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义取向应对的产生机制及其中介作用 |
刘天舒
郭明珠
陈炜夷
甘怡群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2
|
编码取向与意义取向语言教学法的比较与发展 |
王莹
叶青青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7 |
0 |
|
3
|
谈日语动词的下位意义取向 |
谢步群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4
|
教育实习微型课程设计的“意义取向”探究 |
李卫英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5
|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 |
宁虹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8
|
|
6
|
语言形式与文本意义的耦合:语文教科书文本设计的应然取向 |
李志朋
单新涛
|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0 |
|
7
|
论信息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
肖玲
李宗荣
|
《社会科学前沿》
|
2016 |
0 |
|
8
|
邓小平改革思路对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意义 |
郭爽
|
《魅力中国》
|
2013 |
0 |
|
9
|
谈高校学生组织发展建设 |
王辉
|
《统计与管理》
|
2014 |
4
|
|
10
|
论“理解心理学”与“解释心理学”的统一——整合维果茨基与皮亚杰理论的一种途径 |
杨慧
熊哲宏
|
《襄樊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1
|
地区和个体疫情暴露状况对人际冲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 |
葛乙平
马敏
张丽
|
《心理技术与应用》
|
2021 |
0 |
|
12
|
农村会计委托代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
张丹
|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3
|
走向意义关照的课程知识观 |
李召存
|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