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空急流形成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重力波的惯性不稳定 被引量:17
1
作者 林永辉 廖清海 王鹏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378,共5页
当斜压大气在高空急流轴附近满足条件 f(f- u/y) <0时 ,非地转运动激发出的重力惯性波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时 ,斜压大气的地转适应过程无法实现 ,非热成风和垂直环流之间将发生正反馈作用 ,负的非热成风将激发并加强南部上升... 当斜压大气在高空急流轴附近满足条件 f(f- u/y) <0时 ,非地转运动激发出的重力惯性波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时 ,斜压大气的地转适应过程无法实现 ,非热成风和垂直环流之间将发生正反馈作用 ,负的非热成风将激发并加强南部上升北部下沉的垂直环流 ,垂直上升流的加强将导致低层低压系统的发展和低层流场的辐合 ,使得低层低压系统南侧的气压梯度力增大 ,结果在辐合区南侧形成低空急流。此外 ,非热成风的分布对垂直环流和低空急流的形成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重力波 惯性不稳定 地转偏差 非地转运动
下载PDF
潜热和惯性不稳定与气旋爆发性发展关系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大梅 丁治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4-800,共7页
利用PSU/NCAR MM5模式对1981年12月19日20时—21日20时一次太平洋西部气旋强烈爆发过程进行干过程和控制过程对比数值模拟试验,得出:潜热释放使对流层顶和等温面抬高,气流在高层上升冷却形成扰动槽,其适应过程使高层出现惯性不稳定。惯... 利用PSU/NCAR MM5模式对1981年12月19日20时—21日20时一次太平洋西部气旋强烈爆发过程进行干过程和控制过程对比数值模拟试验,得出:潜热释放使对流层顶和等温面抬高,气流在高层上升冷却形成扰动槽,其适应过程使高层出现惯性不稳定。惯性不稳定总是伴随强惯性稳定区存在,两者产生的加速度场可形成高层辐合、辐散引起气旋加强以及降水加大,降水加强又使潜热进一步加大和扰动槽加强,从而导致惯性不稳定加剧。这种正反馈的过程有利于气旋的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释放 惯性不稳定 爆发性气旋 扰动槽 数值试验
下载PDF
惯性不稳定及其扰动流场的雏形
3
作者 仪垂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27-28,共2页
采用线性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惯性不稳定引起扰动的解。它所刻画的流场的结构与切变线的流场的结构一致。
关键词 大气 惯性不稳定 扰动 流场 切变线
下载PDF
重力惯性波及其不稳定——急流附近飞机颠簸产生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子良 黄仪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59-865,共7页
基于不可压缩流体运动方程组研究了急流附近重力惯性波及其不稳定,结合飞机风速变化方程,分析指出重力波失稳破碎为湍流是飞机颠簸产生的可能机制。斜压大气在急流轴北侧气旋切变区是惯性稳定的,当满足条件σ=f[f-/y]+N2m2/n2<... 基于不可压缩流体运动方程组研究了急流附近重力惯性波及其不稳定,结合飞机风速变化方程,分析指出重力波失稳破碎为湍流是飞机颠簸产生的可能机制。斜压大气在急流轴北侧气旋切变区是惯性稳定的,当满足条件σ=f[f-/y]+N2m2/n2<0时,由于天气尺度对流不稳定发展而引起重力惯性波不稳定破碎为湍流,可能是急流北侧气旋切变区对流性天气引起飞机颠簸产生的一种机制。但是在急流轴南侧反气旋切变区是惯性不稳定的,当满足条件σ=f[f-/y]+N2m2/n2<0时,可能由于惯性不稳定的作用,急流重力波不稳定发展破碎为湍流,可能是急流南侧反气旋气流中晴空湍流和飞机颠簸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机制。揭示了急流附近晴空湍流和飞机颠簸产生的物理本质,有利于增强航空飞行颠簸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流重力波 惯性不稳定 对流不稳定 飞机颠簸 晴空湍流
下载PDF
2003年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端禹 丁治英 +1 位作者 张兴强 徐海明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6-532,共7页
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 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这两类暴雨高层多具有强惯性不稳定,降水相对较大;第3、第4类暴雨是稳定性降雨,高层一般不具备惯性不稳定,雨量一般较小。高层的惯性不稳定对降水的加强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湿位涡 湿对称不稳定 惯性不稳定
下载PDF
华南前汛期锋面对流系统与暖区对流系统的个例分析与对比研究 被引量:42
6
作者 张晓惠 倪允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在2005年6月20日的一次华南暴雨过程中,影响两广地区局地强降水的两个主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初步分析断定,影响广西局地强降水的MCS1为锋面云团,而影响广东局地强降水的MCS2为暖性云团。通过对二者进行对流强度... 在2005年6月20日的一次华南暴雨过程中,影响两广地区局地强降水的两个主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在性质上有很大不同,初步分析断定,影响广西局地强降水的MCS1为锋面云团,而影响广东局地强降水的MCS2为暖性云团。通过对二者进行对流强度、维持机制以及湿位涡结构的比较分析发现,锋面对流系统MCSl与暖区对流系统MCS2的对流上升速度都很大,引起的局地降水量也相差不多。由于二者存在水汽条件的差异,因此不能排除微小差异主要是由水汽条件直接导致的,无法就此得出它们的对流强度强弱的比较结果;同时,对二者成熟阶段维持机制的对比分析得到,具有锋面特征的MCS1,中高层有很强的偏北气流进入,在对流区是以对流对称不稳定机制来维持对流运动的;而具有非锋面结构的MCS2由于没有偏北气流的进入,加上水汽条件充沛,主要由湿对流不稳定机制来维持对流运动。另外,湿位涡(MPV)结构的对比分析中得到如下结论:在V_(MP)的结构上,二者均表现出中低层潜在对称不稳定结构特征;在V_(MP1)的结构上,锋面对流系统MCS1表现出南北气流相互作用的特征,而暖区对流系统MCS2表现出高低空气流相互作用的特征;最后,在V_(MP2)的结构上,MCS1反映了对流区南北两侧高低空急流的作用,而MCS2则反映了对流区内中高层干冷空气下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中尺度对流系统 对流不稳定 惯性不稳定 对流对称不稳定 湿位涡
下载PDF
2003年一次梅雨大暴雨成因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端禹 丁治英 王丛梅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7-832,共6页
运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对2003年梅雨期一次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在降雨模拟基本正确的基础上分析暴雨发生原因。结果表明:该次梅雨大暴雨属于切变类暴雨,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区、高层有惯性不稳定活动,暴雨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 运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对2003年梅雨期一次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在降雨模拟基本正确的基础上分析暴雨发生原因。结果表明:该次梅雨大暴雨属于切变类暴雨,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区、高层有惯性不稳定活动,暴雨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高空急流的右前方。暴雨中心物理量要素的时间—高度演变显示: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深厚的上升运动,等相当位温线抬升,湿位涡及其正、斜压分量3者负值加大均有利于降雨加强;暴雨减弱阶段,这些要素一般向相反方向转变。该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中尺度时、空特点,大暴雨的发生与高层惯性不稳定和低层对流不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暴雨 模拟分析 对流不稳定 惯性不稳定
下载PDF
