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曼殊:《惨世界》的译作者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富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惨世界》的译作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其译作者的认定,学术界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陈独秀回忆的分析和翻译底本的探究,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惨世界》是苏曼殊译作的,而陈独秀只是在词句上对译作作了润饰工作;通过对《惨世界》与... 《惨世界》的译作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其译作者的认定,学术界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陈独秀回忆的分析和翻译底本的探究,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惨世界》是苏曼殊译作的,而陈独秀只是在词句上对译作作了润饰工作;通过对《惨世界》与苏曼殊的其他作品的用语比照以及《惨世界》中一些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句子的重复出现比照的分析研究,我们更能充分证实《惨世界》一至十四回均是苏曼殊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作者 苏曼殊 世界》
下载PDF
“帅惨了”组合的形成动因与语用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言军 《语文知识》 2013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网络这一动态语料库中,形容词"惨"演变出了新的用法,构成"帅惨了"类组合,用以说明感情色彩为褒义词语的极高程度。本文对这种新用法的形成动因及语用特点作了描写分析,并认为可以把这种组合中的"惨"看... 在网络这一动态语料库中,形容词"惨"演变出了新的用法,构成"帅惨了"类组合,用以说明感情色彩为褒义词语的极高程度。本文对这种新用法的形成动因及语用特点作了描写分析,并认为可以把这种组合中的"惨"看作是一个非典型的程度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 形成动因 语用特点
下载PDF
乡村风景中的亲密关系、乡村政治与战争隐喻——许杰《惨雾》释读
3
作者 李国华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85,共7页
许杰1924年的小说《惨雾》历来被当作乡土小说来理解,但实际上是“非战文学”,其中有“一战”背景下的反战思潮的影响,作者非战的意图先在地使得小说中的风景成为一种战争隐喻。相应地,小说中的亲密关系和乡村政治描写都显得现实主义和... 许杰1924年的小说《惨雾》历来被当作乡土小说来理解,但实际上是“非战文学”,其中有“一战”背景下的反战思潮的影响,作者非战的意图先在地使得小说中的风景成为一种战争隐喻。相应地,小说中的亲密关系和乡村政治描写都显得现实主义和人类学的成色不足,反而显现出浪漫和颓废的色彩。小说的基本艺术特点和细节上的设置,在“非战文学”的意义上都可以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杰《雾》 非战文学 风景 亲密关系 乡村政治
下载PDF
论意识形态对苏曼殊翻译《悲惨世界》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肖赛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104-105,共2页
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他对原著进行了大量删节,并篡改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译作不忠实,称不上是好的译文。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他对原文进行改写的深刻原因,说明... 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他对原著进行了大量删节,并篡改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译作不忠实,称不上是好的译文。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他对原文进行改写的深刻原因,说明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世界》 意识形态 赞助人
下载PDF
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看苏曼殊《惨世界》的翻译动机和策略
5
作者 伍丽云 张汩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其核心概念"场域"、"惯习"入手,分析清末民初翻译家苏曼殊汉译《悲惨世界》的动机和策略,指出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其个人的个性及价值观促使了译作《... 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其核心概念"场域"、"惯习"入手,分析清末民初翻译家苏曼殊汉译《悲惨世界》的动机和策略,指出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其个人的个性及价值观促使了译作《惨世界》的诞生,并影响了该译作的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社会理论 场域 惯习 苏曼殊 世界》
下载PDF
亨利·詹姆斯《悲惨的缪斯》中的单一神话演变模式
6
作者 刘萍萍 王跃洪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66-369,共4页
运用诺斯罗普·弗莱的神话演变理论对亨利·詹姆斯的中期作品《悲惨的缪斯》进行了探讨,发现其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单一神话的演变过程相吻合,《悲惨的缪斯》中神话与唯美主义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詹姆斯对唯美主义的探索,这是詹姆斯... 运用诺斯罗普·弗莱的神话演变理论对亨利·詹姆斯的中期作品《悲惨的缪斯》进行了探讨,发现其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单一神话的演变过程相吻合,《悲惨的缪斯》中神话与唯美主义的完美结合体现了詹姆斯对唯美主义的探索,这是詹姆斯在文学创作上的又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悲的缪斯》 单一神话演变模式 唯美主义
下载PDF
日本最初原创现代侦探小说的中文译介——《无惨》翻译的文本研究
