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唯美到颓废:《雪国》营造的女性悲情美
1
作者 金海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74-75,92,共3页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雪国》中,从女性形象以及爱情的追求中进行表现,从“性别命运”中营造揭示出女性的悲剧命运。运用男性视角的观察方式,以差异美的观察结果折射出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位相,男性与女性人...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雪国》中,从女性形象以及爱情的追求中进行表现,从“性别命运”中营造揭示出女性的悲剧命运。运用男性视角的观察方式,以差异美的观察结果折射出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位相,男性与女性人物有不同的符号学含义,这种反差注定了爱情以悲剧收场的宿命结局,男性视角下的女性美被打上了悲剧底色。文章中对女性关于爱情的追求表现出虚无与悲哀的色彩,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表现出的虚无与《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通过对完美女性形象的表现映衬爱情悲剧的悲情,营造出风格独具的女性悲情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国》 川端康成 性别命运 女性形象
下载PDF
浅谈文言文情感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植入—— 以《项脊轩志》为例
2
作者 朱志鹏 《新作文(教研)》 2023年第5期0028-0030,共3页
文言作品当中写的是古人、古事、古情,其中蕴含了古人的精神思想及人生价值观。读文言文、品文言文, 这也是传承和领悟国学。本文从闲情美、亲情美、爱情美、家园情四个角度对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审美鉴赏,更要 从情感美育中去立德... 文言作品当中写的是古人、古事、古情,其中蕴含了古人的精神思想及人生价值观。读文言文、品文言文, 这也是传承和领悟国学。本文从闲情美、亲情美、爱情美、家园情四个角度对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行审美鉴赏,更要 从情感美育中去立德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
下载PDF
福建省实验幼儿园:乐惇“悦·美”课程,共筑美好未来
3
作者 《福建教育》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福建省实验幼儿园位于美丽的福州西湖东畔,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教育理念,以“阅历美好、以美怡情、悦纳自我、幸福起航”为课程内涵,构建“悦·美”课程,切实促进保教质量提升。园所为幼儿提供... 福建省实验幼儿园位于美丽的福州西湖东畔,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教育理念,以“阅历美好、以美怡情、悦纳自我、幸福起航”为课程内涵,构建“悦·美”课程,切实促进保教质量提升。园所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愉快的情感体验,陶冶其性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幼儿园 课程内涵 保教质量 福州西湖 悦纳自我 教育理念 感体验
下载PDF
日本和歌悲情之美的美学本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丽梅 戴宏图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36,共4页
悲情之美无疑是日本和歌美学的最高审美范畴,而和歌之美的独特性也正体现于此。问题是,缘何日本歌人独独要千百次地来冲撞这样一个生命的痛点—以"悲"为审美的最高信仰?这是一个关乎美学本质的难题。而其独特审美的意义,也许... 悲情之美无疑是日本和歌美学的最高审美范畴,而和歌之美的独特性也正体现于此。问题是,缘何日本歌人独独要千百次地来冲撞这样一个生命的痛点—以"悲"为审美的最高信仰?这是一个关乎美学本质的难题。而其独特审美的意义,也许就在于这宇宙真相认知中发现的善,并由此来凝固出生命短存的崇高,以实现"以悲为美"的精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学本质 无常
下载PDF
论曹操诗歌的悲情色彩及审美体认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志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生命意识与悲情体验是魏晋文人普遍的艺术感受。曹操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他的诗歌无论是反映民生疾苦还是抒发功业理想、表达游仙之思都充满着悲情之思,呈现出悲情之美。其成因是多元的,既有特定的社会因素,也有诗人性格根据... 生命意识与悲情体验是魏晋文人普遍的艺术感受。曹操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悲情色彩,他的诗歌无论是反映民生疾苦还是抒发功业理想、表达游仙之思都充满着悲情之思,呈现出悲情之美。其成因是多元的,既有特定的社会因素,也有诗人性格根据,又有以悲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诗歌 认同
下载PDF
奠基在唯物理性基础上的主情唯美诗学追求——王夫之诗学观美学价值评判 被引量:1
6
作者 伏涤修 《船山学刊》 2002年第3期17-21,共5页
王夫之的诗学观既具有唯物理性的哲学基础,又具有主情唯美的心理内核,他崇尚审美意象的意境化,从实现诗歌审美回归的强烈愿望出发来品评诗歌、发抒己见,使他的诗学观在古代诗论中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关键词 唯物理性 诗学追求 王夫之 诗学观 学价值 评判
下载PDF
论汤显祖《牡丹亭》“至情”之美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硕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3-56,共4页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称之为"唯情派",《牡丹亭》是其代表作,"情"是该剧的主题和灵魂,作者又赋予它丰富的"至情"意蕴,"至情"不仅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由之情,还是歌颂自然人性的欲望之情,同时还是...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称之为"唯情派",《牡丹亭》是其代表作,"情"是该剧的主题和灵魂,作者又赋予它丰富的"至情"意蕴,"至情"不仅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由之情,还是歌颂自然人性的欲望之情,同时还是反对封建礼法束缚的抗理之情。正是由于丰富的"至情"之美,才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意蕴
