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被引量:4
1
作者 邱远猷 王茜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21-27,共7页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自汉至明清,经近两千年的发展最终成为承平时期较完备的死刑审判基本制度,具有审慎宽宥性、权限集中性、责任严肃性的特征。同时,有非承平时期的"就地正法"制度。在革命根据地不同阶段人民民主法制的建... 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自汉至明清,经近两千年的发展最终成为承平时期较完备的死刑审判基本制度,具有审慎宽宥性、权限集中性、责任严肃性的特征。同时,有非承平时期的"就地正法"制度。在革命根据地不同阶段人民民主法制的建设中,继承古代基础并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死刑复核制度呈现新的意义,逐步走向成熟。新中国建国初,党和国家提出"不废除死刑,但坚持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与人大常委会《关于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的决议》均明确规定:死刑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其后在不同时期,死刑复核权限曾有不同规定,将部分复核权下放至高级人民法院与解放军军事法院行使。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慎刑恤杀 惟民为本 重惜人命 死刑复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