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编印发”到“意制销”探讨传统出版知识服务路径
1
作者 杜珂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34期115-115,共1页
传统出版在知识传播方式转变、消费需求升级的情境中受到剧烈冲击,互联网信息失信于用户之后的"知识服务"浪潮使得手握大量内容资源的出版社立于知识服务产业的上游端口。将传统出版的"编印发"流程升级成"意制... 传统出版在知识传播方式转变、消费需求升级的情境中受到剧烈冲击,互联网信息失信于用户之后的"知识服务"浪潮使得手握大量内容资源的出版社立于知识服务产业的上游端口。将传统出版的"编印发"流程升级成"意制销"全产业链条,或是出版领域应对知识服务风口的不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服务 意制 传统出版
下载PDF
“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释论——《文心雕龙》文体与意制之统体性批评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陶礼天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94-110,共17页
《文心雕龙·明诗》认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指出其时"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对这一批评,诠释者多有歧义。本文认为这句话应从"文体"和"意制"的统体性(主要体现为体用合一的特点)层面去理... 《文心雕龙·明诗》认为"宋初文咏,体有因革",指出其时"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对这一批评,诠释者多有歧义。本文认为这句话应从"文体"和"意制"的统体性(主要体现为体用合一的特点)层面去理解,体现出《文心雕龙》兼顾文体规范与意制特点的一种文体批评方法。"文体"与"意制"可以互训互证,进而成为互涵互摄的统体性的批评原则,其间的统体性不可剥离,这正是六朝特别是刘勰《文心雕龙》所运用的文体批评方法的特点和要义之所在。这种批评方法的运用,既突出地体现在其"原、释、选、敷"的"论文叙笔"二十篇文体论之中,也渗透和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的批评之中。因此,"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句话的具体诠释,实际上关乎如何更好地把握六朝诗歌发展的史实,关乎如何更好地把握和研究《文心雕龙》文体批评方法等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意制 统体性 体用合一 批评方法
原文传递
卷云纹符号化过程及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3
作者 廖琼 《艺海》 2016年第8期102-104,共3页
通过分析秦汉时期卷云纹装饰语言符号化的过程,指出卷云纹定格成纹样的三种创作模式,对秦汉时期卷云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原则进行归纳。
关键词 卷云纹 符号化 意制
下载PDF
《韩非子·解老》“德”论锥指
4
作者 刘亮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0-156,共7页
前贤针对《韩非子·解老》篇的“德”的释义多有分歧,其义若回到篇文“身全之谓德”的表述上,释为身心的健全,在全篇皆可说得通。其篇论“德”之处,有内在的矛盾:篇文先提出“德”的维持需避免动用身心官能,保持“意无所制”的超脱... 前贤针对《韩非子·解老》篇的“德”的释义多有分歧,其义若回到篇文“身全之谓德”的表述上,释为身心的健全,在全篇皆可说得通。其篇论“德”之处,有内在的矛盾:篇文先提出“德”的维持需避免动用身心官能,保持“意无所制”的超脱状态,后又言“仁”是“德”的表征,故有德之人会以仁慈的态度对待外界。此种态度使人试图护佑他人他物,为后者致福除祸;而试图达到这一目的,其人又须体认与所慈爱的对象相关的“道理”;然不论所慈爱的对象,抑或所须体认的“道理”,皆会形成思虑或行动上的羁绊,使有德之人无法维持“意无所制”的状态。《解老》“德”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新颖的考察角度。针对此问题的探究,将引领我们发现《解老》乃至今本《韩非子》某些尚未被关注的问题,如《解老》虚静无为、休养蕃息、以慈爱对待民众的政治思想,与《韩非子》其他篇目将民众作为统治者达成目的的工具有深层次的抵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解老》 “德”论 “身全之谓德” 无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