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传播媒体的意义场域研究
1
作者 韩丛耀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9,43,共4页
所有媒体的实质性作用就是对"意义"进行表征与交流。所有传播研究就是探讨意义是如何被"生产"与"交换"的,图像媒体的意义传播研究也不例外。分析图像媒体"意义场域"图像形态的各个层级,就可以... 所有媒体的实质性作用就是对"意义"进行表征与交流。所有传播研究就是探讨意义是如何被"生产"与"交换"的,图像媒体的意义传播研究也不例外。分析图像媒体"意义场域"图像形态的各个层级,就可以揭示图像生产与传播意义的全过程。图像媒体生产场域的物质生产形态、视觉技术形态和文化经济形态分析揭示图像因生产材料、生产技术及生产环境的不同而生发的意义;图像媒体自身场域的媒材技术形态、视觉构成形态和社会审美形态揭示图像因媒体形态、构成形式及审美方式不同而生发的意义;图像媒体传播场域的装置论述形态、展示空间形态和观看效果形态揭示图像因论述的装置、展示的空间及受众的观看而生发的意义。强调意义不但从媒体的意义场域产生,也需要受众从媒体的历史文化中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媒体 意义场域 生产 自身 传播
下载PDF
图像的意义场域简析——以《上海画报》图像新闻为例
2
作者 卜云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99,109,共3页
图像是"意义"生产与交换的载体,是意义构成和传播的十分有效的媒介。对于图像意义的诠释,主要关注三个场域,即图像的生产制作场域、自身构成场域及传播观看场域。图像正通过它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传达一个时代的... 图像是"意义"生产与交换的载体,是意义构成和传播的十分有效的媒介。对于图像意义的诠释,主要关注三个场域,即图像的生产制作场域、自身构成场域及传播观看场域。图像正通过它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传达一个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的发展。本文以《上海画报》图像新闻为例,简析图像的意义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场域 《上海画报》 图像新闻
下载PDF
晋冀鲁豫《人民画报》的意义场域分析
3
作者 陈娟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5期60-62,共3页
图像是“意义”的“生产”与“交换”的载体,是意义构成和传播的十分有效的媒介。对于图像意义的诠释,主要关注三个场域,即图像的生产制作场域、自身构成场域和传播(观看)场域。本文通过意义场域分析诠释晋冀鲁豫《人民画报》的图... 图像是“意义”的“生产”与“交换”的载体,是意义构成和传播的十分有效的媒介。对于图像意义的诠释,主要关注三个场域,即图像的生产制作场域、自身构成场域和传播(观看)场域。本文通过意义场域分析诠释晋冀鲁豫《人民画报》的图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冀鲁豫 《人民画报》 意义场域
下载PDF
论电影叙事结构的意义场域——以影片《亲爱的》和《失孤》为例
4
作者 叶燕琪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7期135-135,共1页
电影叙事结构是故事内容演进的线索,从本质上来说,是编剧讲述故事的一种方法。不过,电影叙事结构背后潜藏着编剧叙述故事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情感的姿态。这表明电影叙事结构不仅是一种作为形式而存在的叙事技巧,其自身已然生成了新的意义... 电影叙事结构是故事内容演进的线索,从本质上来说,是编剧讲述故事的一种方法。不过,电影叙事结构背后潜藏着编剧叙述故事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情感的姿态。这表明电影叙事结构不仅是一种作为形式而存在的叙事技巧,其自身已然生成了新的意义场域,这为我们打开了电影文本分析的新视域。影片《亲爱的》和《失孤》都是以"失子"这一社会性事件为题材的佳作,前者采用交织式对照结构,后者采用三线并置式结构,不同叙事结构的运用使前者的意义场域更立体化、深化和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叙事结构 意义场域 《亲爱的》 《失孤》
下载PDF
论当下国内法意义的软法意蕴:实质、场域与命运 被引量:2
5
作者 冯春 类延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2-125,共4页
软法是近年来由国际法学领域引入到国内法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引入软法可以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以回应现实的法治需求。而软法自治、协商、合作的特殊功能则源于与公共治理诉求的契合,以公共治理为归依的分析,自然衍生出对软法的需求,并... 软法是近年来由国际法学领域引入到国内法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引入软法可以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以回应现实的法治需求。而软法自治、协商、合作的特殊功能则源于与公共治理诉求的契合,以公共治理为归依的分析,自然衍生出对软法的需求,并促成对基于广义法的未来法治的设想,即对软法发展取向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法 国家法 公共治理 公民自治 意义 社会规范
