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说汉语的意合性——兼议汉语动词后论元共现方式与规律
1
作者 朱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年第6期54-60,共7页
文章从动词后论元共现以及相应构式之间关系的角度讨论了汉语语法的意合性特征:意合性表现为形式趋简和语义兼容的构式连续统;还表现为相邻构式的界限模糊性。汉语动词后论元共现形成四种构式,共现规律为:能进入不同构式的论元有类型... 文章从动词后论元共现以及相应构式之间关系的角度讨论了汉语语法的意合性特征:意合性表现为形式趋简和语义兼容的构式连续统;还表现为相邻构式的界限模糊性。汉语动词后论元共现形成四种构式,共现规律为:能进入不同构式的论元有类型限制;各种论元的"适配度"有差异;论元共现遵守"相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共现 适配度 相邻原则 意合性 模糊性
下载PDF
论汉语的意合性与对外汉语教学
2
作者 陈荣岚 《海外华文教育》 2007年第4期17-25,共9页
本文阐述了汉语意合性的特征及其在语言单位组合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体现,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针对汉语意合性的特点,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组合规律及其句法、语义、语用功能,以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汉语 意合性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中国花鸟画的意合性
3
作者 陈昌宁 《华夏文化》 2006年第2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花鸟画 意合性 语言学 概念 画家
下载PDF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全媒体舆情风险防范的共意机制建构--以K396次列车洪灾脱险事件为例
4
作者 毕宏音 闵玉丹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6,共7页
[研究目的]超时空泛在的全媒体放大了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舆情风险。研究旨在探究该类舆情由危转机的机理,荟聚舆情支持力量,进而提升应急管理效能。[研究方法]以K396次列车脱险过程的舆论演进势态为研究对象,依托全形态大数据挖掘和... [研究目的]超时空泛在的全媒体放大了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中的舆情风险。研究旨在探究该类舆情由危转机的机理,荟聚舆情支持力量,进而提升应急管理效能。[研究方法]以K396次列车脱险过程的舆论演进势态为研究对象,依托全形态大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舆情事件演化过程进行精准描摹。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立足“要素-机制”系统分析框架,厘清“整合性共意”机制中的多元主体要素、互动关系和运行链条。[研究结论]透过重大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中舆情危机向舆情支持的个案演变过程,洞见到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的国家管理者、民众、新闻媒体和专家学者,通过“刺激发生-汇集分析-接触交流-互动回应-共意建构-决策引导”六环节,不断推动着整合性共意机制的协调运转。该研究为构筑全媒体环境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了实践模式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自然灾害事件 全媒体 舆情危机 舆情支持 舆情治理 合性 建构主义理论
下载PDF
论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与意合特征的契合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8X期57-58,共2页
实现汉语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的有效契合是大学语文教的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将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和意合特征进行比较性研究,目的是让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明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从而提高教学素质。
关键词 汉语文学、语言诗性 汉语意合性
下载PDF
汉语的表意特征与汉民族“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邢亚南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41-43,共3页
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视角下,汉字的表意特征与汉语语法的"意合性"存在同为汉语部件的内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可探究汉语古代典籍和现代用语中汉民族"得意忘言"的文化心理,揭示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深刻联系。
关键词 表义 汉语语法 意合性 文化心理
下载PDF
话题条件紧缩构式“VP了就X”研究
7
作者 孙莹 李泉 《语言文字应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3-143,共1页
答辩时间:2023年5月紧缩构式作为形式、意义和功能相结合的音义结合体,具有形式紧凑、意合性强、语境依附性强等特征,在口语中具有丰富的语义语用表达效果和互动功能。各类紧缩构式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体现了汉语特别是口语语法、语义... 答辩时间:2023年5月紧缩构式作为形式、意义和功能相结合的音义结合体,具有形式紧凑、意合性强、语境依附性强等特征,在口语中具有丰富的语义语用表达效果和互动功能。各类紧缩构式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体现了汉语特别是口语语法、语义表达和语用功能的某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缩构式 语境依附 口语语法 音义结合 表达效果 意合性 语用功能 义和功能
下载PDF
古诗英译的语言与视境问题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玉良 路玉坤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6-59,共4页
汉语古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是意合语言的典型。就古诗英译来说,由于英语语言具有形合性和分析性特点,译文若彻底改变原诗语言的意合性形态,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诗的思维形态,并改变原诗的视境。因此,古诗英译时,译者应注重原诗语... 汉语古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是意合语言的典型。就古诗英译来说,由于英语语言具有形合性和分析性特点,译文若彻底改变原诗语言的意合性形态,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诗的思维形态,并改变原诗的视境。因此,古诗英译时,译者应注重原诗语言的意合性,力避分析性思维的渗入,尽可能发掘英语的意合潜力,努力保持原诗的视境和思维表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诗英译 视境 合性 意合性 思维形态
下载PDF
论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与意合特征的契合性
9
作者 任永军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86,共2页
本文试图沟通文学和语言学这两个学科领域,将汉语文学语言的诗性特征和意合特征进行一番比较,让人们看到汉语的诗性与意合性的天然的契合关系。
关键词 汉语诗性 汉语意合性
原文传递
天人合一 人物分立——汉英语言特点之透析
10
作者 陆刚 《南平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92-95,99,共5页
本文从语言的开放性与独立性;意合性与形合性;动态性和静态性;逆线性和顺线性以及英美人的语言心理对英汉语言的特点作一比较。
关键词 开放性 独立性 意合性 合性 动态性 静态性 逆线性 顺线性 英语 汉语 翻译
下载PDF
论汉语语法特点的探求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宇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88-90,共3页
