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平衡:想象接触对分配公平性的影响
1
作者 沈姝含 勉小丽 +1 位作者 刘燕珍 关荐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公平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积极的群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想象接触在平衡资源公平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基于第一方分配任务范式,采用2个实验考察被试对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以及想象接触对分配公平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各群体大... 公平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积极的群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想象接触在平衡资源公平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基于第一方分配任务范式,采用2个实验考察被试对资源配置的决策过程以及想象接触对分配公平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各群体大学生均向本群体分配了更多的资源,表现出分配不公平;(2)启动想象接触后的个体将资源均等分配,无想象接触的个体仍然表现出分配不公;(3)想象接触对分配公平性的调节作用不受群体差异的影响。概言之,想象接触有效调节了不公平的资源分配,是促进积极群际态度的有效策略,推动了资源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公平性 想象接触 群体差异 第一方分配任务 资源平衡
下载PDF
想象接触改善人们对残疾人态度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兰 孙莉娟 李菲菲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人们对残疾人往往抱有负面的态度,这严重影响残疾人的身心发展。想象接触是改善人们对他人态度的一种方法,该研究概述想象接触改善对残疾人态度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积极的想象接触对改善人们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和行为意图、缓解... 人们对残疾人往往抱有负面的态度,这严重影响残疾人的身心发展。想象接触是改善人们对他人态度的一种方法,该研究概述想象接触改善对残疾人态度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积极的想象接触对改善人们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和行为意图、缓解群间焦虑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想象接触能否改善内隐态度、是否受残疾相关信息等的影响,尚未得到结论。文章为未来的想象接触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残疾人 态度
下载PDF
想象接触减少偏见:理论依据、实践需要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20
3
作者 于海涛 杨金花 +1 位作者 张雁军 金盛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24-1832,共9页
心理想象可以引发与真实经历一样的情感和动机反应,仅仅想象某一情境就会产生与亲身经历一样的效果,这为群际接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想象接触作为群际接触的一种形式,有效弥补了直接接触的不足。群际焦虑、自我表露、外群体信任... 心理想象可以引发与真实经历一样的情感和动机反应,仅仅想象某一情境就会产生与亲身经历一样的效果,这为群际接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想象接触作为群际接触的一种形式,有效弥补了直接接触的不足。群际焦虑、自我表露、外群体信任和想象情景的生动性中介了想象接触减少偏见的效应,而群体规模、群体认同、接触经历和知觉流畅性则调节了这种效应。未来研究需要具体化想象接触的过程、关注少数群体的想象接触、细化想象接触的时效性、整合群际接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理论依据 作用机制 偏见 群际关系
下载PDF
想象接触对男同性恋态度干预的有效性:助人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金花 王兴宇 吴南 《社会心理科学》 2016年第10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想象接触干预方法对个体接纳男同性恋群体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两个系列实验,分别进行一般想象接触情境干预和助人想象接触情境干预,将240名大学生(实验1为124名,实验2为116名)分为想象接触组和对照组,想象接触干预实验后... 目的:探讨想象接触干预方法对个体接纳男同性恋群体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两个系列实验,分别进行一般想象接触情境干预和助人想象接触情境干预,将240名大学生(实验1为124名,实验2为116名)分为想象接触组和对照组,想象接触干预实验后,测量被试对男同性恋群体的态度。结论:1、一般想象接触情境中,想象接触组被试在男同性恋态度上的得分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助人想象接触情境中,想象接触组被试对男同性恋态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在助人想象接触干预实验中,群际焦虑在想象接触对男同性恋群体态度的作用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体对男同性恋者进行的助人想象接触,能有效缓解个体对接触男同性恋时的群际焦虑,从而改善外群体对同性恋群体的消极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同性恋 态度 想象接触 群际焦虑 助人
下载PDF
