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3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实”挑战下的艺境创构——从与徐悲鸿的对照看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
1
作者 金浪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写实”作为引发“美术革命”的重要概念,不仅是徐悲鸿借以进行中国画改良的工具,也暗中构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起点。虽然同样对罗丹雕塑的“写实”风格盛赞有加,徐悲鸿重视的是“写实”手法,而宗白华却运用了“使物质而精神... “写实”作为引发“美术革命”的重要概念,不仅是徐悲鸿借以进行中国画改良的工具,也暗中构成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起点。虽然同样对罗丹雕塑的“写实”风格盛赞有加,徐悲鸿重视的是“写实”手法,而宗白华却运用了“使物质而精神化”的解释思路。正是通过将此思路运用于对徐悲鸿作品的评论,宗白华开启了对中国画的理论探索,所谓“能空灵而能写实”,便是他对中国画写实原理的初步表达。在抗战“写实”强化氛围下,二者的差异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徐悲鸿把专注点从肌肉组织扩展至社会生活,提升了“写实”手法的现实主义品质,而宗白华则通过将既有思路运用于对“常人欣赏艺术的形式”的阐发,拓展了围绕文人画展开的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写实、传神、妙悟三境界的提出,标志中国艺术意境论构建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徐悲鸿 写实 意境 中国画
下载PDF
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的跨文化互释
2
作者 韦拴喜 岳湘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在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中国美学之独特形态的意境美学,与西方晚近兴起的气氛美学之间存在颇多可比照阐发、交流互鉴之处。在主客关系上,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都打破了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分别以“心-物”模式和“身-物”模式致力于... 在全球化语境下,作为中国美学之独特形态的意境美学,与西方晚近兴起的气氛美学之间存在颇多可比照阐发、交流互鉴之处。在主客关系上,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都打破了传统美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分别以“心-物”模式和“身-物”模式致力于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间性关系的建构;不过意境美学融入与运用了综合的审美心理机能,侧重审美活动中精神性体验,将气氛美学中建立在感知学之上的“自然之物”进行了抬升和跨越,故作为意境美学基本单位的意象可以视为气氛之物的形而上之维。正是由于以上关联之处,一方面通感联觉是两种美学重要的审美生理-心理基础之一,另一方面作为审美范畴的“意境”和“气氛”都处于不断生成的状态之中,因而审美主体获得的美感体验都是历时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绵延”的美感。同时,意境美学和气氛美学都是在空间中进行审美,共同关注意境与气氛所营造的“虚实空间”。不仅如此,在情景创设、情调营造等方面,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又可落实为一种共通的审美创造方案。基于以上事实,在意境美学与气氛美学之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对话,既可为中西美学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创新融合提供案例,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中国古典美学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美学 气氛美学 主体间性 通感 创造论美学
下载PDF
以钢琴伴奏和美声艺术还原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用旋律和情感与古人对话
3
作者 王菁菁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以钢琴伴奏和美声艺术相结合的形式来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用旋律和情感与古人对话的绝妙平台,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和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诠释和传播中国辞章优美、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能展现优美的意境及“家国怀... 以钢琴伴奏和美声艺术相结合的形式来演绎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用旋律和情感与古人对话的绝妙平台,为全世界的炎黄子孙和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诠释和传播中国辞章优美、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能展现优美的意境及“家国怀古”“悲欢离合”及“伤春悲秋”等不同情怀的表达。而被称之为“音乐之王”的钢琴能够表现出世界上感性的、具体的声音形象,恰是由于钢琴所具备的诸种特征,可以还原中国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我国许多作曲家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歌词创作成艺术歌曲时,在钢琴伴奏上广泛借鉴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巧、情感表达方式及曲调特点,使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能够再现中国古诗词的意境效果。实现了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让观众除了感受到典雅的艺术享受外,在这类以中国古典诗词为歌词的艺术歌曲里,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共享其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古诗词 钢琴伴奏 情怀
下载PDF
探寻审美表达的中国道路:宗白华意境美学的四个突破
4
