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因果关系的意外性与意外因果句 被引量:5
1
作者 胡承佼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6,96,共11页
文章讨论汉语因果句中一种特殊的意外因果句。该句式中,前项表示某一先发生的事件,后项表示因之紧随发生的另一事件。客观逻辑上,前事与后事间确有因果关系;主观认识上,发话人认为此因果关系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文章详细考察了这种意... 文章讨论汉语因果句中一种特殊的意外因果句。该句式中,前项表示某一先发生的事件,后项表示因之紧随发生的另一事件。客观逻辑上,前事与后事间确有因果关系;主观认识上,发话人认为此因果关系具有突发性和意外性。文章详细考察了这种意外因果句的形式特征和各构成成分的功能表现,继而揭示了其能够表达意外语义的基本动因,最后阐述了此类句式强化意外语义的两种表达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意外认识 非常态性 表达动因 表达策略
下载PDF
轻化评价义构式“V就V了”的功用与演变——兼论反意外类型及其认识状态梯度表现 被引量:1
2
作者 夏焕乐 《语言研究集刊》 2023年第1期140-158,388-389,共21页
文章在鉴定并区分构式“V就V了”的两个下位构式后,讨论了构式的句法功能、构件特点、历时演变及其机制、反意外类型及其相应表现和与认识状态梯度的关系。在句法特点上,构式充当句子谓语,变项构件V由提取自前置事件的光杆动词和谓词性... 文章在鉴定并区分构式“V就V了”的两个下位构式后,讨论了构式的句法功能、构件特点、历时演变及其机制、反意外类型及其相应表现和与认识状态梯度的关系。在句法特点上,构式充当句子谓语,变项构件V由提取自前置事件的光杆动词和谓词性短语充当,“就”的性质是构式语义的来源。构式语义上,构式表“言者否定了V的实现及其后果所带来的重要性”义及意愿允准和反意外性等两个下位构式义。在历时演变上,清代中期意愿允准义构式“V就V了”在道义情态词“要”脱落后承继了来自明代的意愿句“要V就V了”,并在主观化与溯因推理机制下于民国时期进一步构式化为反意外性构式,后又与构式“X就X”发生联接。在反意外类型上,构式从意外主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从话语功能上可分为两种倾向、从语境影响上可分为两种方式。此外,讨论了反意外性构式得以形成的认知动因和反意外类型与言听双方认识状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就V了” 构式语义与反意外 历时演变及其机制 意外性类型与认识状态梯度
原文传递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VP/不VP,S”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承佼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3,共11页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VP/不VP,S”在构成上具有鲜明特点,其句义表现可概括为呈现事态突转、蕴含对抗否定、传递负面事理立场、凸显意外认识四个方面。以句义表现为基础,通过语用推理,“VP/不VP,S”有如下语用功能:反驳“VP/不VP”言论、...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VP/不VP,S”在构成上具有鲜明特点,其句义表现可概括为呈现事态突转、蕴含对抗否定、传递负面事理立场、凸显意外认识四个方面。以句义表现为基础,通过语用推理,“VP/不VP,S”有如下语用功能:反驳“VP/不VP”言论、嗔怪“S”事态、嘲讽言谈对象“言行不一”。“VP/不VP,S”表达意外语义与它的整体语义背景及发话人的主观认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折性引述回应句 言行不一 知域冲突 意外认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