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0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德意志形态》研究“现实的人”思想及当代价值
1
作者 朱逸涵 《哲学进展》 202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入口,该篇对“现实的人”概念进行了细化解释。“现实的人”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列举马克思恩格斯对旧哲学的评判,加以对其“现在的人”思想理解进行深化,进一步阐述该...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入口,该篇对“现实的人”概念进行了细化解释。“现实的人”有着极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列举马克思恩格斯对旧哲学的评判,加以对其“现在的人”思想理解进行深化,进一步阐述该思想的理论形成过程。这不仅对帮助我们更为准确地掌握完整准确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并且可以帮我们立足中国现实,用正确的观点解决当今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充分发掘“现在的人”思想的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意志形态 现实的人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唯物史观叙事结构及其科学内涵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浩斌 杨思齐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鲜明地赋存了意识形态批判“由破而立”的逻辑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立足于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求索导向,以确立唯物史观的叙事话语破除了以往传统旧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桎梏,充分彰显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否定性逻辑、建构性逻辑和超越性逻辑的科学内涵,并以此为思想视域,进一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创新发展。立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原初语境,挖掘唯物史观在叙事层级和逻辑结构上所内蕴的意识形态批判的科学内涵,无论是对于充实当今马克思主义文本诠释和原著探究的发展来说,还是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张力和真理伟力来说,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恩格斯 唯物史观 意识形态批判 叙事结构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政治哲学深蕴——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分析为例
3
作者 薛俊强 吴大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8-15,共8页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对德国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抽象化叙事的批判为逻辑前提,主张把对“人”的理解从观念领域回归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个人”置于具体社会历史进程给予分析,将现实个体及其阶级视为政治活动的主体,强调从“粗...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以对德国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抽象化叙事的批判为逻辑前提,主张把对“人”的理解从观念领域回归现实世界,将“现实的个人”置于具体社会历史进程给予分析,将现实个体及其阶级视为政治活动的主体,强调从“粗糙”的物质生产及其承载的社会关系层面把握“人”的本质属性。“现实的个人”是从事实际生产活动的感性力量,“人”在实践过程中将自身的本质力量外化、对象化为历史的发展。马克思指明,在资本主义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各自分裂的情形下,“人”被异化为二重化存在的现实,市民社会中的“人”是“现实的个人”,但也是非真实的;政治国家中的个人是真实的,但也是非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下的“人”是异化的理性“工具人”,要实现人的个性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必须摆脱唯心主义和非批判的经验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投入颠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现实斗争之中,将“人”从市民社会的人提升至社会化的人类,进而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实的个人 人的解放 物质生产 政治哲学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笔录”的产物——驳黑泷正昭对大村假说的批评
4
作者 孙佳(译) 陈浩(校)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88-213,229,230,共28页
黑泷正昭曾撰文批评大村假说,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不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笔录”的产物,本文尝试对此批评展开反批评。黑泷指出,他仔细检讨了笔者对假说的证明过程,发现笔者并未能成功证明此假说。但是黑泷对其中两大关键性证... 黑泷正昭曾撰文批评大村假说,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不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笔录”的产物,本文尝试对此批评展开反批评。黑泷指出,他仔细检讨了笔者对假说的证明过程,发现笔者并未能成功证明此假说。但是黑泷对其中两大关键性证据的批评无法令人信服。第一大证据在于,手稿中出现了许多即时异文,这在恩格斯单独执笔的手稿中较少发现,而在马克思单独执笔的手稿中却屡见不鲜。事实上,该手稿中即时异文的出现频率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两倍。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黑泷对此并未加以考察。第二大证据在于,手稿中出现了许多德文同音异义词的混淆错误,笔者给出了6处例证。黑泷认为其中4处不应视为对同音异义词的替换更正,黑泷的这一看法要么以假定一份原本并不存在的手稿存在为前提,要么以否认恩格斯替换更正同音异义词这一事实为前提。因而笔者无法承认黑泷的批评是基于学术检讨做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 马克思口述 恩格斯笔录 即时 异文 同音异义词混淆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生活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5
作者 梁大伟 王倬 《理论导刊》 2024年第6期96-102,共7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生活化主体确证、场域澄明、旨趣定向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呈现出批判性与建构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理想性与现实性、阶级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生活化主体确证、场域澄明、旨趣定向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呈现出批判性与建构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理想性与现实性、阶级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生活化思想历久弥新,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启示我们应立足人民群众,夯实意识形态生活化的主体基石;紧扣时代脉搏,厘定意识形态生活化的现实场域;凝聚共同理想,升华意识形态生活化的内在旨趣。深入挖掘和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生活化思想,对于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生活化 唯物史观 美好生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逻辑阐释——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6
作者 吴婷 《南方论刊》 2024年第8期26-29,共4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以唯物论为前提,立足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阐述了大工业化生产带来的资本扩张后引发的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显著变化,打破了国家和民族之间原本的屏障,将各个国家变成了人类共同体中的有机组成。马克思世界历史...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以唯物论为前提,立足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阐述了大工业化生产带来的资本扩张后引发的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显著变化,打破了国家和民族之间原本的屏障,将各个国家变成了人类共同体中的有机组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路径可以概述为:当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从单个人到普遍交往、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为中国的道路选择和价值导向提供了理论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现代化理论都蕴含着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智慧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谁才是“唯物史观”合奏曲的第一小提琴手?——国际学界关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作者的最新争论