想象接触对大学生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尧丽 于海涛 +1 位作者 段海军 乔亲才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4-1080,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想象接触对不同民族群体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随机选取不同先前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想象接触,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外显态度量表评估不同条件下的内... 本研究旨在探讨想象接触对不同民族群体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随机选取不同先前接触经验的汉族大学生和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想象接触,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外显态度量表评估不同条件下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结果表明:想象接触显著提高了不同群体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对外显态度影响不显著;而先前接触经验对不同群体的内隐态度影响不显著,对外显态度影响显著。研究还发现,即使是已经发生过面对面接触的个体,也可以通过想象接触来提高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进一步明晰了想象接触在整个群际接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先前接触 多数群体 少数群体 内隐态度 外显态度
下载PDF
想象接触程度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6
作者 吴燕平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5-76,共2页
基于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理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想象接触程度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道德困境类型主效应显著(p<0.001),其效应度为0.236,统计检验力为0.991;想象接触程度类型主效... 基于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理论,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8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想象接触程度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显示:道德困境类型主效应显著(p<0.001),其效应度为0.236,统计检验力为0.991;想象接触程度类型主效应显著(p<0.05),想象程度深组更倾向于做出道义性判断;想象接触与题目类型交互作用显著(p<0.05)。结论是不同的想象接触程度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想象接触程度 道德判断
下载PDF
社区工作者想象接触对戒毒人员外显态度的影响
7
作者 高彬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19期84-85,共2页
本研究以316名社区工作者为被试、戒毒人员为想象对象,采用问卷和想象接触实验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施测,旨在探究社区工作者对戒毒人员外显态度的影响作用,由此找到影响社区工作者对戒毒人员外显态度的因素,以降低或消除社区工作者对戒毒... 本研究以316名社区工作者为被试、戒毒人员为想象对象,采用问卷和想象接触实验对社区工作者进行施测,旨在探究社区工作者对戒毒人员外显态度的影响作用,由此找到影响社区工作者对戒毒人员外显态度的因素,以降低或消除社区工作者对戒毒人员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消极态度。得出结论如下:社区工作者对戒毒人员的想象态度、想象类型和想象描述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社区工作者对戒毒人员的想象描述不能对外显态度起预测作用;社区工作者的外显态度能对外显态度程度起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戒毒人员 外显态度
下载PDF
想象接触与先前接触经验对大学生同性恋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星霖 朱欢 李放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6期139-142,共4页
目的考察想象接触与先前接触经验对大学生同性恋外显和内隐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73名不同先前接触经验的异性恋大学生进行想象接触实验,采用同性恋外显态度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外显和内隐态度。结果①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总体外显... 目的考察想象接触与先前接触经验对大学生同性恋外显和内隐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73名不同先前接触经验的异性恋大学生进行想象接触实验,采用同性恋外显态度量表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外显和内隐态度。结果①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总体外显态度偏积极(x^-<60,P<0.01),总体内隐态度偏消极(x^-<0,P<0.01);②想象接触与先前接触经验对总体同性恋外显态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想象接触对总体外显态度的改善作用不受先前接触经验影响;③想象接触对男同性恋外显态度的影响只在男大学生群体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想象接触与先前接触经验均对总体同性恋内隐态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需重视想象接触对改善大学生同性恋外显态度的独特和关键作用,并寻求更多想象接触以外的方式改善大学生同性恋内隐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想象接触 先前接触经验 内隐态度 外显态度
下载PDF
群际互动中的想象接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群英 赵玉芳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1期330-330,共1页
想象接触是与外群体成员社会互动的心理模拟过程。其基本思想是对积极接触的心理模拟能激活与外群体成员成功互动相关的概念,从而减少群际焦虑和对外群体消极评价,并影响群体态度和行为。
关键词 想象接触 群际态度 群际焦虑 群际行为
下载PDF
积极想象接触可改善青少年的外群体态度:再范畴化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亚如 王晓明 许云鹏 《心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350-358,共9页
