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义共识:构建和谐世界的哲学根据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晶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7,共5页
价值多元化是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在认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对意义的多重诠释。人文主义转向后的意义理论,更具有价值论维度的研究深意,为研究人类历史发展与人们之间普遍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基本利益的趋同性表现使跨文化意义的构... 价值多元化是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在认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对意义的多重诠释。人文主义转向后的意义理论,更具有价值论维度的研究深意,为研究人类历史发展与人们之间普遍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基本利益的趋同性表现使跨文化意义的构建成为可能与必然,由此形成的意义共识的理论准备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了哲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理论 意义共识 动力机制 和谐世界
下载PDF
共识意义观:一种意义理论的雏形 被引量:3
2
作者 冯文敬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语言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探讨意义问题的成果虽然比较多,但是不尽如人意。本文以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批判传统意义理论,进而提出共识意义观。这种意义观突出人的因素:人通过语言才使自己与外在客观世界、内... 语言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探讨意义问题的成果虽然比较多,但是不尽如人意。本文以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理论批判传统意义理论,进而提出共识意义观。这种意义观突出人的因素:人通过语言才使自己与外在客观世界、内在主观世界和社会规范世界联系起来。于是,意义就理解成一种以主体间性为基础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外延主要包括上述人的三个世界,而这三个世界又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在这两个层次上,意义以人的三个世界为参数,因为不同主体在交际过程中达成共识才能够把握。就外在客观世界而言,意义以真实性为基础;至于内在主观世界,意义以外现为主要生成方式;对于社会规范世界来说,它则以规范性或规则性为标志性特征。无论同这三个世界中的何者相联系,意义都须要具有主体间性。文章将语言的意义理解为同人及人的世界相联系,具有主体间性的一种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语用学 共识意义 意义理论
下载PDF
对技术驱动下网络互动内涵建设的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诗婷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3,共3页
本文借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网络互动构成提出"机械互动"和"有机互动"的概念。机械互动大于有机互动,导致网络特殊符号广泛应用和访问量虚高等问题,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效应。我们需要对机械互动过大的现象保持警... 本文借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针对网络互动构成提出"机械互动"和"有机互动"的概念。机械互动大于有机互动,导致网络特殊符号广泛应用和访问量虚高等问题,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效应。我们需要对机械互动过大的现象保持警惕,对网络互动内部结构的控制要张弛有度,注重发挥有机互动的作用,推动中国传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互动 意义共识 符号
下载PDF
论南海问题法律争议与解决步骤 被引量:6
4
作者 金永明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2年第1期183-187,共5页
南海问题合理处置直接关涉我国由区域性大国转向全球性大国的指标性问题,也关涉我国核心利益的维护和国家和平发展进程,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南海问题的凸显有多种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区域制度性缺陷所致,又涉... 南海问题合理处置直接关涉我国由区域性大国转向全球性大国的指标性问题,也关涉我国核心利益的维护和国家和平发展进程,必须认真对待和处理。南海问题的凸显有多种原因,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区域制度性缺陷所致,又涉及域外大国关注的"利益",最终解决南海问题十分困难。本文分析了引发南海问题的要因,指出了南海问题的法律争议类型及特点,提出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路径,特别阐述了解决南海领土争议问题的若干步骤,最后评价了中越海上问题共识和原则协议的意义,并指出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领土争议 解决路径 基本步骤 中越共识意义
下载PDF
现代宗教的变化与伦理生活的意义困境
5
作者 田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7,共6页
现代世界是一个以理性化和分殊化、自由个体及其多元性为标志的世俗化社会,传统建制的宗教在现代世界的位置发生了由中心到边缘的重大变化。借用西美尔和卢克曼的视镜来看,这一变化可称之为"宗教"向"宗教性"、"... 现代世界是一个以理性化和分殊化、自由个体及其多元性为标志的世俗化社会,传统建制的宗教在现代世界的位置发生了由中心到边缘的重大变化。借用西美尔和卢克曼的视镜来看,这一变化可称之为"宗教"向"宗教性"、"有形宗教"向"无形宗教"的转化。不过,传统的建制宗教的边缘化并不意味着宗教性意义完全淡出了现代人的生活世界,现代宗教的个体性取向意味着宗教落实在生命存在的维度上,它并不必然导致现代伦理生活的意义根基走向碎裂。但是,现代伦理生活的意义共识的确存在着困境,重构个体生存的宗教意域,将之作为内在又超越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宗教在现代世界的意义定位。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个体之间在生活圈里的互动来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性 意义共识 生活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