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神圣想象还原真实的英雄传奇——评庞贝的长篇小说新作《乌江引》
1
作者 贺绍俊 《长篇小说选刊》 2022年第5期230-231,共2页
庞贝的《乌江引》(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是以中国红军长征中的军委二局为原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一这是关于这部小说的介绍语,这样的介绍很规范,小说家往往会从现实中存在的真人真事受到启发,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虚... 庞贝的《乌江引》(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是以中国红军长征中的军委二局为原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一这是关于这部小说的介绍语,这样的介绍很规范,小说家往往会从现实中存在的真人真事受到启发,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以想象、虚构从而写成了小说,我们通常都把作家参照的真人真事称其为“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传奇 花城出版社 庞贝 真人真事 乌江 红军长征 想象还原 长篇小说
原文传递
利用吟诵激活儿童想象的“三力”--以《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为例
2
作者 宋艳萍 《广西教育》 2021年第33期45-46,共2页
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常以现代方法朗读古诗词,为“应试”而过细地翻译,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一问题,提出让吟诵回归课堂,以激活儿童想象的生发力、还原力、创造力“三力”的教学建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关键词 吟诵 想象生发力 想象还原 想象创造力
下载PDF
文学空间叙述的机制与特征
3
作者 谢春平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54-58,共5页
研究文学的空间叙述,必须深入到叙述机制的层面,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独特性。由于空间具有延展性与众多性的特点,更由于文学文本的书写受到时间的极大束缚和影响,因而文学的空间叙述具有与绘画、雕刻等艺术的空间叙述截然不同的特征。文学... 研究文学的空间叙述,必须深入到叙述机制的层面,才能更好地把握其独特性。由于空间具有延展性与众多性的特点,更由于文学文本的书写受到时间的极大束缚和影响,因而文学的空间叙述具有与绘画、雕刻等艺术的空间叙述截然不同的特征。文学空间叙述不直观呈现于读者眼前,而必须通过"想象还原"来构建,这又是"时空互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延展性与众多性 空间叙述 时空互化 想象还原
下载PDF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例谈
4
作者 王云阁 段金宇 《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第5期52-54,共3页
古诗文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想引领学生领略诗意,获得审美感受,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文章结合教学实例,分别阐述了诗画结合法、想象还原法、归类... 古诗文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想引领学生领略诗意,获得审美感受,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古诗教学的方法很多,文章结合教学实例,分别阐述了诗画结合法、想象还原法、归类比较法、适时链接法、适度拓展法等多种方法的使用,让古诗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 方法 诗画结合 想象还原 归类比较
下载PDF
《论语》整本书阅读教学谈 被引量:4
5
作者 程翔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9年第3期26-28,共3页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学生之所以还要读《论语》,是因为《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孔子思想的...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学生之所以还要读《论语》,是因为《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孔子思想的智慧主要体现在《论语》中,无论是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或是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还是从个体生命健康成长的角度,中学生都需要阅读《论语》。指导中学生进行《论语》整本书阅读,要了解孔子的生平,要选一个比较好的版本,要读整本的原著,要注意积累文言语料,留心常见的文言现象,并且运用好想象还原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 《论语》 《论语·里仁篇》 想象还原
下载PDF
梦与诗人精神家园的回归——《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文本解读
6
作者 罗静 《教师》 2018年第36期27-28,共2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通过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品味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领悟作者要表述的情感。中国古典诗歌强调"诗言情,诗言志",崇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自由,诗歌呈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通过把握古典诗歌的意象,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品味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领悟作者要表述的情感。中国古典诗歌强调"诗言情,诗言志",崇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自由,诗歌呈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更是一种由外到内的幸福。通过赏析本诗的梦境之奇、意境之美,教师能带给学生诗意的心灵濡染。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文本的解读,解读要义要定位在梦境画面的分析与李白自我精神家园的回归的分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境 想象还原 精神家园 回归
下载PDF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锦瑟》教学实践
7
作者 程翔 《语文教学通讯》 2021年第13期38-40,共3页
