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惠栋易学的气论哲学向度——兼议《易微言》是否影响过戴震思想之争
1
作者 姚彬彬 Wang Xiaonong(译) 《孔学堂》 2023年第2期91-99,I0096-I0109,共23页
清儒惠栋平生对汉代象数易学进行全面梳理考掘,但后世不少学者认为他在哲学义理方面无所成就。通过爬梳惠栋有关著作中的思想,可见他在接受汉易卦气说的同时,亦以汉儒“以气为元”的本体观念为哲学向度,并立足于此反思宋学的“天理”说... 清儒惠栋平生对汉代象数易学进行全面梳理考掘,但后世不少学者认为他在哲学义理方面无所成就。通过爬梳惠栋有关著作中的思想,可见他在接受汉易卦气说的同时,亦以汉儒“以气为元”的本体观念为哲学向度,并立足于此反思宋学的“天理”说,其义理观点非常明确且颇具特色。钱穆曾提出惠栋的《易微言》影响戴震思想之形成,此说迄今仍有争议。通过辨析二家著作体例和义理思考指向的相似性,及戴震本人思想转向的时间线索,乃至惠栋和戴震在气论哲学取向上的一致性,可证此说应能被谨慎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气论 卦气 本体论 天理 戴震
下载PDF
论姚鼐对惠栋学术之抗衡
2
作者 秦威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8-37,共10页
对惠栋学术的抗衡,是姚鼐与并世汉学家对垒的突出表现。姚鼐抗衡惠栋之事有三:一是借助与惠栋同题异构的《左传补注》,救正当时《左传》学中存在的尊服虔、贬杜预之风气;二是通过调和唐人与宋人的“九经”观念,破除惠栋等汉学家遵奉的... 对惠栋学术的抗衡,是姚鼐与并世汉学家对垒的突出表现。姚鼐抗衡惠栋之事有三:一是借助与惠栋同题异构的《左传补注》,救正当时《左传》学中存在的尊服虔、贬杜预之风气;二是通过调和唐人与宋人的“九经”观念,破除惠栋等汉学家遵奉的唐“九经”之说;三是建构义理、考证、文章合一的《古文尚书》辨伪统系,以取代乾嘉汉学家的考证辨伪。姚鼐向惠栋的问难,既深且广。乾嘉时代汉宋学术的分歧,亦由此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鼐 惠栋 《左传补注》 九经 《古文尚书》辨伪
下载PDF
惠栋易学著述考 被引量:8
3
作者 漆永祥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7,共7页
本文共搜考清代学者惠栋有关易学研究的著述20种,其中3种有目无书,所传17种书中,3种为整理辑佚前人易学之作,其余14种或为惠氏易学专著,或为其笔记、文集,其中多有涉及易学者,本文皆详为考释,并撰写《提要》,对《四库全书总目》以来前... 本文共搜考清代学者惠栋有关易学研究的著述20种,其中3种有目无书,所传17种书中,3种为整理辑佚前人易学之作,其余14种或为惠氏易学专著,或为其笔记、文集,其中多有涉及易学者,本文皆详为考释,并撰写《提要》,对《四库全书总目》以来前人论说之误者,亦皆一一考辨,并加以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易学 著述 提要
下载PDF
惠栋“通经致用”思想及其学术转型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应宪 杨翔宇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2期72-76,共5页
“通经致用”是传统儒学的基本价值观。惠栋是汉学吴派巨擘,系一代学风之际会,讲求“通经致用”。惠氏之“通经”,追求“明于古今,贯天人之理”,本诸“经之义存乎训”,恪守古训,尊崇汉学,确立了乾嘉汉学的治学典范;惠氏之“致用”,强调... “通经致用”是传统儒学的基本价值观。惠栋是汉学吴派巨擘,系一代学风之际会,讲求“通经致用”。惠氏之“通经”,追求“明于古今,贯天人之理”,本诸“经之义存乎训”,恪守古训,尊崇汉学,确立了乾嘉汉学的治学典范;惠氏之“致用”,强调“天生之才,盖为时用”,慕汉代取士之法,求汉儒致用之方,带有较重的“以经术饰吏事”色彩。惠氏的“通经致用”思想代表了当时汉学家的普遍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学术旨趣与经世关怀。惠栋“通经”尚古文之说“,致用”引今文之法,调和古今的学术倾向是其经学实践的一种写照,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折射出清中后期由古文经学向今文经学学术转型之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通经致用 学术转型
下载PDF
易学史研究与符号遮蔽——从惠栋研究误区出发 被引量:3
5
作者 郑朝晖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7,共7页
易学史研究中存在符号遮蔽问题,就表象而言,符号遮蔽问题与语言使用中的简化性有关,也受到循环历史观与进化历史观相互竞争的影响,从根本上言,遮蔽问题有其内在矛盾根源,即符号的无限与有限、开放与封闭、普遍与特殊的矛盾,解决遮蔽问... 易学史研究中存在符号遮蔽问题,就表象而言,符号遮蔽问题与语言使用中的简化性有关,也受到循环历史观与进化历史观相互竞争的影响,从根本上言,遮蔽问题有其内在矛盾根源,即符号的无限与有限、开放与封闭、普遍与特殊的矛盾,解决遮蔽问题的关键在于还原符号内在的时间性、开放性与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易学史 符号 遮蔽 解蔽
