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原《哀郢》创作意旨新探
1
作者 杜学林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屈原《哀郢》的创作意旨一直是楚辞研究中的热点,历代学者采用背景批评的解读方法,着眼于诗歌中的个别语句或词汇,提出“白起破郢说”“秦楚析之战说”“放于陵阳说”等各种不同说法,但每种说法都缺乏准确可靠的证据,诸说并存恰恰说明... 屈原《哀郢》的创作意旨一直是楚辞研究中的热点,历代学者采用背景批评的解读方法,着眼于诗歌中的个别语句或词汇,提出“白起破郢说”“秦楚析之战说”“放于陵阳说”等各种不同说法,但每种说法都缺乏准确可靠的证据,诸说并存恰恰说明背景批评并非解读诗歌的“万能钥匙”。从此诗蕴含的情感线索入手,可以发现《哀郢》表达的主要是诗人屈原被迫离开郢都后,在痛苦和忧愁之中从迷茫到坚定的心路历程,而此诗引发读者共鸣的真正原因正是诗人在经历挫折之后对于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守精神,这首古典诗歌的现代意义亦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哀郢》 创作意旨 情感线索 心路历程
下载PDF
以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互动机理、逻辑溯源与时代意旨
2
作者 贾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3,共11页
大食物观作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思路,对标粮食安全内涵主线中数量、来源、质量、能力四重向度,以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以满足人民食物消费需求升级为旨归,以“多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内核为动力,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科学指... 大食物观作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思路,对标粮食安全内涵主线中数量、来源、质量、能力四重向度,以我国自然资源禀赋为依托,以满足人民食物消费需求升级为旨归,以“多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内核为动力,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科学指引。梳理以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的逻辑思路,使我们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食物观的真理价值,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粮食安全认知的跃升转型,清醒认识“两个大局”下优化粮食安全理念的紧迫现实。大食物观内蕴的现代化要素、社会主义性质、人类文明性同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底层逻辑上高度耦合,决定了树立大食物观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而推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 互动机理 逻辑溯源 时代意旨
下载PDF
论重大疾病婚前告知义务规则的类推适用--以《民法典》第1053条之规范意旨为依据
3
作者 王康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8,共13页
《民法典》第1053条有关“重大疾病对婚姻效力的影响”的调控模式,不同于原《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它通过嵌入“不如实告知”的构成要件,使其规范意旨发生了从强力规制到柔性自治的面向自由意志的重大转变。目前,该规范意旨的转变对... 《民法典》第1053条有关“重大疾病对婚姻效力的影响”的调控模式,不同于原《婚姻法》第10条的规定。它通过嵌入“不如实告知”的构成要件,使其规范意旨发生了从强力规制到柔性自治的面向自由意志的重大转变。目前,该规范意旨的转变对本条适用所产生的影响并未被充分注意到,以至于出现法律漏洞而有损法条目的的圆满实现。若认为该条仅意欲规范重大疾病之婚前隐瞒情形,则难谓此结果系立法者有意做出的充分考量,因而本条存在无意的法律漏洞。对此漏洞有填补的必要。对该条漏洞的填补路径,鉴于婚姻家庭法的特殊性,不应直接适用或参照适用有关欺诈型可撤销法律行为的一般条款(《民法典》第148条)。对于其他可获得与“未如实告知重大疾病而致影响相对方有关结婚的自由意志”同等法评价的事项,例如,性取向、婚史、孕育史、宗教信仰、犯罪记录、基因信息等有关婚姻本质、对结婚意思有决定意义的事项,应受第1053条立法目的规整,因此可类推适用之,以求法条目的的圆满实现并妥当应对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第1053条 重大疾病婚前告知义务 可撤销婚姻 规范意旨 法律漏洞 类推适用
下载PDF
传宣与宋代君主个人意旨的传达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义珏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131,167,共16页
传宣是宋代君主通过宦官或其他臣僚,将个人意旨以口头形式传达给机构或个人的活动。君主个人意旨是在形式上刻意与宰相及外朝切割,表现君王“个人”的态度和意见。宋代传宣因应用场合和目的分为禁中传宣三司或各库务取索财务、传宣有司... 传宣是宋代君主通过宦官或其他臣僚,将个人意旨以口头形式传达给机构或个人的活动。君主个人意旨是在形式上刻意与宰相及外朝切割,表现君王“个人”的态度和意见。宋代传宣因应用场合和目的分为禁中传宣三司或各库务取索财务、传宣有司以处理政务以及传宣臣僚个人以表慰谕等三类。传宣取索十分频密,“君主个人”的身份因之介入到过多细务而影响了皇命的郑重与威严。传宣二府及有司的行政类传宣相对正式,与内批、御批、手诏等文书载体一同在日常行政中表达“中旨”。传宣的仪式是皇权的展现、君臣关系的再次确认。在抚问、赐予礼物等场景下,中使传宣本身就是皇帝对臣僚个人恩礼的重要表现。三类传宣名义上虽是口头传旨,实际上要么已经文书化,要么正在经历文书化。甚至在传宣之外更为自由的“密谕”都有文字留底。复杂繁密的宋代传宣制度,确实是为了准确表达君主个人意见、凸显君主个人形象,但并不是要建立一套围绕皇帝个人展开的行政系统,而是在既有行政秩序中既合理借重君主个人形象、个人意旨,又不至于令其破坏日常行政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宣 宋代 皇帝 个人意旨 皇权