为了减少群际偏见,缓解青少年群体冲突,本研究采用单因素(积极想象接触vs.消极想象接触vs.控制组)被试间实验设计,并引入中介变量共情和再范畴化,探究想象接触对外群体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发现,想象接触主要通过再范畴化影响... 为了减少群际偏见,缓解青少年群体冲突,本研究采用单因素(积极想象接触vs.消极想象接触vs.控制组)被试间实验设计,并引入中介变量共情和再范畴化,探究想象接触对外群体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结果发现,想象接触主要通过再范畴化影响青少年的外群体态度,即积极想象接触可促使被试再范畴化外群体成员为内群体成员,进而改善被试的外群体态度;想象接触不能通过改变被试的共情水平来影响被试的外群体态度。这可以为减少青少年社会偏见,增进群际友谊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共情 再范畴化 外群体态度
下载PDF
积极想象接触对儿童肥胖污名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佳艺 张路阳 +1 位作者 胡魏东 杨金花 《心理学进展》 2019年第8期1501-1509,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积极想象接触实验在改善小学生对肥胖儿童的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干预作用。方法:对北京市某小学四至六年级的122名小学生进行实验干预,有效被试83名,使用了儿童体重歧视量表、共享活动量表和行为测量量表。研究采...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采用积极想象接触实验在改善小学生对肥胖儿童的态度和行为倾向的干预作用。方法:对北京市某小学四至六年级的122名小学生进行实验干预,有效被试83名,使用了儿童体重歧视量表、共享活动量表和行为测量量表。研究采用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1) 小学生对女性肥胖儿童的体重歧视的偏好程度低于男性肥胖儿童。2) 想象接触实验后,不同实验组的被试在儿童体重歧视:女孩的后测得分上存在差异显著,肥胖想象接触组显著低于非肥胖想象接触组,说明想象接触可以有效改变被试对肥胖女孩的歧视态度,增加对肥胖女孩的喜爱程度。但想象接触实验后,不同实验组被试在儿童体重歧视:男孩的后测得分上没有差异显著。3) 想象接触实验后,不同实验组被试在共享活动量表和行为测量量表得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积极想象接触干预实验能有效降低外群体对于女性肥胖儿童的体重歧视,但对男性肥胖儿童的干预作用效果不显著。积极想象接触干预策略在共享活动和行为测量得分上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儿童 女生 积极想象接触 歧视态度 共享行为
下载PDF
想象接触改善群际态度:民族观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于海涛 李嘉诚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9年第2期90-104,220-221,共17页
想象接触是群际接触研究的新兴范式,可以有效提高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本研究通过三个系列研究,以A民族大学生为被试,探索想象接触对B民族内隐群际态度的影响,并检验民族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B民族的内隐群际态度受... 想象接触是群际接触研究的新兴范式,可以有效提高对外群体的内隐态度。本研究通过三个系列研究,以A民族大学生为被试,探索想象接触对B民族内隐群际态度的影响,并检验民族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B民族的内隐群际态度受想象接触类型的影响;积极想象接触能影响被试的民族观;民族观在积极想象接触影响内隐群际态度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 内隐群际态度 民族观 民族本质论
下载PDF
想象接触对群际偏见的改善
13
作者 赵祺 《社会科学前沿》 2019年第1期17-22,共6页
接触假说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广泛的观点之一,积极的群际接触能够有效地减少群体间的偏见。而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接触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想象的群际接触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替代。本文回顾了以往的文献,对使用想象接触这一方法... 接触假说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中最为广泛的观点之一,积极的群际接触能够有效地减少群体间的偏见。而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接触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想象的群际接触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替代。本文回顾了以往的文献,对使用想象接触这一方法改善群际偏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措施,旨在探究出更好的干预措施来改善群际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假说 想象接触 群际偏见
下载PDF
想象接触次数改善抑郁症群体偏见的效果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艾娟 周迪 《医学与社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想象接触干预次数对改善抑郁症群体内隐偏见的有效性,为改善学生们对抑郁症群体的消极偏见提供参考。方法:94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不同干预(无想象接触/单次想象接触/多次想象接触),之后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 目的:探究想象接触干预次数对改善抑郁症群体内隐偏见的有效性,为改善学生们对抑郁症群体的消极偏见提供参考。方法:94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不同干预(无想象接触/单次想象接触/多次想象接触),之后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他们对抑郁症群体的内隐偏见。结果: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对抑郁症群体的消极内隐偏见(P<0.05);相比无想象接触干预,想象接触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对抑郁症群体的消极内隐偏见(P<0.05),但单次与多次想象接触的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226);经过想象接触后,大学生对抑郁症群体的内隐消极偏见出现减少的趋势,但这种消极偏见仍然明显(t单次干预=7.327,t多次干预=6.368,P<0.001)。结论:想象接触是改善群体偏见的有效措施,但并非干预次数越多越好。建议设置相应的想象接触活动,这有利于减少社会对抑郁症群体的偏见,促进对抑郁症群体的接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群体 想象接触 内隐偏见 干预
