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3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中日狗类惯用语
1
作者 丛金铭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1期521-525,共5页
中日惯用语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拥有隐藏在字面意思下的第二种含义即隐藏意,而动物又和我们息息相关,因此以几个较为代表的狗类惯用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狗类惯用语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概念整... 中日惯用语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拥有隐藏在字面意思下的第二种含义即隐藏意,而动物又和我们息息相关,因此以几个较为代表的狗类惯用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对狗类惯用语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概念整合网络的建构模式以及其中涉及到的隐喻、转喻的概念简单分析狗类惯用语如何从固有意变成我们众所周知的隐藏意,将其过程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希望也能有助于人们对概念整合理论在惯用语方面的运用提高一定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整合 惯用语 隐喻 转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维译本惯用语翻译分析——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2
作者 郭聪 阿步利孜·穆沙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30-34,共5页
惯用语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沉淀的结晶,是熟语的一种,它是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形式上既有以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三音节以上的格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阐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 惯用语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沉淀的结晶,是熟语的一种,它是一种习用的固定词组,形式上既有以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三音节以上的格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以下简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阐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治理方面所遵循的理念与方针,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书中出现了不少惯用语,该文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出现的惯用语汉维译本展开分析,对书中出现的惯用语进行分类、收集和整理,分析其翻译方法和技巧,旨在学习和研究政治文献及译本,为政治文献的翻译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维语 惯用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
下载PDF
基于习惯用语视角探讨英美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对比
3
作者 唐竹 《品位·经典》 2024年第1期57-59,88,共4页
习惯用语是语言中广泛使用的特殊表达方式,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者常常面临如何准确传达源语言习惯用语的难题。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英美文化差异与习惯用语视角,从词汇、历史文化两个方面,针对英美习惯用语问题进行横向对比,通过... 习惯用语是语言中广泛使用的特殊表达方式,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翻译者常常面临如何准确传达源语言习惯用语的难题。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基于英美文化差异与习惯用语视角,从词汇、历史文化两个方面,针对英美习惯用语问题进行横向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习惯用语翻译策略,以期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语 英美文学翻译 文化差异
下载PDF
浅议应用文写作的惯用语
4
作者 袁明 《教学与科技》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通过大量的应用文范例总结应用写作常见的惯用语。惯用语的运用使应用文写作文风朴实、简洁、清晰,更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色。
关键词 应用文 写作 惯用语 语言 单音节惯用语 双音节惯用语 句子惯用语 多音节惯用语 三音节惯用语
下载PDF
隐喻视角下的英语惯用语语块认知理据
5
作者 周荣 张艺文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7期74-76,共3页
概念隐喻与惯用语语块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研究。文章介绍了概念隐喻和惯用语语块的概念和定义。探讨了概念隐喻和惯用语语块在认知理据中的作用,概念隐喻与惯用语语块的关系,以及概念转喻和意象图示隐喻与惯用语语块的关系。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惯用语语块 认知
下载PDF
从认知角度看日语人体词惯用语的语义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宏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25,共5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惯用语的惯用意义与其构成要素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根据这种理据性,日语人体词惯用语可分为具有成分理据性的组合型惯用语和具有整体理据性的融合型惯用语。这两类惯用语因其语义结构不同,其解释... 认知语言学认为,惯用语的惯用意义与其构成要素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根据这种理据性,日语人体词惯用语可分为具有成分理据性的组合型惯用语和具有整体理据性的融合型惯用语。这两类惯用语因其语义结构不同,其解释模式也各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 人体词惯用语 组合型惯用语 融合型惯用语 解释模式
下载PDF
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的储存激活机制研究
7
作者 黄琳 卢梓堋 马利军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5-320,共6页