作者 徐迎新 《艺术广角》 2024年第2期71-77,共7页
宗白华的意境美学形成于中华民族命运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是民族文化的塑形力量在审美领域的典范体现。宗白华以融汇中西的学术视野对“意境”的新阐释,是中国现代“意境”理论形成完善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艺术冲动的文化属性、艺术题材... 宗白华的意境美学形成于中华民族命运生死攸关的特殊时期,是民族文化的塑形力量在审美领域的典范体现。宗白华以融汇中西的学术视野对“意境”的新阐释,是中国现代“意境”理论形成完善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艺术冲动的文化属性、艺术题材的构成、艺术意蕴的生成,以及艺术理解与接受方式的角度,阐发宗白华意境审美思想对西式美学理论的超越与突破,从而揭示宗白华学术思想对中国式现代美学构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意境美学 中国道路
下载PDF
国画美学特征及诗意意境的表现手法
5
作者 楚梵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1期18-20,共3页
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对东西方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绘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世界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 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对东西方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绘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世界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精神生活,重视对国画意境和美学的研究。基于此,围绕国画的美学特征、国画诗意与意境内涵以及对国画中诗意意境的表现手法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传统国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画 美学特征 诗意 意境 表现手法
下载PDF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音韵特色及意境塑造探微
6
作者 谢文丽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是音乐与诗歌相融合的新型音乐形式,是歌词、伴奏、旋律的和谐融合体,其音韵特色更加独特,深邃意境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本文通过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音韵特色及意境,在领略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歌曲... 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是音乐与诗歌相融合的新型音乐形式,是歌词、伴奏、旋律的和谐融合体,其音韵特色更加独特,深邃意境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本文通过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关雎》的音韵特色及意境,在领略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歌曲魅力的同时,来深入认知、理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以更好地探讨中国声乐艺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雎》 音韵特色 意境塑造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画创作中的美学意境表现方式研究
7
作者 杜喜俊 《艺术家》 2024年第2期15-17,共3页
美学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与中国画创作相辅相成,不仅对中国画艺术有重要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当代中... 美学意境是中国画艺术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与中国画创作相辅相成,不仅对中国画艺术有重要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意境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必须立足传统。如何将中国画与当代审美意境进行融合,让它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亦是当前中国画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画 中国画艺术 中国画创作 经济发展速度 艺术作品 立足传统 意境表现 美学意境
下载PDF
古典诗词意境领悟教学策略例谈
8
作者 周婷 姚霞晖 《学语文》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古典诗词教学实践中,凝练出“以读为本”的五种意境领悟途径,包括让读诗有序有法的“以读悟境”,以勾连生活和知人论世的“创设情境”,搭建支架且化诗为画的“想象造境”,提取核心和追溯还原的“意象入境”,同...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古典诗词教学实践中,凝练出“以读为本”的五种意境领悟途径,包括让读诗有序有法的“以读悟境”,以勾连生活和知人论世的“创设情境”,搭建支架且化诗为画的“想象造境”,提取核心和追溯还原的“意象入境”,同题拓展及同境延伸的“拓展延境”,希望能为古典诗词教学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意境领悟 教学策略
下载PDF
谈宋代画论《林泉高致》“可游”之意境
9
作者 李咪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8-71,85,共5页
北宋画论《林泉高致》曾以“望、行、游、居”论山水画之妙品:“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可游可居”一说深得文人山水画之精髓。结合《林泉高致》,对中... 北宋画论《林泉高致》曾以“望、行、游、居”论山水画之妙品:“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可游可居”一说深得文人山水画之精髓。结合《林泉高致》,对中国山水画“可游”之意境进行分析,理“可游”之论、辩“可游”之意、探“可游”之境,论述《林泉高致》中“可游可居”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可游 意境 美学解读
