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义观——对意义用法论的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边娜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2期34-35,共2页
一、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义观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著作《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一书中。他明确提出一种新的语义理论模式,即意义的“用法论’’(meaning as use):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语义观 意义用法论 述评 《哲学研究》 语义理论
下载PDF
从“意义用法论”到“基于用法的模型”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天翼 王寅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46,共5页
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 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力主从人本性角度研究语言,在"现实—认知—语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基于用法的模型"。本文从七个方面详述了该模型的主要内容,认为语言研究当循"归纳兼演绎",以能更好地论证语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意义用法论 认知语言学 构式语法 基于用法的模型
原文传递
“孰与”的用法和意义探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康绳法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65-67,共3页
在上古汉语,"孰与"作为凝固形式,经常用于对不同人或事物表示比较和选择的疑问句和反问句里起关联作用。为了探本溯源,本文确证,在上古汉语,"与"本可用如"如";"孰"有时也可用如"何";... 在上古汉语,"孰与"作为凝固形式,经常用于对不同人或事物表示比较和选择的疑问句和反问句里起关联作用。为了探本溯源,本文确证,在上古汉语,"与"本可用如"如";"孰"有时也可用如"何";"孰与"也正好用如"何如"(含"何若"),甚至不妨给它们划上等号。"孰与"的这种用法和意义,乃是原本上述"与"和"孰"的用法和意义的。不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对"孰与"的具体确切意义则应作具体分析,灵活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法意义 探本溯源 具体分析
下载PDF
探讨汉语“是”的用法意义及其哈萨克文翻译法
4
作者 阿依西瓦克·阿不都艾合买提 《传播力研究》 2022年第17期31-33,共3页
汉语“是”是在表达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其表达的意思非常之多,用法也相较复杂,所以对于学习哈萨克语(以下简称哈语)的汉族学生或者学汉语的哈族学生来说,翻译起来都有较高的难度。本文围绕“是”的句法性质和语义分类对“是”的... 汉语“是”是在表达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其表达的意思非常之多,用法也相较复杂,所以对于学习哈萨克语(以下简称哈语)的汉族学生或者学汉语的哈族学生来说,翻译起来都有较高的难度。本文围绕“是”的句法性质和语义分类对“是”的用法意义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是”在不同用法下的哈语翻译法,希望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是” 用法意义 哈语翻译法
下载PDF
语言的意义和用法——关于日常语言研究的哲学思考
5
作者 王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4,共5页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意义用法论”是影响较大的一个观点,被誉为“现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把语言和使用者的关系纳入“意义”之中。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这... 意义理论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意义用法论”是影响较大的一个观点,被誉为“现代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把语言和使用者的关系纳入“意义”之中。塞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认为语言理论是行为理论的一部分,提出意向性理论,揭示了意义的能动、积极的一面。语用学研究在意义用法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扩展到宏观层面,将语言在使用中涉及到的各种主客观因素都纳入其研究范围。人们开始在整个社会活动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语言的意义,并将其看作是一个动态环境中的动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用法论 日常语言学派 言语行为理论 语用学 动态因素 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距离的计量研究——以对译比构建的F-measure为尺度 被引量:10
6
作者 施建军 谯燕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6-84,160,共9页
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差异一直是日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汉日语对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传统研究试图用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近义三分类的方法从意义用法上区分同形词。但是,这种区分方法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同形近义词的用... 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的差异一直是日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汉日语对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传统研究试图用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同形近义三分类的方法从意义用法上区分同形词。但是,这种区分方法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同形近义词的用法差异得不到精确描述,因为同形近义词的用法差异有大有小,其意义用法距离的大小无法用"同形近义"来衡量。本文提出了以对译语料库为知识库,以同形词的对译比和在其基础上构建的F-measure为参数描写中日同形词意义用法距离的方法,并用1900余对常用的中日同形词进行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同形词 意义用法距离 对译比 F-MEASURE
原文传递
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看语言教学
7
作者 边娜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1年第5期111-112,共2页
本文以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从"意义用法论"和"语言规则说"出发,探讨这两种观点对语言教学的启示。认为着眼于用法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语言规则能指导学习者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 本文以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为理论基础,从"意义用法论"和"语言规则说"出发,探讨这两种观点对语言教学的启示。认为着眼于用法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语言规则能指导学习者正确恰当地使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维特根斯坦 意义用法论 语言规则说 语言教学
下载PDF
“坐帨手”还是“坐捝手”——对《仪礼·乡饮酒》一处异文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8
作者 赵立伟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对今本《仪礼·乡饮酒》"坐捝手,遂祭酒"中"捝"字的解释,历来注释家分歧颇多。文章认为,汉代的《仪礼》写本中有"捝"和"帨"两种写法;郑玄训"捝"为"拭也"乃其假借义。... 对今本《仪礼·乡饮酒》"坐捝手,遂祭酒"中"捝"字的解释,历来注释家分歧颇多。文章认为,汉代的《仪礼》写本中有"捝"和"帨"两种写法;郑玄训"捝"为"拭也"乃其假借义。郑注中作为"捝"字古文的"说"应读"始锐反",训"擦拭"义。由于"说"字的这种用法太过稀少,所以大型辞书皆未予收录,而研究者却不能不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乡饮酒》 捝、帨和说 异文用法 读音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