下载PDF
惠栋对考证方法的“知识性”改造 被引量:3
6
作者 郑朝晖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7-41,共5页
惠栋的考证方法包括注疏法、训诂法和校验法。注疏法改变了疏不破注的经学解释传统,强调以疏证注;训诂法发展了"识字审音"的"小学"技术,强调文本之真;校验法扩充了经义取证的范围,强调经义之真。这些考证方法的广... 惠栋的考证方法包括注疏法、训诂法和校验法。注疏法改变了疏不破注的经学解释传统,强调以疏证注;训诂法发展了"识字审音"的"小学"技术,强调文本之真;校验法扩充了经义取证的范围,强调经义之真。这些考证方法的广泛运用使惠栋超越了"复兴汉学"的狭隘性,而迈向"知识性"的朴学之途,从而开启了清代学术的新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注疏法 训诂法 校验法
下载PDF
试论惠栋《周易述》的治易特色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修亮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8,共9页
《周易述》是惠栋一生治《易》的结晶,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其主旨在于发挥汉易 传统。作为引导乾嘉易学发展方向的易学著作,其治易特色可归纳为:尊汉法,以象数解《易》;重小学,以 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解《易》;贯通群书,... 《周易述》是惠栋一生治《易》的结晶,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其主旨在于发挥汉易 传统。作为引导乾嘉易学发展方向的易学著作,其治易特色可归纳为:尊汉法,以象数解《易》;重小学,以 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解《易》;贯通群书,纳入多学科以解《易》;追求古义,改易经文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周易述》 汉易 象数 训诂 古义
下载PDF
论惠栋易学中采用的“逻辑化”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朝晖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9,共5页
惠栋在易学研究中采用了一些"逻辑化"的研究方法,虽不是严格逻辑学意义上的,但与传统方法相比,逻辑性确实要强烈一些。这些方法主要包括"逻辑化"的叙事方式、"概念化"的注解方式、"归纳化"的... 惠栋在易学研究中采用了一些"逻辑化"的研究方法,虽不是严格逻辑学意义上的,但与传统方法相比,逻辑性确实要强烈一些。这些方法主要包括"逻辑化"的叙事方式、"概念化"的注解方式、"归纳化"的研究方式、"演绎化"的推理方式和"语法化"的分析方式。尽管如此,惠栋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中国传统的经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易学 逻辑化
下载PDF
惠栋荀学思想刍议——以《荀子微言》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应宪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4,共7页
惠栋是乾嘉汉学吴派宗主,经学熟洽,著述等身。《荀子微言》是他的一部重要荀学著作,也是汉学家专治《荀子》的肇始之作。惠栋节选《荀子》篇章,作案语阐述微言。他以《易》理解《荀》义,以“绘事后素”释“礼后”,由“尊儒”论重“师法... 惠栋是乾嘉汉学吴派宗主,经学熟洽,著述等身。《荀子微言》是他的一部重要荀学著作,也是汉学家专治《荀子》的肇始之作。惠栋节选《荀子》篇章,作案语阐述微言。他以《易》理解《荀》义,以“绘事后素”释“礼后”,由“尊儒”论重“师法”,由辨“危、微、精、一”以驳程朱,均透露出松崖的学术旨趣,体现了《荀子微言》真正“微言”之所在。在《松崖笔记》、《九目翟斋笔记》、《易微言》、《九经古义》等著作中,惠栋多处论及《荀子》,反映其“尊荀”思想。在清代中叶的荀学复兴运动中,惠栋占有重要一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荀子微言 荀学复兴
下载PDF
惠栋与汉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墨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06,共5页