7
作者 陈浩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63-165,228,共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向被称为唯物史观的诞生地,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费尔巴哈”章却存在复杂的文献学难题。具体而言,“费尔巴哈”的原始手稿分为左右两栏,其中左栏的绝大部分显示为恩格斯的笔迹,马克思的笔迹仅仅涉及份额极小的右栏...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向被称为唯物史观的诞生地,但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费尔巴哈”章却存在复杂的文献学难题。具体而言,“费尔巴哈”的原始手稿分为左右两栏,其中左栏的绝大部分显示为恩格斯的笔迹,马克思的笔迹仅仅涉及份额极小的右栏部分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内容,这一文献学难题使我们至今无法确定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同写作过程中各自所发挥的不同作用。针对这一难题,迈耶尔(1920)、梁赞诺夫(1926)根据马恩思想的不同发展,认定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章理论创作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推测“费尔巴哈”章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记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与恩格斯 费尔巴哈 文献学 迈耶尔 梁赞诺夫 手稿
下载PDF
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莹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共11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感性活动分析而确立的生产力范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生产力发展为主轴,以交往形式为社会内容,以共产主义革命为最终结论。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新型生产工具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感性活动分析而确立的生产力范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生产力发展为主轴,以交往形式为社会内容,以共产主义革命为最终结论。新质生产力条件下新型生产工具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状况的发展对我国生产关系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突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藩篱,建立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具有人民至上性、社会融合性、集体协作性和分配多元性,必须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激发劳动者的主体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分工协作和生产组织的现代化等方式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现实的个人:早期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探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分析
9
作者 李孟星 李银兵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马克思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等人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超越。也正是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个人”的论述,一直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对人的本质进行追问的过程中,马克思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施蒂纳等人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超越。也正是在这种批判和超越的过程中,马克思勾勒出了“现实的个人”的多维镜像。在新时代,深入研究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不仅对于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指引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现实的个人 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感性活动”的中国式现代化意蕴
10
作者 李文慧 王刚 张志咪 《龙岩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感性活动是现实的人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现实的人是感性活动的主体,现实的自然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感性活动,只有在感性活动中才能实现人的真正共同体。其历史意义在于建构了“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感性活动是现实的人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现实的人是感性活动的主体,现实的自然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感性活动,只有在感性活动中才能实现人的真正共同体。其历史意义在于建构了“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的和谐统一,揭示了意识形态自身存在的本质真相,表明了实现社会真正共同体的现实基础。深入理解与把握《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感性活动理论的具体内涵和思想精髓,对解答与掌握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感性活动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自由问题的历史澄明——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考察
11
作者 武天森 邹广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自由问题从来没有远离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对自由的追寻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囿于观念论的思维程式,通过概念辩证法将自由还原为精神层面的意识活动,从而为自由笼罩上观念论的迷雾。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 自由问题从来没有远离过马克思恩格斯的视野,对自由的追寻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家囿于观念论的思维程式,通过概念辩证法将自由还原为精神层面的意识活动,从而为自由笼罩上观念论的迷雾。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理论探索过程中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并借助其中所蕴含的生产辩证法,立足现实的个人及其历史发展,澄清并证明了自由问题的历史之境,驱散了笼罩在自由之上的观念论迷雾,破解了自由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 观念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2
作者 李玉淋 骆文伟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对共同体思想的思考和展望,对如何推动共同体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对其研...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集中体现了对共同体思想的思考和展望,对如何推动共同体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对其研究不仅有助于夯实我们的理论素养,明晰共同体思想形成的缘由,知晓其内涵和外延,还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一定的启示,即立足现实的个人,面向不同主体,抓住主要矛盾,夯实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一是将巩固民族认同作为切入点,以“四个与共”理论为前提,促进各族人民共融共通;二是将巩固制度认同作为立脚点,以“一国两制”的理论为前提,促进港澳和内地的互融互通;三是将巩固文化认同作为关键点,以华夏文脉为土壤,厚植华侨同胞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
13
作者 宗苗苗 王晓丽 《文教资料》 2024年第6期55-57,62,共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阶级和国家产生过程的论述展现出二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阶级和国家产生过程的论述展现出二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精神性以及实践性。《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 阶级性 精神性 实践性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口述、恩格斯笔录”的产物吗?——对大村泉假说的考察
14
作者 孙佳(译) 陈浩(校)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166-187,228,229,共24页
