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翻译中的直译、意译及变通
1
作者 詹星 《科学教育》 2009年第2期80-81,共2页
翻译应力求"信"与"美"的辨证统一。本文从直译的三个目的、意译的两种方法和变通的三种手段三个层面对翻译技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直译 意泽 变通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的广告用语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文雄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93-96,共4页
广告用语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广告用语的特点与功能、跨文化的广告翻译与文化体现 。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广告用语 翻译 直译法 意泽 广告语言 功能
下载PDF
外来词的汉化 被引量:7
3
作者 冯海霞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本文利用现代汉语语料库,结合语音学和词汇学理论,对外来词汉化的表现形式、规律特点及原因进行定量定性的研究。
关键词 外来词 汉化 现代汉语 语音学 词汇学 意泽 音节
下载PDF
一个世纪以来的汉语外来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剑英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63-67,共5页
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外来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并且仍存在着一些争议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应用网络词典的形式建立动态而宽泛的外来词词库,尽快从内涵和外延方面确定外来词的定义,解决外来... 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外来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研究中仍有一些薄弱环节,并且仍存在着一些争议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应用网络词典的形式建立动态而宽泛的外来词词库,尽快从内涵和外延方面确定外来词的定义,解决外来词使用的规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外来词 音译 意泽 语言规范 词汇 语言研究
下载PDF
从汉语看俄语无等值物词汇的可译性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钮菊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2期98-104,共7页
语言国情学最初把无等值物词汇(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 Лексика)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的存在说明文化之间的差异,即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在俄语教学实践中,当这种文化差异被充分揭示之后,就需要对它们进行语... 语言国情学最初把无等值物词汇(Безэквивалентная Лексика)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为它们的存在说明文化之间的差异,即语言的民族文化特点.在俄语教学实践中,当这种文化差异被充分揭示之后,就需要对它们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即翻译,以帮助初学这一语言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理解并掌握、运用.不过,这样的词汇既然是无等值物的,翻译起来总是困难的.有人甚至认为:严格地说,无等值物词汇是不可译的.本文试从汉语这一具体的语言出发,对俄语无等值物词汇的可译性问题作一次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等值物词汇 俄语 可译性 汉语词 语言 无等值词 音译 特有事物 意泽
下载PDF
如何做到紧贴翻译
6
作者 黄凤仪 《泉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3-46,共4页
彼得·纽马克的紧贴翻译 (close translation) 理论是翻译所要达到的境界, 也是衡量译作成功与否的标准。本文根据这一理论结合我国的翻译原则,
关键词 紧贴翻译 音译 直译 意泽 中文 英语 翻译理论 翻译原则 语义翻译
下载PDF
浅议汉语“地”字的英译
7
作者 蒋桂红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13-14,共2页
汉语“地”字的翻译一般可用六种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增添法、省略法、修辞法。文章从文化与语言的角度来阐明翻译“地”字要坚持“信、达、雅”,做到传神达意。
关键词 汉语 “地” 汉译英 翻译方法 直译法 意泽 同义习语借用法 增添法 省略法 修辞法
下载PDF
New Leader's Image-shaping of Hua Guofeng
8
作者 Ye Juanjuan 《Review of Global Academics》 2014年第5期353-355,共3页
The process ofHua Guofeng's image shows how political manipulates the literature and art, it is also a performance process of ideology. As Mao's successor, Hua Guofeng used the the model of god-man to copy-write his... The process ofHua Guofeng's image shows how political manipulates the literature and art, it is also a performance process of ideology. As Mao's successor, Hua Guofeng used the the model of god-man to copy-write his own image, which is naturally related to the CCP's leadership, and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expectations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time. And the image-shaping process ofHua Guofeng has the obvious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was a sense of its apotheosis, meanwhile it was a humanization too. The paradox and mix of the two gives us a great space of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aage-shaping Hua Guofeng Leader Politic Momentum-mak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