下载PDF
深深儿时忆 淡淡悲美情——从《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看童年经验对萧红小说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丹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7-59,共3页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受着孤独、寂寞和痛苦,这种体验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童年时期对爱的缺失更使她对人生的悲凉深有感悟。本文试从《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去展现童年经验所给予萧红的...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受着孤独、寂寞和痛苦,这种体验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童年时期对爱的缺失更使她对人生的悲凉深有感悟。本文试从《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去展现童年经验所给予萧红的创作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童年经验
下载PDF
让情与美在音乐欣赏中和谐共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永勤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
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审美价值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的最根本的价值。音乐教学应精心构建情美体验的互动空间,使学生在反复聆听、教师精讲、充分想象的审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关键词 音乐欣赏 体验 和谐共融
下载PDF
中美图情学高水平大学科研成果产出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晓萍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以SSCI为数据源,选取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美国U.S.News评定的图情学得分前五位的大学为研究对象,从成果产出规模、成果影响力、主题分布角度,对中美图情学高水平大学的科研成果产出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中美图... 以SSCI为数据源,选取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和美国U.S.News评定的图情学得分前五位的大学为研究对象,从成果产出规模、成果影响力、主题分布角度,对中美图情学高水平大学的科研成果产出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中美图情学高水平大学研究规模大小、影响力高低和研究主题丰富度差距较大,研究方法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高水平大学成果产出研究主题中比较
下载PDF
“以美育德”:“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鸿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44,共5页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 高校美术课程作为美育与德育融合实践的课程,通过美育发挥德育的作用,可以实现“以美启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实现德育与美育融合还面临着“融合意识”淡薄、“融合措施”缺失、融合过程中“融而不合”等问题。构建“五育融合”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以美育德”新生态需要多方发力,树立并强化“融合意识”;多措并举,制定切实可行的“融合措施”;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融合过程中的“融而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育德 五育融合 “以启善” “以启真” “以 融合意识 融合措施 融而不合
下载PDF
论《伍子胥变文》之悲情美
12
作者 贾名党 《天中学刊》 2008年第6期56-58,共3页
《伍子胥变文》蕴涵着丰富的悲情美,主要表现在家世厄运的悲戚、逃难旅程的悲辛、异国奋斗的悲苦、生命归宿的悲怆及路人为之献身的悲壮等层面。
关键词 伍子胥 变文
下载PDF
论曾子文章情感的理智美、中和美
13
作者 曾祥芹 《殷都学刊》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文章情感美"继"文章事料美"、"文章意旨美"之后,是文章内容美的第三要素。曾子文章的情感美总蕴涵理智,常以理节情,不但是真诚向善的美情,而且是理智导引的美情,是中正平和的美情。
关键词 曾子文 以理节 理智 中和
下载PDF
魏晋时期诗与歌的“悲美”之情
14
作者 孙熙然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甚至达到痴狂的程度。声乐作为当时文学与音乐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悲从中来的伤感与悲痛。笔者认为,这种“悲美”意识的产生与其特定... 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甚至达到痴狂的程度。声乐作为当时文学与音乐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悲从中来的伤感与悲痛。笔者认为,这种“悲美”意识的产生与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氛围与哲学思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魏晋声乐艺术中的“悲美”意识为研究对象,结合诗歌史料与作者“尚悲”的情怀,进一步探索其中深刻的文化根源,旨在阐释以悲为美的魏晋歌诗在古代音乐形式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原因,也为其美学特征的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悲"之