惠栋在继承家学的同时 ,明确地倡扬汉学宗旨 ,积极反对宋学 ,转而研究遗存的汉代学说 ,惠栋也因此完成了研究范式的转换。他的追随者们将他的方法又运用到其他领域 ,成为“吴派”。由惠栋及其弟子们立“汉学”这一名目以后 ,才真正地出... 惠栋在继承家学的同时 ,明确地倡扬汉学宗旨 ,积极反对宋学 ,转而研究遗存的汉代学说 ,惠栋也因此完成了研究范式的转换。他的追随者们将他的方法又运用到其他领域 ,成为“吴派”。由惠栋及其弟子们立“汉学”这一名目以后 ,才真正地出现了乾嘉式专守汉学的考据学研究——虽然乾嘉学术远不是“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汉学 吴派
下载PDF
惠栋微言荀子蠡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永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18,共6页
惠栋喜微言主要是因为满清的文化高压,微言荀子乃是为探究"礼"背后的义理根据,以期典章制度的革故鼎新。惠栋微言荀子的大意有三:第一,指出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实际上渊源于荀子;第二,调和孟荀;第三,荀子的"... 惠栋喜微言主要是因为满清的文化高压,微言荀子乃是为探究"礼"背后的义理根据,以期典章制度的革故鼎新。惠栋微言荀子的大意有三:第一,指出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实际上渊源于荀子;第二,调和孟荀;第三,荀子的"礼学"渊源于子夏"礼后"之说,乃孔门真传。惠栋微言荀子极大地推动了清代中叶的荀学复兴,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给出官方结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重新研究和评估《荀子》扫清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微言 荀子
下载PDF
略论惠栋重构汉学的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朝晖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8-51,共4页
惠栋重构汉学的真实目的并非是为了简单的反宋复汉,而是为了揭示圣人的微言大义。正因为如此,惠栋运用了两种新的方法重构汉学,即“逻辑化的叙事方式”与“概念化的注解方式”,这两种方法实际也是整个朴学能够蔚为一大学术潮流的基础。
关键词 惠栋 汉学 重构方法 逻辑化的叙事方式 概念化的注解方式
下载PDF
清代今文经学兴起考——以惠栋、戴震、张惠言为中心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运君 《船山学刊》 2005年第4期130-132,共3页
本文从学术内在发展理路出发,通过对清代早期易学与公羊学、古文学者与今文学者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将今文经学的发端追溯到惠栋、戴震等古文学者,从而揭示出清代今文经学不仅是政治刺激的结果,同时也是学术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今文经学 清代 惠栋 戴震 张惠言 逻辑发展 公羊学 学者 学术
下载PDF
论惠栋易学的用证原则——兼驳梁启超对惠栋的学术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朝晖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0-43,共4页
惠栋将"事不师古,即为杜撰"与"自我作古,不可以训"作为用证原则,强调了证据的同时性与真实性。惠栋并非主张"凡古必真,凡汉皆好",他判断证据的真实标准就是合不合乎经书本义。
关键词 惠栋 用证原则 同时性 真实性
下载PDF
简论惠栋标帜“汉学”的易学特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居渊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56,共8页
论文分"崇尚汉易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批评图书易学"种"学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四部分,论述了乾嘉著名易学大师惠栋的易学研究。论文指出:一、惠栋研究《周易》,重视汉易的家法,融通汉易师法... 论文分"崇尚汉易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批评图书易学"种"学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四部分,论述了乾嘉著名易学大师惠栋的易学研究。论文指出:一、惠栋研究《周易》,重视汉易的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提倡复归汉代的象数易学,体现了他对传统易学的继承与超越;二、作为经学大师,惠栋企图借鉴汉代象数易学理论来指导易学研究,既是他诠释易学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象数易学的生命;三、惠栋梳理汉易各家源流、勾勒其象数学特点,祛除宋儒图书易学中的臆说的流弊,成为清代易学研究的一个成功典范,具有转变当时学风与确立十八世纪经学研究方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汉易 象数 家法师法 图书易
