Resilience
Affective perception of neutral faces
College students
分类号
R395.6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情绪概念加工与情绪面孔知觉的相互影响
刘文娟
沈曼琼
李莹
王瑞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人格特征、情绪调节方式及中性情绪面孔知觉的关系
张佳佳
李敏
彭李
韩爱华
廖文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11
5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