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手稿的作者身份问题,大村泉在2017年提出了一种新颖而有趣的假说:虽然是恩格斯执笔写下了“费尔巴哈”章的几乎全部手稿,马克思却是手稿的真正作者,因为恩格斯只是笔录了马克思口述的内容。大村认... 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手稿的作者身份问题,大村泉在2017年提出了一种新颖而有趣的假说:虽然是恩格斯执笔写下了“费尔巴哈”章的几乎全部手稿,马克思却是手稿的真正作者,因为恩格斯只是笔录了马克思口述的内容。大村认为证据在于手稿中出现了许多即时修改,这在恩格斯单独执笔的手稿中是从未有过的,而在马克思那里却经常发生。此外还有许多由于耳朵听错而发生的笔误。这是大村的基本证据。在仔细考察了这些证据之后,本文认为大村并未能成功证明他的假说。不过,大村假说的划时代意义在于,他第一次将马克思恩格斯1845年、1846年共同创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的过程,还原为一种动态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 “分担问题”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观瞻
15
作者 刘淼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13期142-145,共4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该书由两卷组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分别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观念论哲学和在当时所谓“真...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该书由两卷组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分别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观念论哲学和在当时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及相关书信研究
16
作者 王一惠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6-10,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从前哲学信仰、构建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奠基之作。以前人们对此书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对其关键概念和时代意义的解读,其实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通信及其与他人的通信可以获取到有关此...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直被看作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从前哲学信仰、构建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奠基之作。以前人们对此书的研究往往集中于对其关键概念和时代意义的解读,其实从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通信及其与他人的通信可以获取到有关此书写作构思、出版时遇到的困难等细节。这些细节生动再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制定《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的计划过程,侧面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表述的理解,明确了通信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通信研究 哲学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同体思想的革命意义
17
作者 王海霞 杨元梅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9-85,共7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具有革命意义:确立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彰显了立足于生产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明确理论研究的根本原则即以人为本,表达了基于“现实的个人”的人民立场;形成了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即辩证...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具有革命意义:确立了“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彰显了立足于生产实践的唯物主义原则;明确理论研究的根本原则即以人为本,表达了基于“现实的个人”的人民立场;形成了新的理论研究方法即辩证分析法,凸显了对前人思想批判继承的革命方法。这种革命性变革反映了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观上的根本性转变,对于系统、完整地把握其共同体思想的演进过程及唯物史观的发展进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意识形态 共同体 革命意义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探赜
18
作者 郭妍淇 刘春梅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源泉,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为当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价值指导。《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根源,明确...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源泉,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为当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价值指导。《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论述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根源,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鲜明的政治性和导向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哲学基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原则,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意识形态性,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19
作者 苏晔 张东爽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5-59,94,共6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该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维科、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哲学基础上发展转化而来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指出生产力和普遍交往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共产主义是世...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该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继承维科、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哲学基础上发展转化而来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指出生产力和普遍交往促进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共产主义是世界历史的未来趋势。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中国在新时代条件下,抵制逆全球化行径、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意识形态 世界历史理论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本质”问题的论域转换
20
作者 孙嘉瞳 《知与行》 2024年第4期23-34,共12页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碑,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人的本质”概念本身的在场,代表着前一阶段马克思的理论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旧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式的思维。然而,在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诞...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界碑,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人的本质”概念本身的在场,代表着前一阶段马克思的理论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旧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本质主义式的思维。然而,在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之地”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摒弃了对“人的本质”相关命题的普遍定义与追问。在这一阶段中,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论域转换,即转向探寻历史的物质前提,从“现实的个人”所处的客观历史条件出发,强调人现实实践的重要性,动态地观察和发现人的历史活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人的本质 现实的个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