7
作者 陈爱阳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年第3期77-85,共9页
晚清翻译日文作品方面,冷血(陈景韩)做了大量工作。而他译自日本作家黑岩泪香原作《无惨》的《侦探谈三》,是其时侦探小说译本中的力作。《无惨》本是日本原创的最早一部具有现代侦探小说特色的作品。冷血翻译该书,从结构到行文,... 晚清翻译日文作品方面,冷血(陈景韩)做了大量工作。而他译自日本作家黑岩泪香原作《无惨》的《侦探谈三》,是其时侦探小说译本中的力作。《无惨》本是日本原创的最早一部具有现代侦探小说特色的作品。冷血翻译该书,从结构到行文,虽颇尊重原著,但也有若干基于中国文化语境及社会状况的细节变化。特别是通过他在翻译过程中自主添加的“批解”、“疑难例”等内容,更能够显示晚清时期对于外国现代侦探小说独具本土特色的接受方式。本文即试图借这一文学个案,对具有近代化色彩的侦探小说类型的移植加以细致的文本分析.进行足够贴近的、聚焦式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现代侦探小说 《无 翻译
下载PDF
从《惨世界》看苏曼殊翻译选材的动机
8
作者 谢颖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7,12,共4页
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本文从动机论出发,从内在要求、外在诱因、中介调节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苏曼殊为什么选择《惨世界》作为自己翻译的初次体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 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本文从动机论出发,从内在要求、外在诱因、中介调节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苏曼殊为什么选择《惨世界》作为自己翻译的初次体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翻译动机对译者的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 苏曼殊 世界》
下载PDF
从诗学角度看苏曼殊译作《惨世界》
9
作者 肖赛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3-25,共3页
苏曼殊,清末民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画家、僧人和革命家。他于1903年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对比苏曼殊的译作和雨果的原著,发现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什么译作和原作有如此大的区别?本文试用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 苏曼殊,清末民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画家、僧人和革命家。他于1903年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对比苏曼殊的译作和雨果的原著,发现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什么译作和原作有如此大的区别?本文试用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从诗学角度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世界》 诗学
下载PDF
“惨”字的虚化、泛化过程及其应用
10
作者 王利霞 《丝路视野》 2017年第15期78-78,共1页
“惨”在现代汉语中可以作为形容词和副词用,本文描述了“惨”实词虚化以及泛化的过程,以及作为程度副词的“惨”的用法。
关键词 虚化 泛化
下载PDF
悲惨的一幕
11
作者 黄亲亲 《快乐作文(中年级版)》 2009年第4期11-11,共1页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卡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慢慢地睁开眼睛,看到了悲惨的一幕——一只小家燕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翅膀无力地扇动着,爪子在... 星期六的傍晚,天阴沉沉的,几只家燕在马路上无忧无虑地嬉戏着。突然,一辆大卡车呼啸而过,我的心一紧,禁不住闭上了眼睛……我慢慢地睁开眼睛,看到了悲惨的一幕——一只小家燕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翅膀无力地扇动着,爪子在风中微微地颤抖,嘴巴一张一合,仿佛在无助地呼喊着:“妈妈,救救我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作文 语文教学 《悲的一幕》 黄亲亲
下载PDF
非典之后,孩子们可惨了
12
作者 王安 《科学投资》 2003年第6期114-114,共1页
眼见着北京非典疫情日渐缓和,但6月30日也越来越近了。那时候,会有多少民工子弟失学?孩子们可惨了,社会可是落下毛病了。
关键词 《非典之后 孩子们可了》 王安 随笔 文学作品
下载PDF
新马华侨对1931年大水灾的筹赈与影响
13
作者 陈岩 尹建龙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1931年国内大水灾波及16个省份,造成极大伤亡及损失。此次水灾在新马华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新马华侨建立起各救济祖国筹赈会,通过开展游艺筹赈、直接捐款捐物、劝捐劝卖等活动以赈济祖国水灾。新马华侨捐赠大量钱财与救援物资,此举不... 1931年国内大水灾波及16个省份,造成极大伤亡及损失。此次水灾在新马华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新马华侨建立起各救济祖国筹赈会,通过开展游艺筹赈、直接捐款捐物、劝捐劝卖等活动以赈济祖国水灾。新马华侨捐赠大量钱财与救援物资,此举不仅给祖国水灾救济注入一剂强心剂,展现新马华侨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且改善了外国人对新马华侨不团结的轻视态度,对华侨内部社会团结起到重要作用,并为后续九一八事变反日救国运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华侨 1931年大水灾 筹赈 星洲华侨救赈中国灾筹赈会
下载PDF
掺杂Fe^(3+)的TiO_2薄膜电极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霍莉 丁克强 +1 位作者 王庆飞 童汝亭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5年第2期69-72,77,共5页
适量Fe^(3+)掺杂可以提高TiO2薄膜电极的光催化氧化活性。采用交流阻抗谱、平带电势等方法研究了掺杂Fe^(3+)的纳米TiO_2薄膜电极的表面结构特征及其催化性能,为其光电转换机理提供了电化学依据。
