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索寓言的中国化——论其汉译本《意拾喻言》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0,共4页
英国人罗伯聃(Robert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的《意拾喻言》(1840)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意拾喻言》的原初功能是充当西人学习汉... 英国人罗伯聃(RobertThom)和他的中文老师蒙昧先生合作翻译的《意拾喻言》(1840)是晚清第一个伊索寓言汉译本,问世后受到中国读者、来华传教士和西方汉学家的一致欢迎,维持了60余年的独尊地位。《意拾喻言》的原初功能是充当西人学习汉文词章句读的范例。为此,译者按照汉语言文化的规范,将伊索寓言改写成了流畅、地道、亦庄亦谐的杂录体笔记小说。《意拾喻言》的成功,主要归功于近乎彻底的中国化。这对于我们反思翻译界日渐政治化的归化、异化之争,提供了历史的个案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拾喻言 伊索寓言 翻译 中国化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论罗伯聃译本《意拾喻言》的叙事建构
2
作者 钱灵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5-98,共4页
在译本《意拾喻言》中,罗伯聃采取时空建构、选择性建构、标示性建构以及人物事件再定位等多种叙事策略,强化、弱化或更改了隐含在英文底本中的某些叙事内容,并通过译本积极参与目标语境的叙事建构,对晚清政治、诗学和文化都产生了较大... 在译本《意拾喻言》中,罗伯聃采取时空建构、选择性建构、标示性建构以及人物事件再定位等多种叙事策略,强化、弱化或更改了隐含在英文底本中的某些叙事内容,并通过译本积极参与目标语境的叙事建构,对晚清政治、诗学和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聃 意拾喻言 叙事 建构
下载PDF
《意拾喻言》目的与读者的转换
3
作者 姜婷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第7期127-128,共2页
伊索寓言作为中国最早的译作之一,在文学翻译界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拟超越文本本身,从跨文化交际的层面对其进行探讨研究,从而认识其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关键词 意拾喻言 伊索 跨文化转换
下载PDF
上海土音新字本《伊娑菩个比方》及其所见19世纪50年代上海方音
4
作者 刘坤泽 盛益民 《辞书研究》 2023年第4期74-90,I0002,共18页
文章介绍了美国传教士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以高第丕(Tarleton Perry Crawford)等传教士创制的上海土音新字翻译编写的上海话本《伊娑菩个比方》(即《伊索寓言》),将其内容与罗伯聃(Robert Thom)所翻译的文言本的《意拾喻言》进... 文章介绍了美国传教士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以高第丕(Tarleton Perry Crawford)等传教士创制的上海土音新字翻译编写的上海话本《伊娑菩个比方》(即《伊索寓言》),将其内容与罗伯聃(Robert Thom)所翻译的文言本的《意拾喻言》进行了比较,并整理分析了该书所反映的19世纪50年代上海话的音系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土音新字 郏爱比(Asa Bruce Cabaniss) 《伊娑菩个比方》 意拾喻言 上海方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