《锦瑟》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首先,通过想象还原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情境,降低理解的难度。其次,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资源,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再次,学习典故在本诗中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最后,把了解李商隐诗歌... 《锦瑟》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首先,通过想象还原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情境,降低理解的难度。其次,尝试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网络资源,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再次,学习典故在本诗中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最后,把了解李商隐诗歌风格特点的目标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想象还原 典故 诗歌风格
下载PDF
想象 还原 探究——为学生学习创造沉浸式体验
8
作者 林燕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第7期19-21,共3页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第29页中提出:“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收集并运用相关信息,自己得出结论,并有机会阐释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要鼓励学生依据材料,合理想象,多角度、...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第29页中提出:“要努力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收集并运用相关信息,自己得出结论,并有机会阐释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要鼓励学生依据材料,合理想象,多角度、多层面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创见。”可见学习中,项目式情境创设实现想象、还原历史在课堂中就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对人教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的项目式情境课堂实例来说明想象还原探究为学生学习创造沉浸式体验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课堂 合理想象 沉浸式体验 情境创设 人教版 还原历史 环境和氛围 想象还原
原文传递
基于读写交互理念的写作教学策略
9
作者 许姗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5期94-95,共2页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的传统,而于此基础上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读写交互"理念则更呈现出立体式、有生命感的状态。本文以大学先修课中所选张爱玲《封锁》为例,探索以读促写,开放性更强的写作训练。并以日常语文...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育的传统,而于此基础上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读写交互"理念则更呈现出立体式、有生命感的状态。本文以大学先修课中所选张爱玲《封锁》为例,探索以读促写,开放性更强的写作训练。并以日常语文教学为例,举出一些读写交互的操作方法和教学片段,以期构建读写之间,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之间的有效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交互 《封锁》 想象还原
下载PDF
用好部编教材,优化“读写结合”教学新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傅登顺 《教育科学论坛》 2017年第13期11-14,共4页
"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早已被教师接受,然而教学千差万别,效果令人担忧,现状亟待解决。当下要搭乘部编教材施行的顺风车,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新策略:起点抬高一点,促进"读写结合"的自觉性;类型集中一点,促... "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早已被教师接受,然而教学千差万别,效果令人担忧,现状亟待解决。当下要搭乘部编教材施行的顺风车,落实"读写结合"教学新策略:起点抬高一点,促进"读写结合"的自觉性;类型集中一点,促进"读写结合"的扩容性;难度提高一点,促进"读写结合"的思维性;视野拓展一点,促进"读写结合"的全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编教材理念 想象还原 读写结合 新策略
下载PDF
作文教学“厚积薄发”与“临阵磨枪”
11
作者 马慧芳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2年第7期79-81,共3页
作文教学的原则当然是"博观约取",强调"厚积薄发",但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在最后阶段特别是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是否还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临阵"还需"磨枪"。"临阵磨枪"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法,也应该不失为一种"突... 作文教学的原则当然是"博观约取",强调"厚积薄发",但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在最后阶段特别是针对作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是否还能做些什么呢?我认为"临阵"还需"磨枪"。"临阵磨枪"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法,也应该不失为一种"突围"的捷径。所以此文将就学生的写作规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指导这三个角度,谈谈作文教学"厚积薄发"与最后阶段"临阵磨枪"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目标 过程化指导 想象还原
下载PDF
直上孤峰顶 凤鸣听煮茶
12
作者 景迪云 《养生月刊》 2021年第10期944-947,共4页
这几日,忽然想起凤鸣山。记得十几年前去过的。印象深刻的是,一条细细的瀑布和一根巨大虬曲的老藤。瀑布从两边山崖夹成的狭窄空隙中飞泻而下,溅击的声音紧张而欢悦,似乎听得出它心跳的搏动。两边山崖仿佛一直在努力向对方靠拢,却被三... 这几日,忽然想起凤鸣山。记得十几年前去过的。印象深刻的是,一条细细的瀑布和一根巨大虬曲的老藤。瀑布从两边山崖夹成的狭窄空隙中飞泻而下,溅击的声音紧张而欢悦,似乎听得出它心跳的搏动。两边山崖仿佛一直在努力向对方靠拢,却被三块不知从何而来的石头生生地阻止,只差了一米多的距离。我们不妨想象还原那一刻的情景:凤鸣山体遭遇一次突变,石头板块震动崩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藤 瀑布 生生地 想象还原 石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