采用DRM范式通过替换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的中字和尾字,形成等价词来诱发错误记忆,探测惯用语字面义和比喻义之间的关联,尝试揭示其储存激活机制。结果发现,学习惯用语后会因语义/词汇激活扩散导致对应的等价词被激活而产生错误记忆。而学... 采用DRM范式通过替换汉语三字格惯用语的中字和尾字,形成等价词来诱发错误记忆,探测惯用语字面义和比喻义之间的关联,尝试揭示其储存激活机制。结果发现,学习惯用语后会因语义/词汇激活扩散导致对应的等价词被激活而产生错误记忆。而学习等价词后,惯用语的错认率更高,表明惯用语是字面义和比喻义同时加工,且比喻义会通过字面义相同的等价词间接激活,自动发生。研究结果支持惯用语理解的建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语 DRM范式 错误记忆 储存激活
下载PDF
浚县方言惯用语的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8
作者 李琳 《殷都学刊》 2023年第1期118-124,共7页
方言惯用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源远流长,保留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南浚县方言俗语志》中所收640条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在量化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浚县方言惯用语的特征,并揭示其文化内涵,不仅... 方言惯用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系统性,源远流长,保留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南浚县方言俗语志》中所收640条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在量化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浚县方言惯用语的特征,并揭示其文化内涵,不仅有利于浚县方言的保护和传承,而且可以为浚县历史文化研究和中原官话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浚县方言 惯用语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关于人体词汇“眼”的中日惯用语对比研究
9
作者 屈汶静 陈昌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5期30-35,共6页
认知语言学为研究关于人体词汇“眼”的中日惯用语的异同提供了新方法。通过“借喻”“隐喻与提喻的融合”两种认知过程,制作出汉语与日语的人体词汇“眼”的基本义和派生义的认知框架。基于“眼”的认知框架,对汉语与日语中关于人体词... 认知语言学为研究关于人体词汇“眼”的中日惯用语的异同提供了新方法。通过“借喻”“隐喻与提喻的融合”两种认知过程,制作出汉语与日语的人体词汇“眼”的基本义和派生义的认知框架。基于“眼”的认知框架,对汉语与日语中关于人体词汇“眼”的惯用语进行分类,阐述惯用语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按构成要素的意义对惯用语整体意义的贡献程度,将惯用语分为“融合型惯用语”和“组合型惯用语”,并结合中日社会文化背景与日常生活经验,对其异同进行分析,帮助学习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好地掌握关于人体词汇“眼”的中日惯用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语 语义扩展 认知框架 汉日对比
下载PDF
汉语植物惯用语隐喻转喻现象分析
10
作者 吕炳霞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根据惯用语中植物部与概念的映射关系,将303例汉语植物惯用语划分为隐喻类、转喻类和隐喻转喻结合类,其中隐喻类占比92.1%,转喻类占比5.78%,隐喻转喻结合类占比2.13%。研究表明,隐喻类植物惯用语远远多于转喻类的原因是植物惯用语语义... 根据惯用语中植物部与概念的映射关系,将303例汉语植物惯用语划分为隐喻类、转喻类和隐喻转喻结合类,其中隐喻类占比92.1%,转喻类占比5.78%,隐喻转喻结合类占比2.13%。研究表明,隐喻类植物惯用语远远多于转喻类的原因是植物惯用语语义引申的过程中,隐喻起的作用比转喻更大。隐喻涉及到两个域,可以根据某种相似性将植物域和许多其他认知域相联系。转喻只涉及一个认知域,主要作用是指称,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惯用语 植物
下载PDF
《红楼梦》惯用语的类别及其文化语言学考察
11
作者 何娇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1期213-215,共3页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书中的惯用语运用已是处于近现代汉语词汇的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对出现的惯用语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从其类别划分及语言文化两大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考察发现... 《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书中的惯用语运用已是处于近现代汉语词汇的过渡阶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对出现的惯用语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从其类别划分及语言文化两大方面进行探讨和论述。考察发现《红楼梦》中的惯用语来源类别以及其所体现的文化非常丰富,对了解当时的语言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特色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惯用语 类别 语言文化
下载PDF
从与耳有关的惯用语中探寻身体语言在日语中的作用
12
作者 黄国山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年第7期122-123,共2页
几乎所有的语言都会有与四肢五官有关的惯用语,这些与四肢五官有关的惯用语有的通过比喻,如:目に一丁字無し。比喻手不识丁。完全不识字。没文化。cast sheep’s eyes则表达抛媚眼,暗送秋波。目を三角にする:喻大怒。夸张型例子有:二階... 几乎所有的语言都会有与四肢五官有关的惯用语,这些与四肢五官有关的惯用语有的通过比喻,如:目に一丁字無し。比喻手不识丁。完全不识字。没文化。cast sheep’s eyes则表达抛媚眼,暗送秋波。目を三角にする:喻大怒。夸张型例子有:二階から目薬。楼上滴眼药,不见成效。远水救不了近火。典故型例子如:手を翻せば雲となり手を覆せば雨となる。出自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翻云覆雨。人情易变。手の舞い足の踏む所を知らず。出自《礼记·乐记》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手舞足蹈。欣喜雀跃。引申型的惯用语通过引申字﹑词的原义而产生新义。鼻摘み。原意为捂住鼻子躲避臭味。引申为讨人嫌。形容型的例子有:手のひらを返す:翻脸。一反常态。形容突然改变口气和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语 与四肢五官有关的惯用语 与“耳”有关的惯用语
下载PDF
从日本语能力测试谈惯用语教学 被引量:7
13
作者 秦礼君 曹珊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36,共3页
数量大、同素惯用语群多,是日语惯用语的重要特点。该特点在历年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中都有所体现。我国日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惯用语教学应扩大范围,增加与日本语能力测试中惯用语条目的对应比例,重视同素惯用语群的讲解。
