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理岩压溶蠕变与微裂隙愈合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娟 周永胜 +1 位作者 党嘉祥 姚文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0,共9页
压溶蠕变可能是间震期断层带的主导变形机制之一,开展压溶蠕变及其对微裂隙愈合的实验研究对理解强震孕育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Carrara大理岩为样品,开展相同围压(800 MPa)和应变速率(1×10-7s-1)、不同温度(300、400、500℃)下... 压溶蠕变可能是间震期断层带的主导变形机制之一,开展压溶蠕变及其对微裂隙愈合的实验研究对理解强震孕育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Carrara大理岩为样品,开展相同围压(800 MPa)和应变速率(1×10-7s-1)、不同温度(300、400、500℃)下大理岩压溶蠕变实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实验变形样品的微观结构与变形机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测试实验样品的含水量。实验结果表明:在300℃条件下,碎裂和压溶是样品主要变形机制,400℃时样品同时出现碎裂、压溶和局部动态重结晶,500℃时样品主要变形机制为压溶和动态重结晶。压溶主要出现在样品强变形区域,粒度减小与含水量增加促进了压溶发生,而压溶引起孔隙和微裂隙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溶 裂隙愈合 大理岩 高温高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青山口组砂岩中片钠铝石的形成温度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志超 刘立 +2 位作者 曲希玉 杨会东 邵明礼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主要以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富含片钠铝石砂岩的红143和红146井为研究对象,通过普通薄片鉴定、茜素红-S染色、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测温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成岩共生序列,尤其是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了详细的研... 主要以松辽盆地南部红岗油田富含片钠铝石砂岩的红143和红146井为研究对象,通过普通薄片鉴定、茜素红-S染色、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显微测温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成岩共生序列,尤其是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红岗油田成岩共生序列为:黏土矿物→石英次生加大边→方解石→片钠铝石→铁白云石→石英愈合微裂隙。通过流体包裹体测温得出:方解石胶结物的均一温度峰值在110~120℃;石英愈合微裂隙的均一温度峰值在130~140℃。片钠铝石的形成温度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在120~130℃。通过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较发现:经过岩浆改造后的砂岩中的片钠铝石的形成温度较低,在25~150℃;以子矿物产于包裹体中的片钠铝石的形成温度相对较高,在250~340℃。红岗油田片钠铝石属于第一种情况,形成温度较低,在120~130℃这个温度区间内。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显示,形态上,红岗油田片钠铝石(形成温度在120~130℃)主要为针状,乌尔逊凹陷片钠铝石(形成温度在78.56~115.02℃)的片钠铝石主要为针柱状;化学成分上,红岗油田的片钠铝石与乌尔逊凹陷的片钠铝石相比,前者富Si,贫Na、Al和O,后者富Na、Al和O,贫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岗油田 片钠铝石 愈合微裂隙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形成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