下载PDF
中国-东盟译制片的亚媒介意旨与泛群体传播
5
作者 李晨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99-102,共4页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译制片作为数字视听时代的影视新选择,正逐渐焕发出古老行业的新风貌。特别是随着电影大众传播的融合发展,中国—东盟译制片呈现出亚媒介意旨和泛群体传播的趋势特点。可以从译制片生产创作的时代背景、媒介环境...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译制片作为数字视听时代的影视新选择,正逐渐焕发出古老行业的新风貌。特别是随着电影大众传播的融合发展,中国—东盟译制片呈现出亚媒介意旨和泛群体传播的趋势特点。可以从译制片生产创作的时代背景、媒介环境、参与主体等多方考量,不难发现,中国—东盟译制片具有基于文化间性的媒介意涵,能促进基于主体间性的身份重构,始终面向基于自适应性的拓扑传播,契合基于复数媒介的文化传播,正日益成为中国和东盟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制片 东盟电影 媒介意旨 群体传播
下载PDF
北宋求直言诏令的内容意旨与文化透视
6
作者 潘浩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53-59,66,共8页
北宋求直言诏令作为清明政治之表征,其颁行不仅传递君主欲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诚意,也烛照出君主忧国悯民的社会责任。因缘起不同,求直言诏令可分为即位求言、儆灾求言与战事危机求言三类。在广开言路之下,求直言行为却常包藏君主、权臣... 北宋求直言诏令作为清明政治之表征,其颁行不仅传递君主欲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诚意,也烛照出君主忧国悯民的社会责任。因缘起不同,求直言诏令可分为即位求言、儆灾求言与战事危机求言三类。在广开言路之下,求直言行为却常包藏君主、权臣欺骗的虚假,其中尤以徽钦二朝的“言路”之事最为不堪。北宋求直言诏令的内容意旨与文化透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时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求直言诏令 内容意旨 文化现象
下载PDF
形象·意旨·情感:“大眼睛”女孩的传播符号分析
7
作者 许鑫莲 《声屏世界》 2023年第5期11-13,共3页
在视觉文化浪潮席卷的当下,能够产生社会议题的图像事件也出现得愈发频繁,而凝缩符号作为图像事件当中最活跃的元素,以一种流动性的形式流传于公众之间,进而产生互动。故此,文章以图像事件为研究视角,结合“凝缩符号”理论,具体从形象... 在视觉文化浪潮席卷的当下,能够产生社会议题的图像事件也出现得愈发频繁,而凝缩符号作为图像事件当中最活跃的元素,以一种流动性的形式流传于公众之间,进而产生互动。故此,文章以图像事件为研究视角,结合“凝缩符号”理论,具体从形象的生成、意旨的凝缩、情感的流动三个方面来分析“大眼睛”女孩为何能够数次打动中国公众并成功建构社会议题的,以期能够为中国公益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缩符号 形象 意旨 情感
下载PDF
《天问》意旨、文体与诗学精神探原 被引量:11
8
作者 姚小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8,共8页
本文对《天问》的意旨、文体特质与诗学精神及其历史渊源进行了解析。认为《天问》是屈原在“人穷反本”的思想背景下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即对“天人之际、古今之变”进行的探索和总结。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证明 ,从文体上来... 本文对《天问》的意旨、文体特质与诗学精神及其历史渊源进行了解析。认为《天问》是屈原在“人穷反本”的思想背景下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即对“天人之际、古今之变”进行的探索和总结。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证明 ,从文体上来说 ,《天问》是史诗式的哲理诗。《天问》的诗学精神则是南北文化结合的产物 ,兼具南人的浪漫与北人的坚忍之志、强毅之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问》 意旨 文体特质 诗学精神 屈原 “人穷反本” 哲理诗 楚辞
下载PDF
离别之痛:《离骚》的意旨与篇题 被引量:9
9
作者 姚小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0-126,共7页
关于《离骚》的命篇之意,自司马迁以来有"离忧"、"遭忧"、"别愁"诸说。这些说法虽各有所据,但整体上未能密合《离骚》文意。从文本分析来看,《离骚》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决计远逝自疏、离别故国之际的心灵... 关于《离骚》的命篇之意,自司马迁以来有"离忧"、"遭忧"、"别愁"诸说。这些说法虽各有所据,但整体上未能密合《离骚》文意。从文本分析来看,《离骚》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决计远逝自疏、离别故国之际的心灵悸痛。从语言性质来说,《离骚》使用的是与中原雅言高度一致的书面楚语。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先秦其他文献的相关训解,可知"离骚"当解为"离别之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离骚 篇题 意旨
下载PDF
