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庭坚的“用意”诗学观初探
- 1
-
-
作者
熊海洋
-
机构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5-20,共6页
-
文摘
黄庭坚诗论中的"用意""道意中事""意有所属"等诗学观念,是连接他诗论中的"句法""句中眼"等修辞概念与"心性""读书"等修养概念之间的中介。它的"体"既包含了"心性"存养的要求,也包含了作为存养工夫的"洞见"和"见解"等;它的"用"则既有以"意"贯通"古人之陈言"的意思,也有"寓意于物"的心物观。但是,这些观念的内涵既不同于单纯的心性存养,也不仅仅是诗歌形式的寓言化,更超出了道学家的"观物"。其复杂的肌理标志着诗人感知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对这种变化的把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黄庭坚,也为我们理解宋诗提供一个颇有启发性的视角。
-
关键词
用意
道意中事
寓言
观物
心性
-
Keywords
yong-yi
say things in your mind
allegory
guan-wu
xin and xing
-
分类号
I206.44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三题《擣衣图》帝王也痴情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陆成兰
-
机构
故宫博物院陣列部
-
出处
《紫禁城》
1997年第1期41-44,共4页
-
文摘
宋代牟益《檮衣圖》卷,白描紙本,縱27.1、横266.4厘米,所畫內容係南齊謝惠蓮檮衣詩意。畫中庭院深深,秋風蕭瑟,高槐葉落,蟋蟀吱鳴,氣氛非常凄凉。描繪了閨中婦女因丈夫遠征在外,歲末未歸,所以擣練裁衣,以寄托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卷右有謝惠蓮五言十二韻《擣衣詩》,及清朝高士奇、沈德潛等人題跋。 乾隆帝曾在這幅《擣衣圖》卷上三次題詩,並鈐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寶”、“八徵耄念之寶”、“御賞”、“
-
关键词
乾隆帝
三题
帝王
十三年
故宫博物院
意中事
康熙帝
高士
沈德潜
清王朝
-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给田个石先生
- 3
-
-
-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Z1期39-40,共2页
-
文摘
【正】 个石师:得八月一日示,知尚留甘肃靖远.我是春节前夕和家中人一道返回北京的.不多久即去东福寿里相看.闻院中一女子说,始知吾师己去甘肃.旋即晤钱世民兄,始明前后几多一些小事.北京情形,今年大致将在一系列大小不同会中度过.许多事可见出国家好转趋势.如三五年中无过大天灾人祸,“抓纲治国”或不至于落空也.惟“四人帮”
-
关键词
纪念堂
家乡
靖远
半世纪
甘肃
天灾
“四人帮”
意中事
胡葱
成绒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给吴海发的信
- 4
-
-
-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Z1期2-3,共2页
-
文摘
【正】 得惠书,知惠病已好转.中学教书负担沉重、且琐碎麻烦,远比大专院校教书责任重大.我并未认识鲁迅先生,又从未通过信,因此也无从写什么回忆文章,好在国内和他相熟的人,研究他的人著作已够多了,我不说什么,实十分正常的情形.尊文分析拙作,多为近人所未曾提到处,本意将托一熟人转为介绍——较近文学欣赏性刊物,旋闻友好相告,刊物属于某某权威领导,恐易犯忌讳(凡称许我处即易犯忌讳).小诗事实上说只近于“张打油”,‘若被权威文豪、及善于猜谜的批评家注意到,当作“烧饼歌”看待,我恐怕招架不住,
-
关键词
担沉重
批评家
诗事
认识鲁迅
文学欣赏
文豪
作家
如嘱
熟人
意中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茎茎默直孤青
- 5
-
-
-
出处
《华文文学》
1999年第3期22-35,共2页
-
-
关键词
李时珍
周敦颐
《本草纲目》
无用之用
吹法螺
闺中少妇
意中事
完全忘记
琴棋书画
洗洁剂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夏桀殷纣异说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杨钊
-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0-100,共1页
-
文摘
说暴君的人,必数桀、纣,就如同讲圣君必数尧、舜、禹、汤、武王一样。今查各书引桀、纣事多相同,可知其必多附会。其中原因之一,大约既亡之后,兴者必言前王的罪恶,而得到伐暴有名,拥护自己的才多。今比较来看:桀宠妹嬉(《晋语一》),纣宠妲己(同前)。桀为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刘向《新序》),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史记·殷本纪》)。桀为琼台瑶室,以临云雨(《刘向《列女传》),纣造倾宫瑶台,七年乃成。
-
关键词
夏桀
《史记·殷本纪》
牝鸡之晨
《列女传》
牝鸡无晨
《新序》
刘向
无根据
孟子
意中事
-
分类号
K2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跋太炎先生《遗嘱》
- 7
-
-
-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6年第1期6-6,共1页
-
文摘
跋太炎先生《遗嘱》——为纪念太炎先生逝世六十周年而作汤炳正1936年太炎先生逝世时,我正苏州在苏州就学于“章氏国学讲习会”。其中,只闻先生留有《遗嘱》,而未见公布。缪篆先生《吊余杭先生文》中,也曾谓先生“曾草遗嘱,其言曰:设有异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孙勿...
-
关键词
《遗嘱》
王元化
中国近代
爱国精神
“九一八”
传统文明
财产处理
民族气节
民族大义
意中事
-
分类号
B25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