下载PDF
未来学习空间的场域逻辑 被引量:15
6
作者 廖婧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6,共7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面向未来学习场域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并演变成由未来技术重构物理空间的“知识场”、现实情景融合虚拟空间的“意义场”和虚实结合融入泛在空间的“生活场”组成的庞大学习空间。三大场域兼具“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面向未来学习场域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并演变成由未来技术重构物理空间的“知识场”、现实情景融合虚拟空间的“意义场”和虚实结合融入泛在空间的“生活场”组成的庞大学习空间。三大场域兼具“物性”“人性”和“活性”等特征,能充分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学校的特征和未来社会需求。从运作机制看,场域内部通过信息流的互通交流和能量交换发生着置换和进级,场域外部通过价值制导与资源介入提升其造血功能和组织活力,由此推动学习场域的发展和变迁,改变学习的存在样态及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空间 人工智能 物理 意义场域
下载PDF
论阐释、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与张江先生商榷 被引量:5
7
作者 马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6,共5页
阐释是指对对象的理解与解读,目的是获得意义。意义是家族相似性的存在,是一个相近似的集合,具有相对性。文本意义包括基础意义和延伸意义,二者构成了文本的意义场域。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均属于误读,二者均为主体性泛滥的结果,但也存在... 阐释是指对对象的理解与解读,目的是获得意义。意义是家族相似性的存在,是一个相近似的集合,具有相对性。文本意义包括基础意义和延伸意义,二者构成了文本的意义场域。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均属于误读,二者均为主体性泛滥的结果,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前见是人类认知的必要前提,可分为经验与理论。理论具有自足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场外征用并非强制阐释的充要条件,亦非强制阐释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 过度阐释 强制阐释 意义场域 前见 外征用
下载PDF
高校对分课堂的现实桎梏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成林 余丹琼 《教育评论》 2020年第3期143-147,共5页
针对高校课堂教学低效的现实,双向耦合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势而生,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有效讲授、高效讨论以及弹性评价的机制下,教育的实然... 针对高校课堂教学低效的现实,双向耦合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势而生,其核心理念是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在有效讲授、高效讨论以及弹性评价的机制下,教育的实然价值和应然意义得以实现。在二元哲学的理性范导下,高校"对分课堂"呈现出功能价值、导向价值和生成价值。高校"对分课堂"要建立联动机制完善考核,提高高校教师教学理性自觉,转变大学生的角色定位,灵活选择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教学模式 生成价值 意义场域
下载PDF
生命与存在:陶瓷艺术批评的不可通约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马凯臻 《陶瓷研究》 2018年第6期14-17,共4页
陶瓷艺术批评的现实困境不是简单的失语与缺席,而是批评方向的迷失。当下的陶瓷艺术批评从话语的使用到文本的呈现,基本是在美术、设计等异域批评环境中生成的。所以,这种批评往往是站在异域立场,对陶瓷艺术的反身观照,这种我与他者之... 陶瓷艺术批评的现实困境不是简单的失语与缺席,而是批评方向的迷失。当下的陶瓷艺术批评从话语的使用到文本的呈现,基本是在美术、设计等异域批评环境中生成的。所以,这种批评往往是站在异域立场,对陶瓷艺术的反身观照,这种我与他者之间具有可通约性的批评文本,其目光只能在艺术的普遍规律层面上进行"艺术概论"式扫描,它难以深入至"陶瓷之所以为陶瓷"的内部体系中实现高适配度的批评,也不可能衍生出合乎陶瓷艺术本质属性的评价体系建构。它以其不知"我是谁"的暧昧性,从根本上不能对陶瓷艺术的身份及其形成机理进行准确描述,遑论对其深入而准确的批评。本文认为:无论陶瓷艺术批评的体系如何繁芜与庞杂,有一个基本观照点不可更易,即不可通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批评 不可通约性 本质属性 意义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