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理论视角下小说的翻译策略——以白先勇《游园惊梦》为例
1
作者 何佳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682-688,共7页
《游园惊梦》是著名短篇小说家白先勇先生的作品。该作集历史与现实于一体,技巧上融中西于一炉,意蕴丰富,可谓短篇小说的典范。本文以莫娜•贝克(Mona Backer)的叙事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游园惊梦》英译本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翻译叙事... 《游园惊梦》是著名短篇小说家白先勇先生的作品。该作集历史与现实于一体,技巧上融中西于一炉,意蕴丰富,可谓短篇小说的典范。本文以莫娜•贝克(Mona Backer)的叙事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游园惊梦》英译本的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翻译叙事构建的四个原则:时空构建、选择性挪用、标志性构建和参与者重新定位。通过对这些原则的研究,文章揭示了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巧妙应用,并详细分析了译者如何通过这些手段构建译文的叙事结构,使之更好地满足目标读者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理论 白先勇 《游园惊梦 翻译策略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惊梦记》人物形象
2
作者 王宝辉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3期92-94,共3页
印度境内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戏剧作品是约公元2—3世纪的戏剧家跋娑的作品。作为印度历史上较早的成熟的戏剧作家,跋娑的作品人物塑造细腻,人物关系巧妙,情节富有戏剧性。因此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三重人格与无意识的角度,分... 印度境内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戏剧作品是约公元2—3世纪的戏剧家跋娑的作品。作为印度历史上较早的成熟的戏剧作家,跋娑的作品人物塑造细腻,人物关系巧妙,情节富有戏剧性。因此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三重人格与无意识的角度,分析《惊梦记》中的人物个性的形成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梦记》 三重人格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惊梦”是一种现代悲剧性生命体验——话剧《惊梦》观后
3
作者 王杰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8期57-62,I0002,共7页
话剧《惊梦》是近期在国内各大城市巡演并取得较大成功的一部作品。《惊梦》通过昆曲大班和春社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段戏剧性演出经历,把中华文明古典文化的美学形式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文化的美学形式在一个具体的戏剧性事件中结合起... 话剧《惊梦》是近期在国内各大城市巡演并取得较大成功的一部作品。《惊梦》通过昆曲大班和春社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段戏剧性演出经历,把中华文明古典文化的美学形式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革命文化的美学形式在一个具体的戏剧性事件中结合起来,较为成功地把已经程式化的美学形式在戏剧演出活动中重新激活,从而呈现出具有当代性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惊梦》的创作是成功的。另外,作为《惊梦》的一种艺术追求,编导用喜剧化的形式来表达和呈现具有重要意义的悲剧性冲突,本文认为这是一种有意义的艺术探索,其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值得学术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梦 《白毛女》 悲剧的喜剧化表达 话剧评论
下载PDF
中学古典戏曲教学策略探析——以《牡丹亭·惊梦》为例
4
作者 汪龙麟 李悦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5,共4页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学生对于戏曲较为陌生。通过对特定戏曲作品主题内涵、人物心理及语言风格的研读赏析,对戏曲系统的宏观把握以及对与作品相关联知识的链接整合,来把握特定戏曲篇目的知识结构;再通过曲词...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代学生对于戏曲较为陌生。通过对特定戏曲作品主题内涵、人物心理及语言风格的研读赏析,对戏曲系统的宏观把握以及对与作品相关联知识的链接整合,来把握特定戏曲篇目的知识结构;再通过曲词的诵读及戏曲的排演,深化学生的感悟实践,从而传承戏曲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 《牡丹亭·惊梦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从生态翻译三维转换角度分析《牡丹亭惊梦》英译
5
作者 邓芷妍 盘创玲 +1 位作者 罗梦琳 陈瑾 《海外英语》 2023年第21期16-19,共4页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时明确将粤剧纳入到非遗的传承和外宣当中。粤剧的外宣离不开剧本翻译。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研究粤剧剧本是激发粤剧外宣新活力的尝试。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 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时明确将粤剧纳入到非遗的传承和外宣当中。粤剧的外宣离不开剧本翻译。面对不同的翻译生态环境,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研究粤剧剧本是激发粤剧外宣新活力的尝试。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来探讨粤剧《牡丹亭惊梦》英译本的翻译,探索广府文化在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文化纽带作用,以提高粤剧英译的运用与外宣,增强地区文化凝聚力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 三维原则 粤剧英译外宣 牡丹亭惊梦
下载PDF
白先勇小说英译文化顺应策略研究——以《游园惊梦》为例
6
作者 张舒婷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6期2370-2376,共7页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是译者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对文化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英译本不仅再现了原作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同时与英语读者的文化语境相融合,取得了成功。本文以文化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是译者不断进行语言选择,对文化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白先勇小说《游园惊梦》英译本不仅再现了原作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同时与英语读者的文化语境相融合,取得了成功。本文以文化顺应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游园惊梦》英译本中所运用的文化顺应策略,论证该译本如何在文化顺应理论的指导下成功再现原作语言特点和风格,以期为中国文学译介作品走向世界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惊梦 文化顺应理论 文学翻译