下载PDF
绘画作品中的意境美:中西方艺术的共同探索
10
作者 张小玲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3期15-17,共3页
在当今艺术领域,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交融与创新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从概念角度剖析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内涵,并对比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梳理出中西方绘画在意境美方面的独特风格与优势。同时,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为例,详尽... 在当今艺术领域,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交融与创新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从概念角度剖析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内涵,并对比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梳理出中西方绘画在意境美方面的独特风格与优势。同时,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为例,详尽阐述中西方绘画在意境美上的交融现象,以点带面地展现这一艺术现象的广泛性。此外,探讨如何在艺术发展历程中实现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创新。采用实例分析、对比探讨的方法,对中西方绘画意境美的融合与创新进行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中西方艺术 意境 融合 创新
下载PDF
文化对等理念下古典诗歌翻译的意境美学研究
11
作者 姚兰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7-89,共3页
文章基于文化对等理念认为,古典诗歌翻译在于实现译语与源语之间的有机转换,最大化消弭不同地域背景下的文化差异现象。在论及文化对等理念及古典诗歌翻译原则的基础之上,围绕意境可译性、意境翻译内容、意境翻译过程、意境翻译整体性... 文章基于文化对等理念认为,古典诗歌翻译在于实现译语与源语之间的有机转换,最大化消弭不同地域背景下的文化差异现象。在论及文化对等理念及古典诗歌翻译原则的基础之上,围绕意境可译性、意境翻译内容、意境翻译过程、意境翻译整体性等内容,探析了文化对等理念下古典诗歌意境美学翻译体系建设。并以诗歌《使至塞上》《迢迢牵牛星》为例,探讨了诗歌直译、注释再现等翻译手法的运用策略,以达到诠释意境美感、丰富意境内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对等 古典诗歌 翻译 意境美学 中华文化
下载PDF
汉字图形化在标志设计中的文化意境表达
12
作者 张婉艳 刘卫东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2期79-82,共4页
在当今设计领域,汉字图形化被广泛地运用在标志设计中。文章将从汉字图形化标志设计的视觉可读性原则、信息传达性原则、文化创造性原则出发,探讨汉字图形化标志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情感,进而讨论汉字图形化在标志设计中的文化意境表... 在当今设计领域,汉字图形化被广泛地运用在标志设计中。文章将从汉字图形化标志设计的视觉可读性原则、信息传达性原则、文化创造性原则出发,探讨汉字图形化标志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情感,进而讨论汉字图形化在标志设计中的文化意境表达。设计师要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在汉字图形化标志设计中实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汉字图形化 标志设计 文化意境
下载PDF
江西书院园林的审美意境及其现代价值
13
作者 饶娜 古新仁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江西书院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园风格不仅秉承了中国园林巧妙师法自然的一面,还承袭了文人雅士借具体有形的物象载体来寄寓自身隐意之志,其园林构思具有崇尚自然的“和谐之美”、寻求静谧的“灵动之美”、勾勒构想... 江西书院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园风格不仅秉承了中国园林巧妙师法自然的一面,还承袭了文人雅士借具体有形的物象载体来寄寓自身隐意之志,其园林构思具有崇尚自然的“和谐之美”、寻求静谧的“灵动之美”、勾勒构想的“意境之美”。时至今日,江西书院园林的设计理念对现代校园的建设规划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书院 书院园林 审美意境 现代价值
下载PDF
仙境文化意境表达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
14
作者 徐克俭 王锦 +2 位作者 刘晓彤 李春铧 李喆 《现代园艺》 2024年第7期147-151,共5页
仙境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意境作为仙境文化由被动欣赏转向主动表达的载体,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造园家通过空间构建、造园要素和原风景引用等手段精心营造的对象。通过分析中国仙境文化及在中... 仙境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意境作为仙境文化由被动欣赏转向主动表达的载体,一直是中国传统园林造园家通过空间构建、造园要素和原风景引用等手段精心营造的对象。通过分析中国仙境文化及在中国传统园林景观中的意境表达,提取仙境文化意境要素,获取仙境文化意境要素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表达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境文化 意境表达 园林景观
下载PDF
意境涌现与风貌提升——复杂性视角下当代乡土建筑风貌营建策略研究
15
作者 韩萍毅 胡沈健 《住宅产业》 2024年第1期15-18,共4页
当代乡村实践面临严峻挑战,乡土建筑风貌内涵的缺位,既阻隔了文脉的传承,也切断了乡愁记忆的延续,以人地关系为主导的乡土建筑风貌提升遭遇人文困境。本文运用逻辑推导、归纳总结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究复杂性视角下当代乡土建筑风貌提升... 当代乡村实践面临严峻挑战,乡土建筑风貌内涵的缺位,既阻隔了文脉的传承,也切断了乡愁记忆的延续,以人地关系为主导的乡土建筑风貌提升遭遇人文困境。本文运用逻辑推导、归纳总结及理论分析等方法探究复杂性视角下当代乡土建筑风貌提升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乡土风貌体系具有异质性组分结构、适应性发展前提、多元因素交互、非线性动态特征和自组织演进等复杂性特征和涌现本质。在复杂系统理论框架之下,构建出“整体意识”为基础、构建风貌层级与互动关系,以及主—客体和纵向—横向维度的立体构型,并揭示当代乡土建筑风貌动态发展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 当代乡土建筑 建筑风貌 意境
