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词学阐释的三条路径:意内言外、意内音外、音内言外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荣平 《长江学术》 2013年第2期25-32,共8页
张惠言提出的"意内言外"说,重视词的言外之意,导致词学阐释路径由本事批评转向比附批评。谢章铤不满意"意内言外"说的生硬,提出"意内音外"说、注重词的形式特征,体现了求词意之真的目的性,但不比"... 张惠言提出的"意内言外"说,重视词的言外之意,导致词学阐释路径由本事批评转向比附批评。谢章铤不满意"意内言外"说的生硬,提出"意内音外"说、注重词的形式特征,体现了求词意之真的目的性,但不比"意内言外"说更适合去解读词作。况周颐提出的"音内言外"说,重视词的音乐属性,切合中国诗学重视歌唱的传统,却不利于意境的构造。三说有内在的联系和传承,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传统阐释学的内涵,但未超过传统阐释学所达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 词学批评 意内 意内音外 内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