下载PDF
先前接触经验与想象接触对大学生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科 李画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18年第2期106-119,共14页
为了考察先前接触经验和想象接触对大学生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操纵想象接触类型(积极想象接触与中性想象风景)和先前接触经验(高与低),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程序和纸质问卷考察研究对象的内隐和外显民族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对于内... 为了考察先前接触经验和想象接触对大学生民族刻板印象的影响,研究操纵想象接触类型(积极想象接触与中性想象风景)和先前接触经验(高与低),使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程序和纸质问卷考察研究对象的内隐和外显民族刻板印象。结果表明:对于内隐态度,想象接触类型主效应显著,先前接触经验主效应不显著,想象接触类型和先前接触经验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对于外显态度,先前接触经验和想象接触类型影响均不显著,民族和性别因素在想象接触对多民族研究对象内隐态度的影响中存在交互效应,具体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刻板印象 想象接触 单类内隐联想测验
原文传递
想象积极群际接触与群际关系改善实验研究述评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峰 张国礼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54-459,共6页
想象群际接触的基本思想指,在心理上想象一个积极的群际接触会创设一个心理接触的脚本,激发与外群体成员成功互动的观念,积极互动观念也就伴随产生对外群体的积极情感,导致对外群体的积极感知,增强和外群体进一步接触的意愿。想象群际... 想象群际接触的基本思想指,在心理上想象一个积极的群际接触会创设一个心理接触的脚本,激发与外群体成员成功互动的观念,积极互动观念也就伴随产生对外群体的积极情感,导致对外群体的积极感知,增强和外群体进一步接触的意愿。想象群际接触的实验操纵比较简单,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指导语的方式,但是想象群际接触的效应受群体地位、内群体认同状况等变量的调节。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注意提高研究的效度,加强机制、直接行为效应的研究,想象群际接触理论为改善群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际关系 群际接触 想象群际接触 偏见
下载PDF
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内隐性别偏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娜 崔佳蕾 +2 位作者 吴琴 邹何辉 崔丽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18-925,共8页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异性间内隐性别偏见与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检验想象性接触对内隐性别偏见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考察想象性接触对囚徒困境、公共资源困境和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内...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想象性群际接触对异性间内隐性别偏见与合作行为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检验想象性接触对内隐性别偏见的影响,实验2进一步考察想象性接触对囚徒困境、公共资源困境和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为的影响,以及内隐性别偏见的中介作用。实验1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想象接触组的内隐性别偏见更低。实验2发现,在囚徒困境中,想象接触组的合作行为更多,内隐性别偏见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公共资源困境中,想象接触组男生的合作行为更少,女生无差异;在公共物品困境中,两组的合作行为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想象性群际接触能够改善异性间的内隐性别偏见,且能通过降低内隐性别偏见增加两人困境中异性间的合作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性群际接触 内隐性别偏见 合作行为
下载PDF
关于想象性群际接触的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钟苗苗 《科教导刊》 2015年第11X期138-139,共2页
群际接触一直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想象性接触为探析对象,说明如何使得接触效益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群际关系。
关键词 想象性群际接触 群际关系 效应 优化
下载PDF
想象性群际接触的作用
19
作者 曹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年第28期158-158,共1页
想象性群际接触是新兴的改善群际态度和提升群际关系的一种模式,本文试图从其概念出发,探讨想象性群际接触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想象接触 态度 投射 焦虑
下载PDF
想象性群际接触的双通道模型
20
作者 曹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4年第31期158-158,共1页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情境中,想象群际接触的应用能够极大改善群际关系,缓解焦虑及较少偏见。在想象群际接触和接触行为意愿之间存在着双通道,第一个通道是认知,通过脚本可用性的机制发挥作用;另一个通道是情感,通过态度和焦虑等...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情境中,想象群际接触的应用能够极大改善群际关系,缓解焦虑及较少偏见。在想象群际接触和接触行为意愿之间存在着双通道,第一个通道是认知,通过脚本可用性的机制发挥作用;另一个通道是情感,通过态度和焦虑等中介作用,影响到最后群际关系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接触认知 情感 态度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