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向性关联结构在胡塞尔和早年海德格尔思想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欧东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6,共7页
胡塞尔最初所追问的是“一般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本原 )意义的问题则超出并包容了胡塞尔的问题。为建立一门无前提的“本源科学” ,面对自己的问题目标 ,两人都采用相近的意向性思路来予以解决。只不过胡塞... 胡塞尔最初所追问的是“一般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本原 )意义的问题则超出并包容了胡塞尔的问题。为建立一门无前提的“本源科学” ,面对自己的问题目标 ,两人都采用相近的意向性思路来予以解决。只不过胡塞尔的“意向性”处在 (纯 )意识的内在性领域 ,而海德格尔的“生活经验”的意向性已不局限于任何现成的领域 ,只具有一种意向性的纯形式的“关联”意义。运用意向性关联的思路 ,胡塞尔和早年海德格尔才得以互有区别地显示出各自的意义世界 ,并揭示出其意义世界的 (无前提的 )自构成机能。其中 ,早年海德格尔关于“生活经验的意义关联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意识意向性 生活经验 自构成机能 意向性关联结构 意义世界 意义关联域
下载PDF
胡塞尔意向性结构在《存在与时间》中的继承与发展——以形式显示思想为中介
2
作者 赵炎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0年第2期153-190,共38页
我们通常更关注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批评,但不理解其对胡塞尔的继承也就无法有效地展开这种批评。本文试图阐明:《存在与时间》对胡塞尔的颠覆,无论在内容上有多大,在结构上的继承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这个内容上的颠覆,也只有在这... 我们通常更关注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的批评,但不理解其对胡塞尔的继承也就无法有效地展开这种批评。本文试图阐明:《存在与时间》对胡塞尔的颠覆,无论在内容上有多大,在结构上的继承都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多。这个内容上的颠覆,也只有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①),才能看得更清楚。这个结构就是胡塞尔的意向性结构。那么,意向性结构如何为《存在与时间》奠基?海德格尔又做出了怎样的改变?本文将以海德格尔的形式显示^(②)思想为中介,展现出二者之间的同与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形式显示 意向性结构 继承与发展
原文传递
解析戏曲表演意象创生中的“意向性”结构
3
作者 李丹 《河北画报》 2020年第24期143-144,共2页
戏曲表演属于多重艺术形式,其中涉及的感情幻化的意象层面丰满多元,可以说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积淀为戏曲表演的意象创生提供了优质的文化环境,戏曲表演过程中表现出的神韵是存在一定的生命力,在情境以及生命诉求方面往往存在很多表演意向... 戏曲表演属于多重艺术形式,其中涉及的感情幻化的意象层面丰满多元,可以说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积淀为戏曲表演的意象创生提供了优质的文化环境,戏曲表演过程中表现出的神韵是存在一定的生命力,在情境以及生命诉求方面往往存在很多表演意向,在戏曲表演过程中,意象创生中的“意向性”结构对整个戏曲表演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 意象创生 意向性结构
下载PDF
P.A.希伦和诠释学的科学哲学 被引量:6
4
作者 范岱年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8,共7页
希伦是当代诠释学的科学哲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他的两部主要著作《量子力学和客观性:海森伯的物理哲学》和《空间知觉和科学哲学》,以及他关于诠释学与现象论的科学哲学的一系列论述:(1)从生活世界、存在出发,超越唯物... 希伦是当代诠释学的科学哲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介绍了他的生平,他的两部主要著作《量子力学和客观性:海森伯的物理哲学》和《空间知觉和科学哲学》,以及他关于诠释学与现象论的科学哲学的一系列论述:(1)从生活世界、存在出发,超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主张视域实在论。(2)强调生活世界中意向性的主客观统一,主张视角主义认识论。(3)主张诠释学的方法论、诠释学循环(或螺旋形的上升)。(4)主张海德格尔的去蔽的真理观。(5)强调意义与价值,强调比喻的作用,主张科学哲学要研究科学发现、科学伦理等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现象论 视域实在论 意向性结构 视角主义认识论 诠释学循环
下载PDF
