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大众审美文化的二重性谈审美教育新概念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印晓红
-
机构
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10-113,共4页
-
文摘
大众审美文化对人类生活和文化建设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即最广泛的平民性和大众参与性消解了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意识形态模式,凸显了感性特征,在游戏的快乐和消遣中使生活日益审美化。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最主要的在于过度追求感性快乐与享乐主义,淡化和丢失了理性,造成价值观念的误导。当前大学美育的新课题应是加强感性教育,培养提高青年学生高尚的趣味格调。
-
关键词
大众审美文化
意义二重性
美育
新课题
-
Keywords
popular aesthetic culture
meaning duality
aesthetic education
new tasks
-
分类号
G40-01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从意义的二重性看阐释的辩证法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春青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72,194,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阐释学的中外话语资源、理论形态研究与文献整理”(19ZDA264)。
-
文摘
任何阐释对象的意义都存在"显"和"隐"、"现实性"与"可能性"的二重结构,即"意义的二重性"。"显"代表已经实现或处于实现过程的意义,意味着价值得到实现和确证;"隐"同时是一种"潜价值",代表尚未实现但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意义。阐释实践是最典型的主体间性行为,其结果是意义的生成,作为一个意义事件的文本阐释就成为一种文化传统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重要方式。意义的"显"或"现实性"总是有限的,而"隐"或"可能性"则总是无限的,这是阐释或意义的辩证法,也是价值的辩证法。变化则是意义与价值的常态。
-
关键词
阐释
诠释
意义的二重性
-
Keywords
hermeneutic
interpretation
duality of meaning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