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讼与惧讼:清代州县司法的一个悖论解释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晓耕 沈玮玮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89,共5页
以州县自理案件为视角来讨论清代诉讼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进路。通过考察清代州县自理案件的参与者(诉讼两方、作为诉讼帮助人的讼师和司法官员)的诉讼心态和策略选择,可以发现州县自理案件参与者的心态和行为存在一种"健讼"和&q... 以州县自理案件为视角来讨论清代诉讼文化是一个很好的进路。通过考察清代州县自理案件的参与者(诉讼两方、作为诉讼帮助人的讼师和司法官员)的诉讼心态和策略选择,可以发现州县自理案件参与者的心态和行为存在一种"健讼"和"惧讼"的悖论式决策博弈过程,这是构成清代健讼风气乃至司法文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司法 州县自理案件 惧讼 悖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诉讼观念探析——从比较法律文化的角度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春丽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法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要求,中国的法治建设,已成为国人关注的政治法律问题。所谓诉讼观念,是指人们关于诉讼制度和诉讼现象的认识、定位和价值判断,以及当发生诉讼时运用诉讼来解决纠纷的期望值。诉讼观念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 法治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要求,中国的法治建设,已成为国人关注的政治法律问题。所谓诉讼观念,是指人们关于诉讼制度和诉讼现象的认识、定位和价值判断,以及当发生诉讼时运用诉讼来解决纠纷的期望值。诉讼观念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受到政治、文化、法律、传统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与西方的"法理文化"迥异的是受中国的"礼治文化"影响,中国传统的厌讼和惧讼的产生自有其深刻的思想、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无讼"成为传统诉讼观念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诉观念 惧讼 法治
下载PDF
从明清小说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被引量:29
3
作者 徐忠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56-64,共9页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已为学者所公认。本文试图从明清小说资料角度,探讨中国人的诉讼观念。本文着重指出:过去法史学界一般断言的中国人“无讼”观念,实质上主要反映了官方与士人阶层代表的文化大传统的法律追求和理想;“...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已为学者所公认。本文试图从明清小说资料角度,探讨中国人的诉讼观念。本文着重指出:过去法史学界一般断言的中国人“无讼”观念,实质上主要反映了官方与士人阶层代表的文化大传统的法律追求和理想;“厌讼”、“惧讼”观念,则主要体现了大众百姓代表的文化小传统的诉讼意识,并以明清小说资料揭示了这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中国人 惧讼
下载PDF
《阅微草堂笔记》法律思想探析
4
作者 高金 《科学.经济.社会》 201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阅微草堂笔记》法律故事展现了忠君报国、恪尽职守、廉洁从善、管好吏属的吏治理想与自私自利、污吏横行、结党舞弊、心智迷失的吏治问题的矛盾与困惑;描绘了官欲无讼而采取礼教德化、歧视讼师、重义轻利措施,民众惧讼是因诉讼隐患、... 《阅微草堂笔记》法律故事展现了忠君报国、恪尽职守、廉洁从善、管好吏属的吏治理想与自私自利、污吏横行、结党舞弊、心智迷失的吏治问题的矛盾与困惑;描绘了官欲无讼而采取礼教德化、歧视讼师、重义轻利措施,民众惧讼是因诉讼隐患、司法无力、酷虐侵利等因素;对比了阳世与阴间司法,畅谈阳世司法陷入疑案难理,公平难衡困局之时,阴间司法却明察严断,公正合理。这些故事,是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理解纪昀法律思想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吏治 惧讼 阳世司法 阴间司法
下载PDF
道教劝善书中的“无讼”观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谋寅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8,共6页
道教劝善书视争讼、唆讼为逆"道"之恶行,并借助各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及道教"神灵赏罚,流及子孙"的报应论来宣扬息讼之善、兴讼之害。道教劝善书深刻型塑了民众的法律意识,为"无讼"观注入了宗教性因素。
关键词 道教劝善书 道教报应论 惧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