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特根斯坦论意义盲人及人工智能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35,共7页
早在图灵时代,对于机器能否思维等问题就有过深入的探讨与争论,为了反驳图灵的肯定性意见,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意义盲人”的方案。一则澄清人与机器的差异,机器不及人之处在于——没有本能冲动、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心灵结构和语言... 早在图灵时代,对于机器能否思维等问题就有过深入的探讨与争论,为了反驳图灵的肯定性意见,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提出“意义盲人”的方案。一则澄清人与机器的差异,机器不及人之处在于——没有本能冲动、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心灵结构和语言构造能力,无法在语言游戏之中,感受和创生丰富的意义世界。同时,也肯定二者的家族相似性,思维、语言和算法的相似性,遵守规则的相似性。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图灵的强人工智能理论虽然具有明显的科学优势,但是在探索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时,维特根斯坦的方案具有哲学家的远见卓识,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盲人 语言游戏 家族相似性 图灵测试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