下载PDF
抚己有深怀 慷慨独悲歌——试论陶渊明诗文中的悲情之美
15
作者 钟新果 《河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38-41,共4页
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似乎是一个极为“静穆”的人。然而,细读其诗文后,会发现在其豁达的外表下面,其实掩藏着很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从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悲情美。本文试从以下五方面论述其悲情美:一、忧生患死的悲凄美;二... 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的陶渊明,似乎是一个极为“静穆”的人。然而,细读其诗文后,会发现在其豁达的外表下面,其实掩藏着很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从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悲情美。本文试从以下五方面论述其悲情美:一、忧生患死的悲凄美;二、士不遇的悲怆美;三、羁旅赠别伤悼的悲切美;四、相思苦恋的悲艳美;五、“竟抱固穷节”的悲壮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文
下载PDF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悲情美
16
作者 高建新 刘宏凤 《集宁师专学报》 2006年第2期19-22,共4页
《咏怀诗》艺术风格上的悲情美,既是魏晋时期“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影响的结果,也是阮籍悲剧人生的艺术化表现。悲剧性意象的选择、悲剧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以及特殊句式的使用是其悲情美的主要表现。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下载PDF
紧抓“趣”“情”“美”三要素,提高中职舞蹈教育质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磊 《戏剧之家》 2013年第5期130-131,共2页
现如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而言,舞蹈教育已经成为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职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趣"、"情&qu... 现如今,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而言,舞蹈教育已经成为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审美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职舞蹈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趣"、"情"、"美"这三个要素来进行教育,只要紧紧围绕这三个要素就能提高审美观,达到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完成舞蹈教学的任务。当代中国的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审美教育在这一教育宗旨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舞蹈教育
下载PDF
情美理丰 学者风范——林文月散文创作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庄若江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2期15-18,共4页
对许多大陆读者而言,林文月是一位陌生的作家,但在台湾,她既有学术著作和翻译,又有创作,身兼学者和作家双重身份,知名度颇高。林文月说:“论文、创作与翻译,三种不同的文笔,已伴我度过许多岁月,带给我个人莫大的快乐”(《我的三种文笔》... 对许多大陆读者而言,林文月是一位陌生的作家,但在台湾,她既有学术著作和翻译,又有创作,身兼学者和作家双重身份,知名度颇高。林文月说:“论文、创作与翻译,三种不同的文笔,已伴我度过许多岁月,带给我个人莫大的快乐”(《我的三种文笔》)。这三种文笔,不仅构成了林文月学者兼作家的生活,更造就了她散文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创作 学者风范 作家 中文系 母亲 艺术特征 心理感受 创作与翻译 辨证认识
下载PDF
抟情化升,艺以成人——读金雅《中华美学:民族精神与人生情怀》
19
作者 黄永健 《人文天下》 2022年第3期84-87,共4页
人生论美学紧贴中国传统美学“主情论”的思想文脉,同时又坚守“载道论”美学理想,知、情、意合一,真、善、美同构,超越“难美”“粹美”,试图打通主体与客体、超越与当下的美学鸿沟。人生论美学既坐而论道,也起而践行,与对话、体验、... 人生论美学紧贴中国传统美学“主情论”的思想文脉,同时又坚守“载道论”美学理想,知、情、意合一,真、善、美同构,超越“难美”“粹美”,试图打通主体与客体、超越与当下的美学鸿沟。人生论美学既坐而论道,也起而践行,与对话、体验、互动等话语相与颉颃,人生论美学走向对人的教育,也是对于人的美的教育和情的教育,以艺术之心和情韵之美教育人们,陶养人之情感。人们以情度理,以理约守,和平相处,美善共容,合力创造美境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论 学实践
下载PDF
以情养德 以美育人 --基于海洋文化的闽南语歌谣与歌曲“情·美”教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小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70-71,共2页
以海为田,以洋为业的闽南人,祖祖辈辈保持着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民族精神,在“情”与“美”的品格中传承着海洋文化的自信。文章通过对海洋文化背景下传统闽南语歌谣和闽南语歌曲“情美”的分析,更深入地挖掘闽南音乐中的海洋... 以海为田,以洋为业的闽南人,祖祖辈辈保持着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民族精神,在“情”与“美”的品格中传承着海洋文化的自信。文章通过对海洋文化背景下传统闽南语歌谣和闽南语歌曲“情美”的分析,更深入地挖掘闽南音乐中的海洋文化的特色和艺术价值,以及闽南语语境中音乐的人文内涵,进而提升闽南语音乐审美情趣和育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闽南语歌谣与歌曲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