下载PDF
中国武侠电影的古典诗美意境建构
16
作者 李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26,共4页
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影视类型,武侠电影体现出浓厚的中国古典诗美追求。具体而言,中国武侠电影借助直接使用古典诗词的方式打造出诗意的文本语言,通过视觉层面的物象与画面、听觉层面的音乐设计,以及隐喻象征手法的使用创作出充满诗意氛... 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影视类型,武侠电影体现出浓厚的中国古典诗美追求。具体而言,中国武侠电影借助直接使用古典诗词的方式打造出诗意的文本语言,通过视觉层面的物象与画面、听觉层面的音乐设计,以及隐喻象征手法的使用创作出充满诗意氛围的影视语言,其内在意蕴上则表现出对人生本真与生命意义的诗意追求,由浅而深地建构起独特的古典诗美意境。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语境下,武侠电影要想重获繁荣,迫切需要诗意的回归,打造出更具古典诗美意境的写意江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电影 古典诗美意境 建构方式
下载PDF
漫反射光效媒体立面所传达的中式山水画意境——浅谈武汉国博会展功能完善提升工程项目建筑泛光照明设计
17
作者 刘晓波 张琪 倪可乐 《照明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建筑泛光照明已经成为EPC项目和全过程设计咨询项目不可或缺的设计专项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需要建筑泛光照明,如何让人眼舒适的欣赏建筑泛光照明也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在公共建筑项目中设计实践,探索媒体立面——建筑泛光照明表... 建筑泛光照明已经成为EPC项目和全过程设计咨询项目不可或缺的设计专项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需要建筑泛光照明,如何让人眼舒适的欣赏建筑泛光照明也值得深思。本文通过在公共建筑项目中设计实践,探索媒体立面——建筑泛光照明表现形式之一,如何更舒适的被人眼所接受。本次设计实践在方案中借鉴中式山水画的表现意境,发现以漫反射光效所呈现的建筑媒体立面可以被看作为可持续性观看且舒适度较高的户外夜间视觉显示终端。而这一建筑泛光照明表现形式也为中国传统美学意境的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为人本照明理念在夜间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立面 山水意境 漫反射 视觉显示终端 舒适度
下载PDF
书籍设计中的意境营造:从写意画中借鉴
18
作者 秦志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写意画和书籍设计有很多相同之处,两者同属于二维平面的创作。从写意画中借鉴意境营造的方法,有利于书籍设计品质的提高。通过分析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经典理论,将经典理论与书籍设计创作语言相结合,以达到意境理论的真正迁移。书籍设计师... 写意画和书籍设计有很多相同之处,两者同属于二维平面的创作。从写意画中借鉴意境营造的方法,有利于书籍设计品质的提高。通过分析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经典理论,将经典理论与书籍设计创作语言相结合,以达到意境理论的真正迁移。书籍设计师不仅要借鉴写意画意境营造的创作手段,还要借鉴写意画意境营造的精神内涵,后者是意境营造的本质,前者是后者的外在表现。写意画的精神内涵包含有中庸,诗意,禅意,师法自然。创作手段包含有:留白、形象、线、笔墨、虚实。精神内涵提纲挈领,创作手段服务于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设计 意境营造 写意画 中庸 诗意 师法自然
下载PDF
构建审美意境,感悟古诗词教学之趣
19
作者 赵海华 《华夏教师》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古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培养学生语言想象力,帮助其领悟诗词的艺术审美与哲思具有重要价值。审美意境是古诗词教学的更高层次,建立在对古诗词的熟读、深思基础上。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本文聚焦古诗词阅读与教学,旨在让学生从文字... 古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对培养学生语言想象力,帮助其领悟诗词的艺术审美与哲思具有重要价值。审美意境是古诗词教学的更高层次,建立在对古诗词的熟读、深思基础上。结合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本文聚焦古诗词阅读与教学,旨在让学生从文字推敲、语句解析、情感共鸣、音律之美、阅读想象、艺术鉴赏、诗词作画等活动中,感知古诗词的意蕴魅力,从而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审美意境
下载PDF
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探究
20
作者 张聪明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62-64,共3页
本文探究了书法艺术的意境美,着重研究了形态之美、庄严气魄、潇洒浪漫和神韵之美等方面。书法艺术的形态之美是其最基本、也是最直观的艺术特征。书法艺术的庄严气魄是其内在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创作中的崇高情怀的集中体现。书法艺术的... 本文探究了书法艺术的意境美,着重研究了形态之美、庄严气魄、潇洒浪漫和神韵之美等方面。书法艺术的形态之美是其最基本、也是最直观的艺术特征。书法艺术的庄严气魄是其内在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创作中的崇高情怀的集中体现。书法艺术的潇洒浪漫是其独特的书写风格和情感表达的自由展现。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是指作品所蕴含的灵动、超越凡俗的艺术气质。最后,本文也对书法意境美的传承进行了阐述,强调了书法家也需传承书法艺术中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意境 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