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意中之象到意中之境——孟浩然《宿建德江》解读
1
作者 谌兵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6-90,共5页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诗作的山水名篇,该诗的"象"都是意中之象,是经过诗人严格地主观选择才进入诗境中的。它们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愁、羁旅之苦、失意之悲、孤独之情。这些具有深厚联系的意中之象组合在一起,形成该...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诗作的山水名篇,该诗的"象"都是意中之象,是经过诗人严格地主观选择才进入诗境中的。它们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愁、羁旅之苦、失意之悲、孤独之情。这些具有深厚联系的意中之象组合在一起,形成该诗的意中之境。意中之境是对意中之象的一种巨大超越,能开拓出无限的审美空间。通过对该诗的意中之境进行分析,可以见出诗人有浓厚的悲剧意识。因此,《宿建德江》也是一首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意中之 意中之象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意中之象——2022年北京冬奥会宣传海报设计与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千个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59,共2页
“意”与“象”是艺术创作中的两大命题,两者之间,有时意指导象的生成,而象又反过来影响意的理解;有时象引伸出意,意又反过来补充象的存在,两者相辅相成。所谓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强调意与象的结合。在中国传统文论中,象具有积极的媒介功... “意”与“象”是艺术创作中的两大命题,两者之间,有时意指导象的生成,而象又反过来影响意的理解;有时象引伸出意,意又反过来补充象的存在,两者相辅相成。所谓意象,就是意中之象,强调意与象的结合。在中国传统文论中,象具有积极的媒介功能,其目的是缓解言与意之间的尴尬和矛盾,所谓“立象以尽意”。我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创作主创成员之一参与到冬奥主题的设计中,深知对于国家层面的冬奥设计而言,其中“象”的生成已远远超越了个人审美趣味,成为携带多重意义的视觉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论 宣传海报 以尽意 媒介功能 意中之象 个人审美趣味 多重意义 冬奥
原文传递
意象论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伟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4-52,43-157,共11页
意象问题是哲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难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阐释审美意象论.对古今中外有关意象的经典言论加以辨析,提出意象为“意中之象”的命题,并对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论作了阐发.最后对审美意象的本质、结... 意象问题是哲学、心理学、美学、文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难题,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主要阐释审美意象论.对古今中外有关意象的经典言论加以辨析,提出意象为“意中之象”的命题,并对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象论作了阐发.最后对审美意象的本质、结构、形态和功能等作一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中之象
下载PDF
艺术意象研究综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金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70-74,共5页
关键词 理论 审美意 艺术意 客观物 意中之象 艺术形 主体性 文学理论 艺术作品
下载PDF
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军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3-76,共4页
本文从:一,“表象”、“意象”、“形象”生成的相互关系;二,中国传统意象论涵义的辨析;三,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理论中意象学说的具体运用三方面,讨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问题。得到的看法是:审美意象是“意中之家”。具体地说,是... 本文从:一,“表象”、“意象”、“形象”生成的相互关系;二,中国传统意象论涵义的辨析;三,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理论中意象学说的具体运用三方面,讨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问题。得到的看法是:审美意象是“意中之家”。具体地说,是审美主体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感知,积累了丰富的表象,表象又经过主体的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因素的作用而在头脑中显现的审美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 “意 审美主体 艺术意 艺术形 意中之象 审美心理结构 基本特征 审美形 形成过程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典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之异同
6