一次南海高空晴空颠簸事件的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林 黄超凡 +2 位作者 钟中 曾仕华 王明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0-576,共7页
采用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一次发生于南海高空越洋航线上的晴空颠簸(CAT)事件开展同化AMDAR资料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副热带高空急流与本次CAT的发生关系。通过对飞机航线上CAT发生时刻附近水平和垂直风场、气压场、... 采用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一次发生于南海高空越洋航线上的晴空颠簸(CAT)事件开展同化AMDAR资料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副热带高空急流与本次CAT的发生关系。通过对飞机航线上CAT发生时刻附近水平和垂直风场、气压场、温度场的模拟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南海高空越洋航线上的CAT位置及周边区域存在明显的大气重力波活动;(2)影响此次CAT的大气重力波主要来源于副热带高空急流及非地转平衡;(3)急流区以及非地转平衡激发的大气重力波经过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通过扰动局地大气环境达到Kelvin-Helmholtz不稳定和急流南侧反气旋气流的惯性不稳定的两种机制使波形破碎,从而形成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空颠簸 WRF模式 高空急流 Kelvin-Helmholtz不稳定 惯性不稳定
下载PDF
Roles of forced and inertially unstable convection development in the onset proces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 被引量:5
9
作者 WU GuoXiong LIU BoQ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1438-1451,共14页
The NCEP/NCAR R1 reanalysis data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orced and inertial instabilit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e Arabian Sea on the onset proces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ISM),and to reveal... The NCEP/NCAR R1 reanalysis data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forced and inertial instability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e Arabian Sea on the onset process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ISM),and to reveal the important role of zonal advection of zonal geostrophic momentum played in the forced unstable convection.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ISM onset the zero absolute vorticity contour(??=0)shifts northward due to the strong cross-equatorial pressure gradien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southern Arabian Sea.Thus a region with negative absolute vorticity is generated near the equator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manifesting the evident free inertial instability.When a southerly passes through this region,under the influence of friction a lower convergence that facilitates the convection flourishing at the lower latitudes appears to the north of zero absolute vorticity contour.However,owing to such a traditional inertial instability,the convection is confined near the equator which does not have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ISM onset.On the contrary in the region to the north of the zero absolute vorticity contour and to the south of the low pressure center near the surface,although the atmosphere there is inertially stable,the lower westerly jet can develop and bring on the apparent zonal advection of zonal geostrophic momentum.Both theoretical study and diagnosing analysis present that such a zonal advection of geostrophic momentum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zonal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meridional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which induces a convergence center near and further north of the westerly jet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ver the southwestern coast of the Indian Peninsula,providing a favorable lower circulation for the ISM onset.It illustr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on over the Arabian Sea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is not only due to the frictional inertial instability but also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zonal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Moreover,before the ISM onset due to the eastward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Asian High(SAH)in the upper troposphere,high potential vorticity is transported to the region over the Arabian Sea.Then a local trumpet-shaped stream field is generated to cause the evident upper divergence-pumping effect which favors the ISM onset.When the upper divergence is vertically coupled with the lower convergence resulted from the aforementioned forced unstable convection development near the southwestern coast of Indian Peninsula,the atmospheric baroclinic unstable development is stimulated and the ISM onset is trigg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不稳定 印度夏季风 对流层 爆发过程 海陆热力差异 发病过程 对流不稳定 非对称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