下载PDF
惠栋《易汉学》的卦气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韦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7,共6页
由于惠栋极力推崇汉易,故其《易汉学》中有关汉易卦气学的考述在文献资料的取舍上有明显的倾向性,且对汉人的有些说法也缺少应有的分析鉴别,这对后人认识有关汉易卦气学的一些问题还是有负面影响的。
关键词 惠栋 易汉学 汉易 卦气
下载PDF
论惠栋易学的思想特点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朝晖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72,共8页
惠栋通过易学建立的朴学范型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他将传统的经学考据发展成自觉的证明学说,完成了朴学的知识性转向;他将汉易的象数之学综合成更加完整的象化模型,优化了建立在行为理性之上的传统易学范本;他还提出兼两说与既济说,发挥... 惠栋通过易学建立的朴学范型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他将传统的经学考据发展成自觉的证明学说,完成了朴学的知识性转向;他将汉易的象数之学综合成更加完整的象化模型,优化了建立在行为理性之上的传统易学范本;他还提出兼两说与既济说,发挥出一套理情成善的礼治理论,将宋儒的天理重新解释成具体的个体性的分理,奠定了清代哲学走向个体化与制度化的思想方向的基础。因此,从近代哲学的演化趋势来看,可以将惠栋的朴学范型看成是心性哲学与理性哲学融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易学 知识性 象化模型 情理哲学 有限理性
下载PDF
惠栋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钱慧真 《殷都学刊》 2009年第4期59-65,共7页
惠栋作为清代汉学研究的宗师,乾嘉考据学的奠基人,从其诞生至今三百多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兴趣。依据学术界对其研究的程度,我们可以将惠栋研究的情况分为活跃期、沉寂期、繁荣期三个时期,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 惠栋作为清代汉学研究的宗师,乾嘉考据学的奠基人,从其诞生至今三百多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兴趣。依据学术界对其研究的程度,我们可以将惠栋研究的情况分为活跃期、沉寂期、繁荣期三个时期,在每个时期都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还存有不少薄弱环节,我们要敦励不倦继续探研,又要斩棘披荆开辟新径,确立惠栋在清代经学史、思想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栋 研究成果 述评
下载PDF
论惠栋的循“理”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朝晖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4,112,共4页
惠栋认为,所谓理是人生活世界中本有的"伦理"。它本于天道,是万物具有的分理,是具体的个体的理,它与后世所讲的理性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人完整的情性,也是礼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 惠栋
下载PDF
惠栋《九经古义》的训释特点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炜 孙霞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0-185,F0003,共7页
惠栋乃乾嘉学派吴派的领军人物,《九经古义》则是其研治群经的代表作,对惠氏汉学思想的形成极为关键。全书以“古义”为著述形式,解经往往先从古训开始,后才有群经注疏,治经途径则是从文字、音韵、训诂入手。该书的训释特点体现在:(一)... 惠栋乃乾嘉学派吴派的领军人物,《九经古义》则是其研治群经的代表作,对惠氏汉学思想的形成极为关键。全书以“古义”为著述形式,解经往往先从古训开始,后才有群经注疏,治经途径则是从文字、音韵、训诂入手。该书的训释特点体现在:(一)广泛援引古训以考其源;(二)识字审音以通经传文意;(三)注重典章礼制以辨明经义;(四)校改原文以追求古义。《九经古义》的训诂学成就斐然,但也存在一些瑕疵:(一)凡古必真,有时难免疏于考辨;(二)征引赅广,往往导致博而不精;(三)疏于古音,有时也会望文生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派-吴派 惠栋 《九经古义》 训释特点 存在问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