作者 康尔 《高校教育管理》 1989年第3期42-47,共6页
中国古典意象论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之始末。它的发端、成形及发展变化直接影响我国诗歌、词曲及绘画艺术的审美追求、风格旨趣和创作方法。同样,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在西方文论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 中国古典意象论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之始末。它的发端、成形及发展变化直接影响我国诗歌、词曲及绘画艺术的审美追求、风格旨趣和创作方法。同样,英美意象派诗歌理论在西方文论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影响超越了英、美两国国界,其理论内核迅速向诗歌艺术以外的其它文学艺术领域扩散、渗透。以至成为观照现代派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意派诗歌 古典意 意中之象 外之意 庞德 之象 异同
下载PDF
艺术意象研究述评
7
作者 金声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60-66,共7页
关键词 研究述评 审美意 艺术意 “意 理论 客观物 意中之象 艺术形 艺术作品
下载PDF
意境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刘伟林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72-75,124,共5页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审美心理范畴。“意境”乃“意中之境” ;境生象外、境缘于情、境赖于思为其主要的审美心理特质。
关键词 意境论 意中之象 形中之象 意中之 境生 境缘于情 境赖于思 文艺心理学
下载PDF
简论中国油画的写意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红专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3-106,共4页
“写意”在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油画艺术实践中同样得到充分的表征。中国油画的写意特征主要体现在“倾泻”——强烈的感情色彩,“粗写大意”——对“意中之象”睿智的把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延伸和发展,因而带... “写意”在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油画艺术实践中同样得到充分的表征。中国油画的写意特征主要体现在“倾泻”——强烈的感情色彩,“粗写大意”——对“意中之象”睿智的把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在中国油画艺术中的延伸和发展,因而带有着纯正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泻 粗写大意 意中之象 借用
下载PDF
告别迷惘 回归精神家园
10
作者 张如之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9-32,3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艺术精神 西方美学 天人合 哲学美学 西方现代美学 意中之象 远缘杂交 中国绘画 “为艺术而艺术” 分析逻辑
下载PDF
古代诗论发展的一次飞跃——从“形似之言”到“诗而入神”
11
作者 陈良运 《江西社会科学》 1985年第2期79-81,共3页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形似”之说,从梁代的刘勰开始,经唐而宋,“形似”说就逐步向“神似”说转化。也就是说,“形象思维”逐渐被“神思”、“妙悟”所替代。用当今流行的诗论术语说,是从“形象”向“意象”转化。...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形似”之说,从梁代的刘勰开始,经唐而宋,“形似”说就逐步向“神似”说转化。也就是说,“形象思维”逐渐被“神思”、“妙悟”所替代。用当今流行的诗论术语说,是从“形象”向“意象”转化。这一转化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文学理论专著中最早提到“形”的是西晋陆机的《文赋》:“情憧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即是讲构思过程中诗人情感与物象的关系;“诗缘情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似之言 古代诗论 “形似” “妙悟” 直寻 巧构形似 司空图 “意 透彻之悟 意中之象
下载PDF
也谈意象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丰顺 吕景云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也谈意象问题朱丰顺,吕景云关于意象问题,中外学术界都存在着将意象、形象和表象等概念互相混淆,或以意象取代形象,或以表象取代意象等现象。中国古典文论中有周易卦象和卦意的表意之象论、《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的精神意象... 也谈意象问题朱丰顺,吕景云关于意象问题,中外学术界都存在着将意象、形象和表象等概念互相混淆,或以意象取代形象,或以表象取代意象等现象。中国古典文论中有周易卦象和卦意的表意之象论、《文心雕龙》“窥意象而运斤”的精神意象论和明清叶燮等人的至境意象论等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意 艺术形 “意 至境意 意中之象 艺术思维 艺术想 《文心雕龙·神思》 艺术构思 艺术意境
原文传递
“后园”里的陆云华
13
作者 吴林田 《艺术界》 2003年第6期116-117,共2页
乍见陆云华,开着车,戴鸭舌帽,一脸倦意,仿佛从他营造了十年的“后园”里跑出来,然后便喋喋不休地谈起艺术,在座的还有蔡广斌兄。在经历了热爱艺术与实践艺术的狂热之后,像陆云华这样对艺术依然保持挚爱态度的人已不多见。
关键词 陆云 当代中国油画 艺术家 鸭舌帽 与抽 创作意识 小幅油画 教育范式 理想图景 意中之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