现代法学方法论缘起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夏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2,共4页
现代法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缝隙或矛盾。这个问题在哲学中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真正对该问题有所突破的是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 现代法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之间的缝隙或矛盾。这个问题在哲学中就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西方哲学从古希腊时代起就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真正对该问题有所突破的是胡塞尔所创立的现象学。因此,现象学就为现代法学方法论提供了坚实的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哲学 现象学 还原 意向性结构 生活世界
下载PDF
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试论徐复观对庄子的现象学诠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合华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3,共5页
徐复观对庄子作了"再发现",认为庄子的心斋之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也是美的观照得以成立的根据。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有相通之处,表现为三个方面:心斋的"忘知"和现象学的还原,心斋的虚静之心与现象学纯粹意... 徐复观对庄子作了"再发现",认为庄子的心斋之心是艺术精神的主体,也是美的观照得以成立的根据。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有相通之处,表现为三个方面:心斋的"忘知"和现象学的还原,心斋的虚静之心与现象学纯粹意识的意向性结构,心斋之心的"明"、"若一志"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通过引入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徐复观对庄子思想作了创造性的阐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其对胡塞尔现象学直观的理解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斋 现象学的纯粹意识 现象学还原 本质直观 意向性结构
下载PDF
哲学思维与自然信念之间的张力——王阳明“山中观花问答”新论 被引量:1
7
作者 文学平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6期8-11,共4页
心物关系问题在阳明哲学中至关重要,解答该问题的经典案例是"山中观花问答"。该问答的"问",问出了哲学思维和自然信念之间的张力;该问答的"答",答出了心物"同寂同感"、"一气流通"、&... 心物关系问题在阳明哲学中至关重要,解答该问题的经典案例是"山中观花问答"。该问答的"问",问出了哲学思维和自然信念之间的张力;该问答的"答",答出了心物"同寂同感"、"一气流通"、"同有同无"的意向性结构特征。意向性结构是理解"心外无物"之哲学命题与"有物与心无关"之自然信念并使二者达成和解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中观花 哲学思维 自然信念 意向性结构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一种先验存在论的解读
8
作者 李金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9-154,共6页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qu... 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总伴随着一个内在的"本我"边缘,它决定了先验自我意识具有"作为事实存在"的存在论结构,这种结构暗含着一种先验存在论的可能。这种可能被海德格尔和萨特敏锐地捕捉到了。海德格尔通过"此在"的意向性结构揭示了存在的时间性,揭示了此在具有"先验存在"的时间发生。萨特通过寻求胡塞尔面向世界、面向他人意向性的超越性,把胡塞尔的绝对自我意识改造成了一种对他人、对世界的焦虑意识,这种焦虑意识反过来说明了先验自我是有"孔洞"的失败意识。自我意识早已被"为他意识"所超越。总之,通过对胡塞尔先验自我意识中"本我"维度的存在论解读,可以更好地认识海德格尔和萨特将胡塞尔的先验自我意识现象学如何发展为一种先验存在论的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验自我 本我 此在 意向性结构 先验存在论
下载PDF
唯识学与现象学的六个理论分野
9
作者 章启群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1期41-72,共32页
