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隐喻、意义盗猎与符号消费——圣地巡礼的粉丝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玉堂 姜雨薇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0年第3期33-39,共7页
“圣地巡礼”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偶然流行有其必然的文化逻辑和文化心理,它是青年群体对自我文化身份的意义寻求、情感宣泄和青年亚文化及“二次元”文化群体渴望“破圈”并向主流文化靠拢的自我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圣地巡礼”实质上... “圣地巡礼”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偶然流行有其必然的文化逻辑和文化心理,它是青年群体对自我文化身份的意义寻求、情感宣泄和青年亚文化及“二次元”文化群体渴望“破圈”并向主流文化靠拢的自我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圣地巡礼”实质上是青少年群体对宗教神圣性的解构与旅游神圣性的建构过程,而粉丝的游牧和盗猎则给予“圣地巡礼”无限的生命活力。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符号消费”的“圣地巡礼”折射出这个时代青少年群体的精神状况一寄情于虚拟世界的纯真烂漫、短暂的逃离现实世界中的身份困惑和生存焦虑,从而通过符号消费的形式来追逐文化经济产品,以期获得短暂的心理补偿性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隐喻 意义盗猎 符号消费 圣地巡礼 粉丝文化
下载PDF
涂鸦、盗猎、消费——以《人民的名义》开始你的狂欢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岑岑 《南方电视学刊》 2017年第2期38-43,共6页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作品,《人民的名义》引发了一场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的狂欢。在这场狂欢中,互联网成为了狂欢语言演出、展示的广场。该剧的年轻粉丝们,以熟练的网络技能、嬉戏玩耍的态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解构了剧集的严肃性,赋...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作品,《人民的名义》引发了一场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的狂欢。在这场狂欢中,互联网成为了狂欢语言演出、展示的广场。该剧的年轻粉丝们,以熟练的网络技能、嬉戏玩耍的态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解构了剧集的严肃性,赋予了原文本更多的可能性,成为这场狂欢中最令人瞩目的存在。而官方话语的肯定、商业力量的助推,使得这场狂欢拥有了更加合法的地位,从而烘托了狂欢的热烈氛围,高涨了参与者的狂欢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的名义》 狂欢 文本涂鸦 意义盗猎 身体消费 粉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