下载PDF
美拯救世界——悲喜剧《惊梦》背后的艺术信仰
7
作者 刘婧玲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第3期74-76,共3页
陈佩斯曾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惊梦》的创作,1可见这部戏的创新性和挑战性,而《惊梦》也终究没有辜负主创人员的心血,一经上演便赢得了广泛好评。在2021年的秋冬时节,从上海到天津掀起了“惊梦”热浪。《惊梦》作为“戏台三部... 陈佩斯曾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惊梦》的创作,1可见这部戏的创新性和挑战性,而《惊梦》也终究没有辜负主创人员的心血,一经上演便赢得了广泛好评。在2021年的秋冬时节,从上海到天津掀起了“惊梦”热浪。《惊梦》作为“戏台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和《戏台》一样是围绕乱世里“戏班”的命运展开故事,但是《戏台》中的戏班是京剧五庆班,而《惊梦》里的戏班则是昆曲和春社,除了沿用了“戏中戏”的结构手法,二者在具体情节上并无任何关联,且《惊梦》获得了比《戏台》更高的评价,有评论家感叹道:“这部全新的戏竟比戏台、阳台高出一大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中戏 戏台 陈佩斯 惊梦 昆曲 戏班 结构手法 拯救世界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元素角度分析《游园惊梦》
8
作者 陈萱 《快乐阅读》 2023年第4期44-46,共3页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细腻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和中西方融合的写作手法成为文坛佳作。作品通过民国旧将遗孀蓝田玉(钱夫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思、所感,刻画出一群逐渐没落却仍沉浸在繁华美梦中的台北旧贵族,...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细腻的语言、精彩的情节和中西方融合的写作手法成为文坛佳作。作品通过民国旧将遗孀蓝田玉(钱夫人)在宴会上的所见、所思、所感,刻画出一群逐渐没落却仍沉浸在繁华美梦中的台北旧贵族,表现出一种人生如梦的沧桑感。作品中充斥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元素,这些元素对解读《游园惊梦》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惊梦 白先勇 中国传统元素 沧桑感 蓝田玉 人生如 写作手法 旧贵族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游园惊梦》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研究
9
作者 梁琛璐 《时代人物》 2023年第22期16-18,共3页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新时代背景下,小说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中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传播。立足于目的论,通过解析小说《游园惊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新时代背景下,小说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中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的恰当翻译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传播。立足于目的论,通过解析小说《游园惊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发现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基于翻译目的灵活选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的信息,从而才能有效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惊梦 文化负载词 目的论 英译
下载PDF
昆曲《牡丹亭·惊梦》在数字插画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史钰婷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3年第5期118-121,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集合体,昆曲是其中璀璨辉煌的一页。将昆曲视觉元素运用在数字插画中,不仅能使昆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同时也为中国数字插画的发展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昆曲主题的插画创作需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集合体,昆曲是其中璀璨辉煌的一页。将昆曲视觉元素运用在数字插画中,不仅能使昆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同时也为中国数字插画的发展带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昆曲主题的插画创作需要不断反思与创新,不断审视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昆曲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与珍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视觉元素 数字插画 游园惊梦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谈《游园惊梦》戏剧演出中的梦叙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颖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4,共4页
《游园惊梦》是根据汤显祖《牡丹亭》之一折《惊梦》改编而来。演出中,在杜丽娘伤春——做梦——梦醒之后的回顾的三阶段中,《游园惊梦》出现了叙述层次的变化。对于叙述中层次的变化,赵毅衡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中下定义为“高叙... 《游园惊梦》是根据汤显祖《牡丹亭》之一折《惊梦》改编而来。演出中,在杜丽娘伤春——做梦——梦醒之后的回顾的三阶段中,《游园惊梦》出现了叙述层次的变化。对于叙述中层次的变化,赵毅衡在《当说者被说的时候》中下定义为“高叙述层次的任务是为低一个层次提供叙述者,也就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惊梦 叙述层次 戏剧演出 《当说者被说的时候》 《牡丹亭》 惊梦 汤显祖 杜丽娘
下载PDF
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论白先勇《游园惊梦》艺术价值构成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俐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
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 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惊梦 叙事视角 意识流 互文性 阐释空间
下载PDF
翻译美学视角下白先勇自译作品《游园惊梦》的审美再现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智强 赵冰洁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93-98,共6页