唯识学与现象学的六个概念之间,即"识"与"意识""二空"与"悬置""二分"与"显现""自证分"与"意向性结构""现量"与"本质直观""... 唯识学与现象学的六个概念之间,即"识"与"意识""二空"与"悬置""二分"与"显现""自证分"与"意向性结构""现量"与"本质直观""真如"与"事物本身"等,其意涵有一定交接,但似是而非。第一,"识"具有判断、明辨的认识功能,还可以转成"八识",前五识是感觉功能,第六识是意识,第七识是自我意识,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宇宙万有的总摄,具有永恒性。阿赖耶识此义近似于西方哲学的logos和中国哲学的"道""无",无法翻译。可见"识"与现象学的"意识"差异之巨大。第二,唯识学主张"万法唯识""我、法二空"。"二空"说是形上学。现象学"悬置"说是方法论,即假设万物皆"空"。可见"悬置"和"二空"具有方法论与形上学的本质不同。第三,唯识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识""变"而来,呈现为"见分"和"相分"。这不仅是一种意识活动,还包括情感、心理等因素,因此不仅是认识意义上的,还有本体论、存在论的意义。现象学的"显现"说,意在描述对象事物在意识的呈现过程中具有意义意向性特点。可见"二分"与"显现"之差异。第四,唯识学的自证分就是八识自体。自证分是体,"二分"是用,体用一如。这与魏晋玄学体用一如思想基本相同,于意义生成没有直接关系。现象学所谓"意向性结构"是意识的本质特征,表明意识活动都是指向性的。因此,唯识学自证分与现象学意向性结构两个概念基本不能对应。第五,唯识学"现量"是指认知活动中认知主体亲身在场、当下感知,与六识、三性、百法交接,绝不是纯粹意识,不具有普遍性。而从佛教角度说,"现量"在所得智下所观照的也不是物理现实世界。现象学"本质直观"是指认知主体经过"悬置"之后的纯粹意识,对于对象事物所进行的观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绝对排除对象的物理性存在,只关注事物普遍性的"本质",绝非个性化的认知结果。可见"现量"与"本质直观"之间很难找到相同点。第六,唯识学最高目标是证得"真如",方法是修行。现象学根本目标是解决认识中"意义"确定性问题,回到"事物本身",属于哲学认识论。以上六个概念展示的根本理论差异,凸显出唯识学与现象学之间不可逾越的理论鸿沟,还揭示出以日常经验为基础的公元7世纪佛教认知体系描述,与在现代科学背景下的20世纪认知体系描述的本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识学 现象学 意识 二分 显现 现量 意向性结构
下载PDF
“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的现象学解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华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19期22-23,共2页
气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其主流观点体现了自然态度,通过介绍现象学态度和意向性结构,给出“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的现象学解释:“因变”是材料及其显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意向相关项及其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发生相应改变;“正名”是这些变... 气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其主流观点体现了自然态度,通过介绍现象学态度和意向性结构,给出“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的现象学解释:“因变”是材料及其显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意向相关项及其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发生相应改变;“正名”是这些变化最终会导致旧有的外在的现实对象的消失和新的对象和新的意义的出现;“有形”是“正名”,是立义,是意向对象的呈现;“合”为“变”之后,因为有“变”化,有了多样性,才会有“合”的立义,完成同一性,同时交织地“合”而立义出“有形”之象。由此,提出气是现象学中的材料、质料或质素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态度 现象学态度 意向性结构 质素
下载PDF
前言
11
作者 蒋梁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52-52,共1页
俯视一堆散落的石榴,凝视朋友的一张脸面,抑或远视故土深秋广袤的原野,侧身、凌风、伫立,手握蘸满浓烈油彩的画笔,在画布上纵横涂抹。鲜活酣畅、气韵饱满,一股扑面而来的感受力中,物之气象弥漫。二十五年来杨参军一直以写生为作画方式,... 俯视一堆散落的石榴,凝视朋友的一张脸面,抑或远视故土深秋广袤的原野,侧身、凌风、伫立,手握蘸满浓烈油彩的画笔,在画布上纵横涂抹。鲜活酣畅、气韵饱满,一股扑面而来的感受力中,物之气象弥漫。二十五年来杨参军一直以写生为作画方式,直面事物,直接描绘,反反复复。他的写生并不是自然主义的描摹,也非印象派的肤浅感觉的捕捉,更非主体表现的借题发挥。写生是他绘画方法的基本入门,他所要的是在写生中通过还原、描述与时间中的抹去重来的无穷的意向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方法 写生 感受力 意向性结构 自然主义 借题发挥 印象派 主体表现
下载PDF
环境心理的现象学本质——概念奠基及其途径
12
作者 汪中兴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5-31,共7页