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研究——德国、日本的判例、学说之考察及其启示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占善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81,共9页
在民事诉讼中,依自由心证主义之本旨,受诉法院必须在斟酌证据调查的结果以及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的基础上认定案件事实。作为适法地呈现于言词辩论中的证据调查的结果以外的诉讼资料,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不仅能补充证据调查,而且能单独作... 在民事诉讼中,依自由心证主义之本旨,受诉法院必须在斟酌证据调查的结果以及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的基础上认定案件事实。作为适法地呈现于言词辩论中的证据调查的结果以外的诉讼资料,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不仅能补充证据调查,而且能单独作为受诉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这不仅合乎民事诉讼中法官心证形成的实际,也契合民事诉讼中法官认定案件事实之规律。为防止法官恣意地进行事实认定并担保事实认定之客观性,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单独作为事实认定的根据应以辅助事实及不重要的间接事实为限。受诉法院依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认定案件事实时,虽无须在裁判理由中对此予以具体的说示,但至少应能从诉讼记录中明了言词辩论的全部意在本案中乃何所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裁判主义 自由心证主义 言词辩论的全部意旨 证据调查的结果
下载PDF
论亲告罪的立法意旨——刑法在社会利益本位原则下的灵活应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4-86,共3页
在亲告罪立法意旨的问题上,理论界的通说均是从社会危害性轻微和对被害人之隐私与名誉予以保护这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这种传统的观点并不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之公法性以及刑事诉讼之公益性等刑事法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正是由于亲... 在亲告罪立法意旨的问题上,理论界的通说均是从社会危害性轻微和对被害人之隐私与名誉予以保护这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这种传统的观点并不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之公法性以及刑事诉讼之公益性等刑事法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正是由于亲告罪在认定上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中国向来重视家庭稳定的法制传统以及轻重犯罪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才促使刑法在坚持社会利益本位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灵活的变通,在立法中确立了亲告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告罪 立法意旨 灵活应变
下载PDF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浅析陶渊明诗歌的意旨与风格 被引量:1
12
作者 敬晓愚 宋延屏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3,共5页
本文分析了陶渊明田园诗的五大意旨:揭示人生真正意义;反映劳动的伟大意义;反映劳动人民的质朴;反映战乱带来的民生凋敝;反映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并系统阐述了陶诗多元化的艺术风格:既平淡朴素又隐曲豪放。
关键词 意旨 风格 多元化 朴素 自然 隐曲豪放
下载PDF
曹植《洛神赋》意旨蠡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学军 贺威丽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3期97-104,共8页
从"余"和洛神的单一对应关系出发,《洛神赋》中间人神由遇合到分离、由喜转悲的过渡文字则相当突兀甚至不合情理。与《神女赋》人称所指的变化相似,《洛神赋》中创作者与抒情者具有重合和分离的两面,重合时"余"、&q... 从"余"和洛神的单一对应关系出发,《洛神赋》中间人神由遇合到分离、由喜转悲的过渡文字则相当突兀甚至不合情理。与《神女赋》人称所指的变化相似,《洛神赋》中创作者与抒情者具有重合和分离的两面,重合时"余"、"吾"指曹植,洛神为爱情寄托对象;分离时曹植以洛神自喻,"余"暗喻政治寄托对象。《洛神赋》通过混合运用人称所指的变化来悼念妻子崔氏及父亲曹操,表达爱情希望及政治理想的两重幻灭之感。爱情和政治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具有互斥性、相济性、整合性三个基本特征。两者一为表,一为里;一为主,一为辅;一为正面,一为侧面;一为直接,一为间接;一为文学性之表现,一为政治性之表现;一为艺术价值所在,一为思想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洛神赋》意旨 蠡测
下载PDF
精心刻镂 自铸新词——许筠《思旧赋》意旨探微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春海 《东疆学刊》 2005年第3期72-75,共4页
许筠(1569—1618),李朝中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旧赋》模拟向秀原题作品,情感基调、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基本相同,然而两赋意旨迥异。许赋直抒胸中愤懑之情,表达了由仕而隐,与统治者彻底决裂的人生态度,实是"借他人之酒杯... 许筠(1569—1618),李朝中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思旧赋》模拟向秀原题作品,情感基调、表现手法、艺术风格基本相同,然而两赋意旨迥异。许赋直抒胸中愤懑之情,表达了由仕而隐,与统治者彻底决裂的人生态度,实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筠 曲笔 意旨 由仕而隐