文章以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自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翻译美学中审美再现的相关理论,从英汉语比较的角度出发,从词语、句段和篇章结构等层面,探讨了汉译英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原文的理解和对原文审美信息的再现与创造以及审美客体所涵盖的... 文章以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自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翻译美学中审美再现的相关理论,从英汉语比较的角度出发,从词语、句段和篇章结构等层面,探讨了汉译英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原文的理解和对原文审美信息的再现与创造以及审美客体所涵盖的原语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惊梦 翻译美学 审美再现
下载PDF
运用矢量图形进行戏剧人物创作的实践和技术探索——矢量作品《游园惊梦》创作解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晓英 《美术大观》 2013年第9期98-99,共2页
从艺术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种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和成长都会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表现能力。矢量插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艺术,其创作题材和技术表现一直受国外数字插画手法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主题... 从艺术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种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和成长都会吸取其他艺术形式的营养,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语言与表现能力。矢量插画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艺术,其创作题材和技术表现一直受国外数字插画手法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主题渲染都或多或少地贴上了国外数字创作的标签。就目前国内矢量作品而言,受当下时尚、动漫类风格的影响,表现手法和内容大都局限于女性、卡通等形象的描绘,而忽视了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借鉴和开拓。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图形 人物创作 技术表现 《游园惊梦 作品 艺术形式 解析 实践
下载PDF
伤逝——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耀春 《华文文学》 2001年第3期44-49,共6页
关键词 白先勇 《游园惊梦 伤逝 东西 悲悯情怀 当代 戏剧 中国 台湾省 版本 艺术
下载PDF
整合理论与《牡丹亭·惊梦》的隐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天送 王嵘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8-71,共4页
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丽娘从春情觉醒到情... 基于整合理论,探讨《牡丹亭·惊梦》中的隐喻的运作机制。《惊梦》可分为游园前、游园时、游园后及入梦三个阶段,从文本建构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关系,分析三个阶段的合成空间所产生的意义及其联系,从而清晰显示杜丽娘从春情觉醒到情欲实现的情感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理论 杜丽娘 惊梦 隐喻
下载PDF
电影《游园惊梦》的唯美主义解释 被引量:1
17
作者 铁晓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32-33,共2页
《游园惊梦》以唯美的镜头画面表现了一个关于爱情兼涉生命的凄美故事。在影片中,导演杨凡营造出了非常典型的唯美主义审美意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注重感官美塑造的影片画面语言的形式唯美、对同性爱描述的主题唯美、引用中国古典... 《游园惊梦》以唯美的镜头画面表现了一个关于爱情兼涉生命的凄美故事。在影片中,导演杨凡营造出了非常典型的唯美主义审美意趣。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注重感官美塑造的影片画面语言的形式唯美、对同性爱描述的主题唯美、引用中国古典艺术——昆曲的格调唯美。这种唯美镜头下还隐藏着丰富的意味,包含着关于现实的许多浪漫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惊梦 唯美 主义
下载PDF
金本《西厢》止于《惊梦》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尹缉熙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文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 金圣叹认为《西厢记》为四本,止于《惊梦》,第五本为续作。本文通过对金本《西厢记》的探究,认为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是故事情节的自然终结,是作品人物性格塑造的最后完结,同时也是金圣叹虚无主义人生观对戏剧主题的投影所致。因此,金本《西厢》止于《惊梦》更符合戏剧的情节结构的构造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金圣叹的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金圣叹 止于《惊梦
下载PDF
关于《游园惊梦》 被引量:3
19
作者 梨园子 《电影评介》 2001年第12期26-27,共2页
K昆曲有《游园惊 梦》,其他一些戏曲 剧种也有《游园惊梦》。本来,《游园》与《惊梦》是明代汤显祖于1598年所著《牡丹亭还魂记》(今名《牡丹亭》)中的两出戏,由于原本《牡丹亭》共有五十五出而难以演出,于是便有了以《游园》、《惊... K昆曲有《游园惊 梦》,其他一些戏曲 剧种也有《游园惊梦》。本来,《游园》与《惊梦》是明代汤显祖于1598年所著《牡丹亭还魂记》(今名《牡丹亭》)中的两出戏,由于原本《牡丹亭》共有五十五出而难以演出,于是便有了以《游园》、《惊梦》为主体的现代浓缩本《游园惊梦》。 杨凡的《游园惊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就内容而言,与汤显祖本《游园惊梦》并不是一回事。影片之所以取名《游园惊梦》,无疑是作者的一种匠心。因为影片《游园惊梦》与汤显祖本《游园惊梦》不仅有着许多重要的关联与暗合之处,而且这些关联与暗合直接构成了影片《游园惊梦》的重要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园惊梦 《牡丹亭》 惊梦 汤显祖 三十年代 影片 设计与塑造 艺术特点 情感表达
下载PDF
论昆曲对小说《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小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2-75,共4页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且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昆曲对《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昆... 小说《游园惊梦》是白先勇将昆曲与文学高度融合的一部作品,对昆曲这一舞台艺术兼文学经典的巧妙运用,使小说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而且使其表现出更深刻的主题内蕴。昆曲对《游园惊梦》的创作渗透主要表现在:一是昆曲对小说创作技法方面的渗透;二是昆曲作为小说潜在的叙述话语对小说主题的深化;三是作家通过昆曲与小说创作的结合传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昆曲式微的失落。白先勇是将传统文化与文学融合的典型,研究昆曲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并由此看到传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引起人们对日渐式微的昆曲艺术的关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游园惊梦 艺术技巧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