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管锥篇》对“意”、“象”的创见及其意义——以“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为例 |
杨海英
毛咏雪
|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2
|
“意余于象”一例——说王维《终南山》 |
霍松林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1 |
0 |
|
3
|
从“情动形移”到“意余于象”——关于中国人物画造型的反思 |
王岚
|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4
|
浅论“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读《管锥篇·太平广记》札记 |
杨海英
|
《前沿》
CSSCI
|
2008 |
0 |
|
5
|
意余于象——绘画意象的虚拟性与暗示性 |
谢丽君
|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6
|
山意象与人生理性及古代诗艺综论 |
刘竹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