下载PDF
反思法院制度:意旨、对象与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卫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6,共9页
  作为研究对象的法院应当是肩负着以第三者身份与地位来解决纠纷的根本职责,并具有“合法性”的社会公共权威组织。研究路径之一是以现代化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在扬弃现有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注重“理想类型”、功能主义等研究方法。
关键词 法院制度 对象 意旨 反思 “理想类型” 研究方法 现代化理论 公共权威 分析框架 研究路径 功能主义 合法性 第三者 作为 纠纷
下载PDF
《洪秀全演义》创作意旨阐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德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7期82-87,共6页
《洪秀全演义》是黄世仲为了配合当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种族革命斗争而创作的。为此,作者颇为自觉地将反清种族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蕴含于笔端,糅合于其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之中,从而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产生了强烈... 《洪秀全演义》是黄世仲为了配合当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种族革命斗争而创作的。为此,作者颇为自觉地将反清种族革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蕴含于笔端,糅合于其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之中,从而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海外华人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对种族革命的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秀全演义》 创作意旨 种族革命 历史演义
下载PDF
意象·意境·意旨——谈古诗词鉴赏的三个切入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桂珍 《甘肃教育》 2012年第12期80-80,共1页
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板块。近几年,诗歌在高考中所占的分值逐渐增大,因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对诗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关键词 古诗词 意象 意境 意旨
下载PDF
浅议欧美现代文学的文化意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焕珍 《中州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35-36,共2页
欧美现代文学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取得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地位。
关键词 欧美 现代文学 文化 意旨
下载PDF
共名与无名及实旨与意旨——对《百花齐放》的鉴赏与解读
19
作者 何思玉 母华敏 《郭沫若学刊》 2002年第1期59-62,67,共5页
通过对《百花齐放》的共名与无名以及实旨与意旨等的鉴赏、解读 ,可以看出《百花齐放》创作的复杂性。对这种复杂的创作现象 ,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 ,应该认真分析研究 ,这对今天的创作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及物 不及物 实旨 意旨 实用理性 审美理性
下载PDF
谈学报编辑主创意旨的独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勇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5-86,92,共3页
学报编辑主创意旨有其独特性。就其服务对象而言,他只面向商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就其办刊要求而言,他必须追求科学创新的学术性;就其奉献精神而言,他必须比其他行业的编辑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就其文化素质而言,他的编辑专业知识... 学报编辑主创意旨有其独特性。就其服务对象而言,他只面向商等教育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者;就其办刊要求而言,他必须追求科学创新的学术性;就其奉献精神而言,他必须比其他行业的编辑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就其文化素质而言,他的编辑专业知识必须是学者化,在其他学科知识上也应有较高的修养;就其前瞻意识而言,他必须经常关注国内外学术界与教育教学的热点和生长点,并把这些信息及时转给自己的作者群和读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编辑 主创意旨 独特性 科学创新 奉献精神 文化素质 知识修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