关键词 Fe^3+ TiO2薄膜电极 光催化氧化 交流阻抗 平带电势 空穴密度
下载PDF
掺杂了插层2-巯基苯并咪唑Zn/Al层状双氢氧化物自修复涂层的耐蚀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柳彦梅 张存良 陈哲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02-607,共6页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出了插层2-巯基苯并咪唑(MBI)的Zn/Al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MBI)LDHs),采用电化学阻抗和人工划痕研究了掺杂了Zn-Al(MBI)LDHs涂层的自修复性能和耐蚀性。结果表明:缓蚀剂MBI分子结构中的苯环平面平行或略有倾斜地置于...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出了插层2-巯基苯并咪唑(MBI)的Zn/Al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MBI)LDHs),采用电化学阻抗和人工划痕研究了掺杂了Zn-Al(MBI)LDHs涂层的自修复性能和耐蚀性。结果表明:缓蚀剂MBI分子结构中的苯环平面平行或略有倾斜地置于LDHs的层间;所制备的LDHs实现了MBI的自主释放,同时吸收氯离子;与未掺杂Zn-Al(MBI)LDHs涂层相比,掺杂Zn-Al(MBI)LDHs的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蚀性,这应归功于从Zn-Al(MBI)LDHs释放出来的缓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自修复涂层 缓蚀剂
下载PDF
论张爱玲小说的雨意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庄超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7-83,共7页
张爱玲小说大量运用雨意象,其小说的雨意象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学雨意象的原型意义,又具有个性特征:把古代文学中雨意象所表现的悲愁感情和男欢女爱两大内容整合起来,寓示了女性愁惨的情欲;雨意象与人物的遭际命运交浃浑融,揭示了人生苍凉... 张爱玲小说大量运用雨意象,其小说的雨意象承袭了中国古代文学雨意象的原型意义,又具有个性特征:把古代文学中雨意象所表现的悲愁感情和男欢女爱两大内容整合起来,寓示了女性愁惨的情欲;雨意象与人物的遭际命运交浃浑融,揭示了人生苍凉的小说主旨;雨意象自身所具有的凄凉阴郁况味与小说所蕴含的感情和思想构成和谐的整体,从一个侧面造就小说荒凉的美学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雨意象 的情欲 苍凉的人生 荒凉的风格
下载PDF
色素性荨麻疹1例
17
作者 王曙霞 徐素琴 丁政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荨麻 色素性
下载PDF
《琵琶行》美感之欣赏
18
作者 连进 《职业技术》 2007年第8期164-164,共1页
美感是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感动,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对美的认识、欣赏与评价。白居易在《琵琶行》
关键词 《琵琶行》 怡情 诗人情感 惨别 情感寄托 听觉形象 江州司马 茫茫人海 忠君爱国 偶然相遇
下载PDF
许杰乡土文学的审美意蕴
19
作者 张艺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9-83,共5页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许杰年仅弱冠,即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处女作——《惨雾》。《惨雾》的成就,不仅使他跻身于文学研究会,而且蜚声中国文坛。从此,他燃烧着一股旺盛的创作欲,进入了创作的青春期。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许杰年仅弱冠,即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处女作——《惨雾》。《惨雾》的成就,不仅使他跻身于文学研究会,而且蜚声中国文坛。从此,他燃烧着一股旺盛的创作欲,进入了创作的青春期。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高度评价许杰“是个生产丰富的作家。……他最初的两年光景,一气里给了我们十多篇农村生活的小说……在那时候,他是成绩最多的描写农民生活的作家。” 许杰的乡土小说,没有正面描写农民风起云涌的反霸斗争,也没有辛辣讽刺农村中那伙吸血鬼的凶残鄙俗。但是,许杰以堆以压抑的乡愁心绪,“用了更繁杂的人物和动作把农村生活的另一面给我们看”。我们从他所描绘的乡土风俗画中,看到了彼时他家乡天台农村的械斗、愚昧、落后、觉醒和抗争等情景。许杰有关农村生活的十多篇小说之所以为人们称之谓“乡土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学 许杰 雾》 农村小说 农村生活 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 地方色彩 题材 审美
下载PDF
造化的节律:山水画论中的“四时”
20
作者 张晶 《中国书画》 2014年第8期73-73,共1页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本是大自然永无停息的运转。在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关于"四时"景象描述,斑斑可见。然而,有关"四时"的论述并非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模写,而是人的心灵在自然物象召唤下的情感曲线的呈现。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本是大自然永无停息的运转。在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关于"四时"景象描述,斑斑可见。然而,有关"四时"的论述并非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模写,而是人的心灵在自然物象召唤下的情感曲线的呈现。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物色》一篇中所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是刘勰所凝聚炼成的一个审美范畴,指由于四时变化而带来的自然物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曲线 自然物象 四季轮回 阴阳 文艺理论 情以物迁 画论 审美范畴 萧绎 韩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