在环境心理的课题上,鉴于历史性的概念空白,有必要由现象学明确奠基依据,从知觉环节入手,通过今天开放的学科关系,建立以"建筑"为枢纽的理论平台,开拓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领域,由此探索一条能够回归问题本源的可行之道。
关键词 环境心理 现象学 意向性结构 知觉 建筑理论
下载PDF
海德格尔现象学与美学关联的思想线索
13
作者 仲霞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167,共11页
前期海德格尔建立了实存现象学,但由于此在之生存—操心的单向意向性结构以及“畏”之否定性的意向性主题,与现象学美学的结构、主题不相容,故未能与美学发生关联。中期海德格尔一方面改变了前期实存现象学的主体性意向性结构和否定性主... 前期海德格尔建立了实存现象学,但由于此在之生存—操心的单向意向性结构以及“畏”之否定性的意向性主题,与现象学美学的结构、主题不相容,故未能与美学发生关联。中期海德格尔一方面改变了前期实存现象学的主体性意向性结构和否定性主题,建立起本有—居有之被给予性的逆意向性结构和真理主题,从而展开其本有现象学。同时,他以接受柏拉图的爱欲美学思想为契机,基于本有结构和真理主题,使本有现象学与美学发生关联,建立了本有现象学美学,提出“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的观点。后期海德格尔接续中期隐伏下来的爱欲现象学思想线索,以存在为生存的根据和人与世界的共在,建立了以存在为结构、以爱为主题的交互主体性双向意向性结构,即“天、地、神、人”游戏的存在现象学。依据存在的双向意向性结构和爱的主题,实现存在现象学与美学的关联,建立了存在现象学美学;即通过“诗意地栖居”实现自由的生存,回归存在的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象学 现象学美学 意向性结构 意向性主题
原文传递
早期胡塞尔现象学对表象概念的澄清
14
作者 唐蕾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8,14,共4页
伟大的现象学家胡塞尔早期是由布伦塔诺引领走上哲学道路的,但后来他毫不犹豫地批评了老师含混的表象概念,同时提出客体化行为的概念,并认为客体化行为才是意识体验的基本意向性结构。自此,胡塞尔继承并完善了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完... 伟大的现象学家胡塞尔早期是由布伦塔诺引领走上哲学道路的,但后来他毫不犹豫地批评了老师含混的表象概念,同时提出客体化行为的概念,并认为客体化行为才是意识体验的基本意向性结构。自此,胡塞尔继承并完善了布伦塔诺的意向性理论,完成了早期对意识意向性的探索,这为其从早期描述心理学转向行为现象学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象 意向性的基本结构 客体化行为
下载PDF
回到“贞”的现象学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向红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41-54,共14页
一乾坤两卦是《周易》的门户,而两卦的卦辞都把'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乾卦言:乾,元亨利贞;坤卦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作为'利'的宾语,'贞'成了两种状态所朝向的目标或赖以存在的根据。不仅如此,'贞'... 一乾坤两卦是《周易》的门户,而两卦的卦辞都把'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乾卦言:乾,元亨利贞;坤卦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作为'利'的宾语,'贞'成了两种状态所朝向的目标或赖以存在的根据。不仅如此,'贞'还大量出现在其他卦辞中。有学者统计,光是'利贞'这个表述在《周易》中就出现过二十三次(1)。但是,两千多年以来,醒目的位置和不同寻常的高出现率并没有让'贞'的含义变得更清楚,反而在一轮又一轮的解释中发展出看似迥然不同的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卦爻辞 意向对象 意向活动 马里翁 乾卦辞 意向性结构 现象学
原文传递
一种自然科学现象学如何可能?——基于先验现象学对自然化的现象学的研究纲领的改造
16
作者 张昌盛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99,共10页
如果把自然科学看作以一种主体间性的方式显现自然的途径,自然科学现象学研究则是对这种显现的主体性的理解框架、意向性结构以及先验的机制的现象学阐明。本文基于现象学的立场,探讨把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自然作为现象学研究的基本主题... 如果把自然科学看作以一种主体间性的方式显现自然的途径,自然科学现象学研究则是对这种显现的主体性的理解框架、意向性结构以及先验的机制的现象学阐明。本文基于现象学的立场,探讨把对整个自然科学乃至自然作为现象学研究的基本主题何以可能。具体而言是从先验现象学的理论框架出发,结合对科学的前沿经验以及它们的现象学理解,来论证立足于先验现象学立场一般性地研究自然科学与自然的合理性与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初步阐述其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主题,如科学理论的意向构成、科学理论的本体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现 意向性结构 先验阐明 意向构成