对汉语语法现象的本质认识,应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步。其认识方法本身决定了汉语语法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由于人类思维的共性及语言的交际职能,我们从汉语语言事实中可以找到印证西方语言理论的一些实例也是... 对汉语语法现象的本质认识,应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步。其认识方法本身决定了汉语语法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由于人类思维的共性及语言的交际职能,我们从汉语语言事实中可以找到印证西方语言理论的一些实例也是很自然的。目前,汉语语法体系主要源于印欧语系的理论框架,语法学者在这一前提下对比发现汉语跟西方浯法观念的异同。当然,语言比较不失为认识语言特点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特点 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形式 意合性 语法框架 语义关系 汉语语法学 语义内容 比较语言学 语法标志
下载PDF
汉语词的理据特点
12
作者 初晓宁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52-54,共3页
汉语词的理据包括意味形式和内在形式两大类。其中内在形式理据是主流,具有意合性特点。本文通过实例对汉语词的理据特点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理据 象征性 意合性
下载PDF
互文:不应忽视的辞格
13
作者 方武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5年第2期34-35,共2页
王昌龄的七绝《出塞》首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喻守真释为“是说此地在汉是关塞,明月犹是秦时,时代虽变,形势亦非从前可比,有今不如古之叹。”据此解,则“明月”仅属于“秦”,
关键词 文格 明月 水村 意合性 “互文” 短语 守真 关塞 复句 对应项
下载PDF
汉语语构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探讨
14
作者 黄友玥 《文教资料》 2021年第8期210-211,共2页
对外汉语教师在对来华留学生及在国外的外国学习者进行汉语教学时,了解汉语结构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可以强化学习汉语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及运用知识的同时进行文化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 对外汉语教师在对来华留学生及在国外的外国学习者进行汉语教学时,了解汉语结构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可以强化学习汉语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授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及运用知识的同时进行文化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中华文化。本文从汉语语构文化的意合性这一特点出发,分析意合性在词汇、词类和句子中的体现,提出如何进行语构文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构文化 意合性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互文:一种功能独异的辞格
15
作者 方武 《嘉应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42-45,共4页
互文作为辞格的依据在于它具有固定的结构形态和独异的修辞功能,这功能便是不但能使表述增色,且能使语义增值。互文格有短语式、句子式和句群式。互文格不但存在于古诗文中,现代诗文中也不少见。互文的组合特点是意合性,也正是这一... 互文作为辞格的依据在于它具有固定的结构形态和独异的修辞功能,这功能便是不但能使表述增色,且能使语义增值。互文格有短语式、句子式和句群式。互文格不但存在于古诗文中,现代诗文中也不少见。互文的组合特点是意合性,也正是这一特点,导致了人们长期把它排斥在辞格范畴之外。除以上内容外,本文还举了语文工具书和教学用书中因对互文格辨识不清而导致注释欠妥的例子,说明理解互文格的构造规律和修辞功能所具有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修辞格 功能 意合性 汉语
全文增补中
粗糙的“脊梁”颇耐人寻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文本解读
16
作者 胡亨康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第3期24-25,共2页
引起我对“脊梁”注意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一句话:“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的轻声读法,一时间觉得别扭,不习惯。都说汉字有意合性的特点,所以凭直觉,“脊梁”应... 引起我对“脊梁”注意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中的一句话:“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的轻声读法,一时间觉得别扭,不习惯。都说汉字有意合性的特点,所以凭直觉,“脊梁”应该是一个血气浓郁、阳刚昧十足的词性,如“我们要挺起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千年脊梁”。你一定会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怎么会读成像“小女人”似的轻柔曼妙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耐人寻味 中国知识分子 中华民族 五年级 人教版 意合性 读法
下载PDF
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
17
作者 史玉姣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年第11期112-113,2,共2页
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汉语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感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感悟、体验、探究提到文本意义重构的高度,... 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汉语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感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考虑汉语的文字特点","尤其是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把感悟、体验、探究提到文本意义重构的高度,强调与文本、教师、编者之间的多向交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汉语文化 文字特点 文本 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 多向交流 意合性
下载PDF
汉语语法特点与汉民族文化关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永红 岳立静 《民俗研究》 1996年第3期70-73,共4页
纵观汉语语法研究从草创、革新到创新发展近百年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语法研究走的是一条探索汉语语法特点的艰辛之路。从最初的模仿,到今天建立起汉语自己的语法体系,人们对于汉语语法现象的研究已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越来... 纵观汉语语法研究从草创、革新到创新发展近百年的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语语法研究走的是一条探索汉语语法特点的艰辛之路。从最初的模仿,到今天建立起汉语自己的语法体系,人们对于汉语语法现象的研究已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接近于语言事实本身。这无疑为我们今天全面、综合地考察汉语语法的特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于汉语语法的特点,早在汉语语法学创立的初期就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马建忠在中国语法学的第一部著作《马氏文通》中就曾写到:“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变”,“中国文字无变化,乃以介字济其穷”,明显已注意到汉语动词、名词、代词不象拉丁语那样富有变化;而且书中还注意到了汉语主语的省略现象。其后,黎锦熙先生又指出,汉语是各词孤立的分析语,缺少词形变化,全靠词的排列来表达意思,并由此建立了“句本位”体系:同时还注意了形容词可以作谓语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高名凯先生又进一步指出,汉语言“在词序的安排和利用虚词方面比印欧语言丰富得多”,据此建立了以虚词和词序为纲的语法体系。王力先生也认为,汉语语法方而最大的特点有两个:①词序固定,②虚词的应用;同时还提出,汉语语法结构有“意合”特点,认为“就句子的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研究 汉语语法特点 汉民族 文化关系 意合性 汉语词类 思维方式 现代汉语语法 《马氏文通》 整体思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