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想象式同情及其培育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曹永国
-
机构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2,共6页
-
文摘
作为对教育弊端和新时代教育要求的回应,想象式同情追求一种净化的、复杂性的、合宜的同情,是一种基于想象追求正义与智慧的品格与能力,是一种出于正义和美好的同情想象。其目的在于形塑一个完善的同情者,反思与完善自我,努力创造出可以与不同价值的人共存的和谐关系。想象式同情是对完整心灵的呼唤与整体关照,其尊重复杂性、正义与仁爱之举,倡导"有根的"多元主义。想象式同情的培育包含: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热爱伟大与崇高;培养正确的民族认同,提升国家荣誉感;加大人文学科的教育,增强叙述想象的能力;开展多元价值的对话,培养开放尊重的心灵。
-
关键词
同情
想象式同情
理解
人类共同体
“有根的”多元主义
-
分类号
G410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好孩子:一个被遗忘的道德之隐忧
被引量:6
- 2
-
-
作者
曹永国
-
机构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1-99,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大学青年教师自我认同的形成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BIA1300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好孩子再生产了一种可疑的现行教育观念.这种观念通过奖惩机制、荣辱感和理性主义表达了人类生活与内心的一种追求完美、卓越的宏大教育理想和人性理念.好孩子重新诠释了好的行为,即产生了一种道德观念.它使服从权威命令、严格遵守纪律与规范,自我奋斗和自我卓越,追求集体和个人荣誉取代了对行为自身的道德性思考而成为行为的第一要义.好孩子的道德隐忧表现为:道德冷漠和党同伐异,道德盲视与唯权威至上,焦虑性自恋与污名化.基于一种辩证与理性的思考,教育需要发展一种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式同情,以之来限制和防止这种道德之隐忧.
-
关键词
好孩子
服从理性
自恋
想象式同情
批判性思维
-
Keywords
good children
obedience reason
Narcissism
imaginative sympathy
critical thinking
-
分类号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