关键词 日本语能力测试 惯用语 同素惯用语 日语教学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惯用语研究——兼与《中国惯用语大辞典》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利 任志婷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4-89,共6页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是目前最权威、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工具书。惯用语生动活泼是汉语口语中最重要的一类熟语,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以温端政主编的《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的惯用语为重要参照依据,整理出《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是目前最权威、最新的现代汉语词典工具书。惯用语生动活泼是汉语口语中最重要的一类熟语,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以温端政主编的《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的惯用语为重要参照依据,整理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所收录的惯用语共计575条,并分析其语义、语法、修辞等特点,旨在进一步分析惯用语的性质,同时为语文词典中惯用语的编纂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惯用语 《中国惯用语大辞典》
下载PDF
韩中惯用语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海静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3-76,共4页
中韩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惯用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在结构和意义等各方面两者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差异点,如何更好地讲授惯用语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惯用语 第三种意义 惯用语的类型 语源分析
下载PDF
对英语惯用语的追根溯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艳萍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年第5期11-12,共2页
熟知词源信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惯用语记忆方法。本文试从地域、历史、宗教、文学、风俗及价值观等角度探讨英语惯用语的来源,以期对惯用语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英语惯用语 惯用语来源 溯源
下载PDF
惯用语的理解:构造还是提取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佘贤君 王莉 +1 位作者 刘伟 张必隐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6-349,370,共5页
本研究通过两个视词启动实验,探讨汉语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机制。两个实验均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法。实验一的启动刺激是惯用语,目标刺激是解释惯用语比喻意义或字面意义的双字词;实验二的启动刺激是惯用语的前两个字,目标刺激是... 本研究通过两个视词启动实验,探讨汉语惯用语理解的心理机制。两个实验均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法。实验一的启动刺激是惯用语,目标刺激是解释惯用语比喻意义或字面意义的双字词;实验二的启动刺激是惯用语的前两个字,目标刺激是解释惯用语比喻意义的双字词。实验结果证明了惯用语是以节点的形式储存在心理词典中,惯用语的理解是一个构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 比哈意 字面意义 惯用语 理解
下载PDF
惯用语比喻意义理解的心理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佘贤君 吴建民 张必隐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8-368,362,共2页
关键词 惯用语 意思 比喻意义 不等值 字面意义 比喻性 词组 心理模型 应当 义理
下载PDF
惯用语理解的多种心理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利军 张静宇 张积家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3-559,共7页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 惯用语是比喻性表达的一种。对惯用语句法分析导致其字面意义的通达,对惯用语语义分析导致其比喻意义的通达,两种加工存在矛盾。针对这种矛盾,研究者提出惯用语理解的非建构观点、建构观点和关联理论假说。非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比喻意义的直接提取;建构观点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词素发挥重要作用;关联理论假说认为对惯用语的理解是寻求词素和整词最大程度的语义关联,以及语用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最优功效。大量研究表明,不能简单的将惯用语加工的心理机制纳入统一模型内,惯用语加工受到材料和语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惯用语理解遵循多种心理加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用语 非建构观点 建构观点 关联理论 思考
下载PDF
语义分解性在惯用语理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利军 张积家 杜凯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1-405,共15页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语义分解性的作用是惯用语理解机制争论的焦点。通过语义启动任务,探究了汉语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理解模式,揭示语义分解性在短的SOA(300ms)和长的SOA(800ms)下的作用。结果发现,语义...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语义分解性的作用是惯用语理解机制争论的焦点。通过语义启动任务,探究了汉语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理解模式,揭示语义分解性在短的SOA(300ms)和长的SOA(800ms)下的作用。结果发现,语义分解性独立地影响惯用语的意义激活:当SOA短时,语义高分解的两类惯用语均表现出显著的字面义激活效应;当SOA长时,语义低分解的偏正结构的惯用语的意义激活的正确率优势明显。同时,两类惯用语的语义分解性不同导致了语义激活启动效应的差异:当SOA短时,语义低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存在两种意义的激活效应,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和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存在字面义的激活效应;当SOA长时,语义低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存在两种意义的激活效应,语义高分解的偏正结构的惯用语存在比喻义的激活效应。研究证实语义分解性在惯用语加工早期即发挥作用,在加工晚期,语义高分解的动宾结构的惯用语的多种意义同时激活削弱了两种意义的启动优势。整个研究结果支持惯用语理解的混合表征模型和层级显性意义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解性 惯用语 语义激活 字面义 比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