原文传递
英伽登现象学文本诗学学理逻辑及学术意义
17
作者 董希文 《中外文论》 201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现象学哲学认为科学知识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纯粹意向性直观活动。依此为据,现象学美学集大成者英伽登坚持认为文学文本是由语音、意义单元、图式化观相和再现的客体四个渐次深入的层面构成的充满差异的意向性客体,文本意义既不全然来自... 现象学哲学认为科学知识产生于主客体之间的纯粹意向性直观活动。依此为据,现象学美学集大成者英伽登坚持认为文学文本是由语音、意义单元、图式化观相和再现的客体四个渐次深入的层面构成的充满差异的意向性客体,文本意义既不全然来自客体语言存在物,也不全然产生于主体的意识结构和主观理解,而是来自于主客体交融的瞬间,是客体作为'纯粹意向性客体'与主体作为'纯粹意识'在本质直观活动中自然呈现,是主客交互活动的必然结果。现象学方法及其相关理论促进了间性文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文本 意向性结构
原文传递
“使用发明”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宝杰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3,共6页
技术人工物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致使潜在的"使用发明"问题出场。"使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的结构或功能在使用领域中的扩大、转换或他用,是技术发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转用发明"和"用途发明... 技术人工物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致使潜在的"使用发明"问题出场。"使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的结构或功能在使用领域中的扩大、转换或他用,是技术发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转用发明"和"用途发明"等发明形式。"使用发明"与技术人工物的结构、功能和人的意向性直接关联在一起,"转用发明"是技术人工物结构的他用,而"用途发明"是技术人工物功能的他用。从发明的逻辑看,"使用发明"既是技术发明本身的延续,又是一类技术发明演化的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发明 转用发明 用途发明 结构-功能 结构-意向性
原文传递
一种自然科学现象学如何可能?:基于先验现象学对自然化的现象学的研究纲领的改造
19
作者 张昌盛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417-418,共2页
如果把自然科学看作一种以主体间性的方式显现自然的途径,则自然科学现象学研究是对这种显现的主体性的理解框架、意向性结构以及先验的机制的现象学阐明。因此,基于现象学的立场来探讨把整个自然科学乃至自然作为现象学研究的基本主题... 如果把自然科学看作一种以主体间性的方式显现自然的途径,则自然科学现象学研究是对这种显现的主体性的理解框架、意向性结构以及先验的机制的现象学阐明。因此,基于现象学的立场来探讨把整个自然科学乃至自然作为现象学研究的基本主题何以可能,即从先验现象学的理论框架出发,结合对科学的前沿经验以及它们的现象学理解,来论证立足于先验现象学立场的一般性自然科学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能性,以及自然科学现象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主题,如科学理论的意向构成、科学理论的本体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研究 现象学研究 研究纲领 意向性结构 主体间性 主体性 基本主题 本体论
原文传递
重建世界形而上学:作为胡塞尔现象学之根本动机的“生活世界”
20
作者 王俊 《中国哲学年鉴》 2016年第1期410-410,共1页
胡塞尔现象学试图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文化危机,在他看来,这种危机是由自然科学意识形态化引起的。他的现象学的根本动机在于,通过意识构建研究揭示事物和世界的主体相关性,以克服自然科学模式下人们对世界的客观主义理解,重新恢复根源... 胡塞尔现象学试图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文化危机,在他看来,这种危机是由自然科学意识形态化引起的。他的现象学的根本动机在于,通过意识构建研究揭示事物和世界的主体相关性,以克服自然科学模式下人们对世界的客观主义理解,重新恢复根源层面上的存在意义和人性。这种主体相关性及全体存在物指引关联汇集的视域大全就是“生活世界”。为了重建世界形而上学,胡塞尔设想了一条方法论道路:通过描述心理学研究,切入主体性层面来把握意识中的意向性结构,复盘从心灵到对象的构建过程,循着意向性的线索从对象回溯到视域层面,进而达到恢复整全的“生活世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现象学 描述心理学 意识形态化 意向性结构 客观主义 方法论 形而上学 主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