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超然之变还是意气之争?——苏轼《超然台记》新解
1
作者 杨威威 蔡阿聪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2-18,共7页
有苏轼研究者将《超然台记》的创作视为苏轼超然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作者提出了异议,认为:有关苏轼《超然台记》主题思想的论说,历来众说纷纭。《超然台记》的创作,一方面,表现了苏轼思想的超然之变;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新党执政不满... 有苏轼研究者将《超然台记》的创作视为苏轼超然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作者提出了异议,认为:有关苏轼《超然台记》主题思想的论说,历来众说纷纭。《超然台记》的创作,一方面,表现了苏轼思想的超然之变;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新党执政不满的意气之争。苏轼超然思想的真正成熟,应该是在贬官黄州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超然台记 超然之变 意气之争 成熟
下载PDF
文坛攻战策略及前期创造社的翻译论战--从《夕阳楼日记》谈开去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宇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8-60,共13页
本文围绕着前期创造社一篇关于翻译问题的重要文章——《夕阳楼日记》展开讨论,梳理由该文引发的前期创造社与众多"名人"之间关于翻译问题论战的始末。文章分析了胡适、沈雁冰以及文学研究会、商务印书馆等作为前期创造社的... 本文围绕着前期创造社一篇关于翻译问题的重要文章——《夕阳楼日记》展开讨论,梳理由该文引发的前期创造社与众多"名人"之间关于翻译问题论战的始末。文章分析了胡适、沈雁冰以及文学研究会、商务印书馆等作为前期创造社的论争对象所充当的"名人"角色,论述了"翻译论战"在当时文坛的独特作用,试图挖掘前期创造社在翻译论战的背后明显的意气之争和意在通过论战抢占文坛一席之地的功利性目的,两者的分歧并不是原则性的分歧,具体的翻译问题在纷乱的无意义的论战中反而从舞台中心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阳楼日记》 翻译论战 “名人” 意气之争
下载PDF
曾国藩与梅曾亮文学关系新论:基于新材料的考察
3
作者 彭国忠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3-173,共11页
曾国藩与梅曾亮的关系,有二人同绍姚鼐而平辈说,曾氏师事梅曾亮说,以及空置二家关系论,而师事说一直缺少证据支持,并被曾国藩“打脸”。湖南省图书馆所藏梅曾亮致曾国藩十一通书信,揭示了曾国藩、梅曾亮二人在日常生活、购买书籍、对待... 曾国藩与梅曾亮的关系,有二人同绍姚鼐而平辈说,曾氏师事梅曾亮说,以及空置二家关系论,而师事说一直缺少证据支持,并被曾国藩“打脸”。湖南省图书馆所藏梅曾亮致曾国藩十一通书信,揭示了曾国藩、梅曾亮二人在日常生活、购买书籍、对待友朋等多方面的交往实情,以及曾国藩请梅曾亮修改、评论诗文的事实,还原了二人文学关系的实质,在曾国藩入京后的道光年间,他对梅曾亮都是尊重、尊敬的,甚至在梅曾亮离京返乡时赠诗表示愿为传法弟子。咸丰初年,有传言说梅曾亮被太平军礼尊为三老五更,而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所以曾国藩不再尊重梅曾亮,并在与吴敏树争论桐城派谱系时,否定梅曾亮,表现出意气之争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梅曾亮 关系 修改诗文 吴敏树 桐城派谱系 意气之争
下载PDF
与《狗子有佛教性你无佛性》商榷
4
作者 刘小平 《佛教文化》 1997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佛教理论 《楞严经》 佛教文化 “心” 随缘任运 超越现象 禅宗 诸法无我 意气之争 鸡足山
下载PDF
端木蕻良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
5
作者 雨虹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68-169,共2页
端木蕻良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由中国红楼梦学会、红楼梦研究所和红楼梦学刊杂志社联合发起的“端木蕻良学术讨论会”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在京举行。冯其庸、王利器、刘世德、林冠夫、蔡义江、杜景华、胡文彬、沈天佑、陈熙中、张书才... 端木蕻良学术讨论会在京举行由中国红楼梦学会、红楼梦研究所和红楼梦学刊杂志社联合发起的“端木蕻良学术讨论会”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在京举行。冯其庸、王利器、刘世德、林冠夫、蔡义江、杜景华、胡文彬、沈天佑、陈熙中、张书才、周思源、邓庆佑、丁维忠、杜春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木蕻良 学术讨论会 曹雪芹 《红楼梦》 长篇小说创作 胡文彬 中国红 红楼梦研究 红学研究 意气之争
原文传递
话亦有道
6
作者 塔苏 《厦门航空》 2020年第2期50-52,共3页
我年轻时士气正盛,遇事毛躁,所以动不动就喜欢和别人就某个事情争出一个高下,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等到过些年回想起来,当初争论的话题却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说明,年轻气盛的时候争论的东西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尽管当时会觉... 我年轻时士气正盛,遇事毛躁,所以动不动就喜欢和别人就某个事情争出一个高下,为此吃了不少的苦头。等到过些年回想起来,当初争论的话题却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这说明,年轻气盛的时候争论的东西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尽管当时会觉得这些问题非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为此不惜和别人撕破脸皮,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斗得两败俱伤焦头烂额才肯罢休,当然说明了意气之争不仅不可取,而且还应该尽力为我们所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败俱伤 意气之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